-
公开(公告)号:CN11443112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87211.5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A01G31/00 , A01G22/60 , A01G7/06 , A01N61/00 , A01N43/38 , A01N43/12 , A01N45/00 , A01N37/44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观赏石斛附树生根的方法,涉及植物栽培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萌生芽的石斛植株的根部浸泡生根液5‑30min,随后将根部紧贴于附着树干向阳处,捆绑固定;(2)移栽管理:每1‑5天喷施一次生根液。经该方法移植的石斛生根快、附着快、移栽成活率高,本方法操作简单,可在石斛专类园景观营造、林下经济种植、庭院兰花种植上应用,对石斛属植物在林业和园林上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53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792646.3
申请日:2020-08-09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土壤改良剂,尤指一种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灰、椰糠、凹凸棒粉与微生物菌剂,体积百分比为: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炭:椰糠:凹凸棒粉=40~55%:2~4%:2~4%:2~4%:0.5~1%;本发明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物、有机和无机材料以及微生物菌剂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科学配制成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针对草坪、乔灌木种植穴、道路绿化带等不同类型绿地生境,联合微生物菌剂,从而有效改善绿地土壤容重、通气度、入渗率、团聚体结构、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退化问题,对绿地植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长效促进作用,提升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7566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348525.9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爪哇棒束孢防治蚧壳虫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对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蚧壳虫类昆虫具有很好的致病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对蚧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活体生物农药,在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广阔应用前景。而且爪哇棒束孢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较目前的化学防治药剂相比,具有高效、绿色、对环境友好、环保、持效性强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在被开发为生防制剂用于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2643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77413.2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梅栽培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三角梅小盆栽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择塔类三角梅作为小盆栽的扦插母株;二、对母株加强管理,促发新芽;三、从母株的树冠外围采集当年萌发的绿色嫩枝;四、取嫩枝顶端部分作插穗,并扦插至花泥块中;五、将完成扦插的花泥块放置于穴孔盘中,然后置于水帘温室苗床上诱导生根;六、待插穗长根后移栽至塑料大棚中培育成三角梅小盆栽;本发明通过在7~8月采集塔类三角梅品种的树冠外围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由于扦插前嫩枝已经完成花芽分化,可于当年10月获得开花的三角梅小盆栽;这种小盆栽培植一年株高可控制在30cm以内,并且多次开花,可用于室内摆放,也可在市政绿墙、城市摆花挂花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83949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358940.0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A01G9/02 , A01G27/00 , A01C23/04 , A01C23/00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绿化管理系统,尤指一种天桥绿化实时监测与远程灌溉操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操控系统主要包括:灌溉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和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箱、种植支撑架、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土壤pH值分析计;灌溉设备包括滴灌装置、供水装置、供料装置、智能调节装置和污水蓄水箱;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无线通信连接的线路供电装置与控制终端;本发明通过土壤数据监测的反馈,能够在指定阈值进行指定时间灌溉,在常规天气运作节省人力、下雨天气运作节省用水,通过对植物根部土壤进行直接监测,克服灌溉误判问题,并且通过网络云平台配置,根据天桥绿化植物特定的土壤限制阈值设定灌溉策略,灵活灌溉。
-
公开(公告)号:CN10948209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36343.4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 广州市绿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质混配生产线,包括第一传送装置、搅拌机和不少于两组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内设有破拱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第一端的上方,各所述进料装置的所述第一出料口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所述搅拌机包括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上方。本发明通过设置破拱装置,避免进料时基质原料出现卡料和搭桥的现象,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卡顿,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86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502041.5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混肥,以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为原料制成,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19-54份、蚯蚓粪0-23份、菌肥0-23份、尿素12.5-16.5份、磷酸一铵16-23份、硫酸钾15-19份。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纤维,以此为原料制作的复混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符合苗木植物对生长土壤通透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要求,对苗木植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长效促进作用。还涉及一种简单易行的、以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为原料的复混肥的制作方法。属于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2756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48525.9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爪哇棒束孢防治蚧壳虫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对埃及吹绵蚧和扶桑绵粉蚧等蚧壳虫类昆虫具有很好的致病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对蚧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活体生物农药,在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广阔应用前景。而且爪哇棒束孢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较目前的化学防治药剂相比,具有高效、绿色、对环境友好、环保、持效性强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在被开发为生防制剂用于蚧壳虫类昆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83506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23550.X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蛀干害虫捕捉防治装置及应用方法,所述害虫捕捉防治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用于对准害虫洞口的捕虫筒、用于对害虫进行捕捉的智能捕虫笼、用于收纳捕捉的害虫设有诱饵的收虫筒,所述智能捕虫笼设有用于感应害虫是否到达指定区域的感应装置、用于接受感应装置感应信号的控制器以及用于堵住害虫出口的自锁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自锁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使得能够智能化的捕捉害虫,从而实现了幼虫或成虫活体的实验对象的获得,并且防止害虫对植物的钻蛀,实现了植物的健康上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773637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060132.3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尤其是本发明人从万寿菊中分离筛选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SY3,对褐根病菌、美人蕉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白蝴蝶炭疽病菌、黑松叶斑病菌以及香蕉枯萎病菌等常见植物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在防治这些病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具有显著的生防作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而且,解淀粉芽孢杆菌是来源于植物体内的内生细菌,相比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法,对真菌性病害具有更加安全的生防效果;且其长期在植物体内,可与植物建立和谐共处、稳定发展的生存关系,与化学药剂相比,可以更加有效、稳定地发挥其生物防治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