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2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17320.7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王青峰 , 王伟 , 胡兵 , 谯明亮 , 刘日平 , 王攀峰 , 肖丙政 , 邓伟 , 杨志瀚 , 李伟伟 , 文辉 , 彭学艺 , 陈洋 , 李伟 , 何江里 , 王秋鸣 , 杨啸雨 , 赵丽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50~150kJ/cm热输入焊接的500MPa多丝埋弧焊盘条,其特征在于,盘条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0.03~0.12,Si:0.05~0.09,Mn:2.0~2.25,P:≤0.012,S:≤0.005,Ni:0.55~1.0,Mo:0.05~0.18,Ti:0.13~0.24,B:0.0005~0.0045,V:0.01~0.02,Ca:≤0.015,Al:≤0.05,Zr:≤0.005,Re≤0.005,Cu≤0.05,Cr≤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在50~150kJ/cm热输入焊接的500MPa多丝埋弧焊焊丝,通过拉拔上述的盘条而制成。本发明的焊丝在50~150kJ/cm热输入下焊接工艺性能优良,熔池流动性良好,熔敷金属成型美观,抗裂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4780.6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色散补偿的微结构光纤,采用纯石英玻璃作为基底材料;包括内芯、包围内芯的第一层空气孔、空心环形外芯、外芯内包层和包层。包层空气孔和包围内芯的第一层空气孔采用相邻孔间距为Λ的正三角形排布方式;忽略1个空气孔形成的实心区域为内芯;外芯内包层为单个空气孔,其圆心对称分布于包围内芯的第4层多孔结构上六边形的6个顶角处;忽略包围外芯内包层的第一层空气孔形成的实心区域为空心环形外芯;外芯内包层在外芯内侧构成封闭边界,包层在空心环形外芯外侧构成泄露边界。本发明各外芯模式耦合形成超模,利用同相位超模与内芯模式耦合,使内芯模式在谐振波长具有绝对值很大的负色散,以实现补偿前端单模光纤累积正色散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390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05576.8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燕山大学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岩 , 李征 , 靳伟 , 李剑锋 , 陈秦超 , 王光远 , 李泽卿 , 王浩 , 陶涛 , 王伟 , 于辉 , 王云改 , 张瑞峰 , 范彦伟 , 田非 , 贾清泉 , 王珺 , 孙玲玲 , 王宁 , 陈晓军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网规划技术领域,提供了配电网新能源发电利用率优化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参数;基于新能源发电数据、负荷数据和配电网配置参数,构建发电利用率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基于遗传学算法和约束条件,对发电利用率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新能源的最优发电利用率,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配电网利用新能源发电造成的配电网随机功率扰动严重的问题,并将最优利用率作为配电网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提高电网规划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9451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121696.2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保偏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包括内芯、内包层、外芯和外包层,所述内包层、外芯和外包层采用的空气孔全部为长短轴方向一致的椭圆形空气孔,所述内包层和外包层包含的椭圆形空气孔大小相同,且所述内芯、内包层、外芯和外包层均选用石英作为基底材料;所述椭圆形空气孔中心采用底和高分别与椭圆形空气孔长短轴方向一致的等腰三角形排布方式,且等腰三角形的底为Λx,高为Λy。本发明不仅使得内芯具有保偏特性,而且内芯两个偏振模式折射率分别与外芯两个偏振模式折射率在1550nm附近出现相交,从而在1550nm处都具有大的负色散,即两个方向都可以在1550nm处实现色散补偿,解决了两个方向都在1550nm实现色散补偿和保偏特性之间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05588.2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传输轨道角动量的超模光纤,包括中央固体圆柱,内侧固体圆环,分布在固体圆环上的高折射率柱和外侧固体圆环,内侧固体圆环和高折射率柱构成环芯区域,中央固体圆柱构成内部包层区域,外侧固体圆环构成外部包层。各模式耦合单元在波长大于1.2μm时为单模传输,同时中央固体圆柱与外侧固体圆环材料相同且折射率低于内侧固体圆环背底材料,并且中央固体圆柱外边界与内侧固体圆环内边界、外侧固体圆环内边界与内侧固体圆环外边界形成具有折射率梯度的封闭边界。本发明实际可应用模式数量与理论模式数量相等,模式面积相对于环芯面积占比高,且采用全固结构,设计和拉制简单,可以应用于长距离高功率轨道角动量传输,并可以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04641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481374.8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磷化镍/掺氮还原氧化石墨析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以氯化镍、红磷、天然鳞片石墨、高锰酸钾、硝酸钠、过氧化氢、盐酸、乙二胺为主要试剂,首先制备亮黄色氧化石墨分散液,并对其进行化学还原处理,之后对后的进行掺氮改性处理,最后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在掺氮改性的氧化石墨微粒表面沉积磷化镍,制得了磷化镍/掺氮石墨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控制,制备的磷化镍/掺氮还原氧化石墨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氢性能优异,析氢应用性能稳定,重复使用性能好,且有效避免了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退化及晶型转化的现象,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78686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481398.3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01J27/185 , B01J37/10 , C25B1/04 , C25B11/06
Abstract: 一种磷化镍/掺氟还原氧化石墨析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分散液,然后对其进行化学还原以及掺氟改性处理,之后以改性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粉末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工序在其表面载负纳米磷化镍微粒,制备了磷化镍/掺氟还原氧化石墨复合材料。本发明成型工艺简便、制备成本低廉;制备的磷化镍/掺氟还原氧化石墨复合材料产氢率高、稳定性佳,重复利用性能好,有效避免了其在碱性介质中易于发生的磷化镍晶型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23623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13421.3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7/16 , C08K2003/026 , C08K2003/0862 , C08K2003/3009 , C08L2201/08 , C08L2205/02 , C08L2205/03 , C08L27/18 , C08L39/06 , C08K3/30 , C08K3/08 , C08K3/02
Abstract: 一种二硫化钼‑镍磷‑聚偏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首先制备聚偏氟乙烯微滤分离膜并对其依次进行碱化、敏化与活化、表面镀覆化学镀镍磷镀层和粉碎处理,之后应用水热合成技术在处理后的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碎屑上沉积二硫化钼微粒,最后再经冷压成型和热处理工序,制备了二硫化钼‑镍磷‑聚偏氟乙烯耐磨减摩复合材料。本发明实现了二硫化钼和镍磷微粒在聚偏氟乙烯中均匀分布,避免了二硫化钼和镍磷微粒在聚偏氟乙烯中的聚团和偏析,有效提升了聚偏氟乙烯的耐磨和减摩特性;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机械强度大、热稳定性高、磨损率低、摩擦系数小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67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404774.7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唐山曹妃甸煤炭港务有限公司 , 河北燕大燕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料堆高程模型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获取毫米波雷达、双天线差分北斗传感器和角编码器采集的数据;对所述毫米波雷达、双天线差分北斗传感器和角编码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坐标系的转换和联合解算,得到料堆的原始点云数据;对所述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基于三角剖分的差值算法对所述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堆料高程模型。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稳定性、便捷性和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实际的项目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21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01977.9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弧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特种焊接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Si‑Ni‑Mo‑Cu‑Sn合金体系提高了基体和晶界的腐蚀性;通过控制Cs和Tg的范围,采用细晶强化和诱导形核技术,可显著改善焊缝金属的低温韧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埋弧焊丝焊缝平均年腐蚀速率为0.55~0.68mm/a,母材与焊缝的腐蚀台阶为8~20μm,熔敷金属‑20℃冲击吸收功KV2不低于80J。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