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机及空调器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2896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1250213.1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装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壁挂机,还涉及包含有该壁挂机的空调器。壁挂机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离心风机,在所述壳体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在所述壳体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穿过所述换热器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排出。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壁挂式上下出风空调的可行性方案以及一种全新的壁挂机形式;通过离心风机的虹吸作用,配合开设在第一方向上的进风口和第二方向上的出风口,可以实现不同的出风形式。

    一种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公开(公告)号:CN118757836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40290.7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室内机,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风道组件包括内壳,内壳的内部形成有上风道、至少两个上风叶腔、至少两个下风叶腔和下风道;内壳的壳壁形成有内壳上风口、上回风口、上风叶腔进口、下风叶腔进口、下回风口和内壳下风口,上风叶腔形成有上风叶腔出口,下风叶腔形成有下风叶腔出口;上挡风结构打开上回风口同时封闭上风叶腔出口,且下挡风结构封闭下回风口同时打开下风叶腔出口时,风道组件处于上进风下出风方式;上挡风结构封闭上回风口同时打开上风叶腔出口,且下挡风结构打开下回风口同时封闭下风叶腔出口时,风道组件处于下进风上出风方式;提高了风道组件的送风量,扩大了送风范围,延长了送风距离。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及柜式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9123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9883.1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及柜式空调器,属于空调器领域。出风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运行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判断室内空气质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空气质量指标,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空调器运行独立新风模式或混合新风模式;获取空调器顶部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调器底部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基于空调器顶部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调器底部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所确定新风模式控制空调器的出风方式。其中空调器的出风方式包括上风口单独出风的单上出风方式、下风口单独出风的单下出风方式和上下风口同时出风的上下同时出风方式。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48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0320905.7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出风口和导风机构,所述出风口包括相对的第一风口端和第二风口端,气流在所述风道中流动并从所述第一风口端流向所述第二风口端,所述导风机构能够运动至所述出风口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端和所述第二风口端之间的位置,以能够将所述风道中流向所述第二风口端的部分气流通过所述导风机构导出。根据本公开能够有效减小气流向下流动的距离,提高朝前方吹出的距离,实现远距离送风;还由于将部分气流朝前方导出,还能有效减小该部分气流与流至第二风口端的气流之间的气流扰动,使得吹出的气流均更为顺畅,进一步提高送风距离,最终提高整机的送风距离,提高正面吹风感和用户舒适度。

    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578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9992.3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室内机,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其内部分隔有多个风道,每个风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上风道、风机腔和下风道,每个上风道的风道壁设有上导风口,每个下风道的风道壁设有下导风口;多个风机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多个风道的风机腔内;多个上挡风部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多个风道的上导风口处,用于控制上导风口的开闭以及上风道与风机腔的连通;多个下挡风部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多个风道的下导风口处,用于控制下导风口的开闭以及下风道与风机腔的连通。本发明提升了室内环境温度在高度方向的均匀性效果,降低温度调节功耗以及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7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40061.5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属于送风设备领域。空调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风道部件,风道部件与壳体之间构成机身壳体通道、内部构成风机风道;设于机身壳体通道中的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与壳体之间构成第一腔室、与风道部件之间构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一侧通过换热器组件与第一腔室流体相通、另一侧与风道部件的进风口流体相通;设于第二腔室中且可被控制运动的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在运动时具有对第二腔室中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位置和避让第二腔室中气流的避让位置;空调器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加热结构可被控制运动至加热位置,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加热结构可被控制运动至避让位置。

    新风组件及空调机组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69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28439.2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使用于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入口和污风出口与热交换芯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合理限制新风和污风的流动路径的新风组件及空调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流动路径和污风流动路径不合理而造成风阻过大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新风组件包括壳体;热交换芯体。本发明的新风组件及空调机组,将用于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入口和污风出口设置为与热交换芯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减少新风进入热交换芯体之前的折弯流动次数以及污风排出热交换芯体之后的折弯流动次数,合理设计新风流动路径和污风流动路径,有效地减小新风组件内的新风风阻和污风风阻,从而提高新风组件的换热效率及换热可靠性,尽可能减小室内温度波动,提高用户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