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统一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简化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566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0730592.0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统一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简化预测方法,结合已有四种相对渗透系数经典模型和已有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提出一种统一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简化预测模型及参数模型取值方法‑基于压力板试验测得土‑水特征曲线实测数据,得到测量基质吸力ψ0和测量饱和度Sr0‑根据测量基质吸力ψ0和测量饱和度Sr0并结合土‑水特征曲线分形模型,拟合得到测量分维数D0及测量进气值ψa0‑根据测量分维数D0选取相应的f(Sr),并将测量进气值ψa0和f(Sr)带入预测模型进行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预测。克服了已有经典非饱和土渗透系数预测模型只适用于某一类型土的缺陷,且统一了已有经典非饱和土渗透系数预测模型。

    一种基于钢渣与再生骨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10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09244.2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钢渣与再生骨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水混凝土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粗骨料700~800份、水泥175~190份、硅粉15~18份、矿渣粉5~10份、外加剂22~28份、增韧纤维8~10份、水60~70份。所述粗骨料由再生骨料和钢渣组成,粒径为5~10mm;所述水泥为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外加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黏土、磷石膏调制而成;所述增韧纤维为钢纤维。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不仅保证了透水混凝土良好的透水性和耐久性,还提供了一种对工业产物钢渣和再生骨料的运用方法,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前景。

    综合利用地热电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融冰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216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1230406.3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综合利用地热电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融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系统由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地热系统和电热系统三部分组成。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传统结构的路面层和基层之间增加了隔热层;地热系统利用地热换热管将地源热泵装置提供的地热传递给道路路面层,实现预热的功能;电热系统利用外接的电力,通过埋设的电热线向道路路面层提供热能,以实现整个系统融化冰雪的功用。该系统根据温度变化能够自动启闭,自动控制加热效率,可充分利地热能,同时避免严寒地区无法提供足够地热能的弊端,更加环保节约,更加符合实际工程需求。

    一种复合储热控温生态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518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810482330.7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储热控温生态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PEG的高潜热特性制成储热载体(PEG粉末与环氧树脂混合物),再进一步与河道淤泥土、固化剂(水泥)、土壤改良剂(PAM)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搅拌、压实形成所需的相变材料。本发明中的相变材料在保证复合土体强度满足边坡生态防护要求的同时,兼备储热、控温等特性,可调节土壤及周围环境温度,防止高温环境下植物死亡,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新型护坡复合基材。

    基于VG模型的变形土进气值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175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288358.3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G模型的变形土进气值预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预测变形土进气值,该变形土进气值预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压力板试验测得变形条件下的测量基质吸力ψ0与测量质量含水率w0的系列实测数据;步骤2.将测量基质吸力ψ0和测量质量含水率w0系列实测数据代入VG模型中拟合出土‑水特征曲线,并基于该土‑水特征曲线得出测量拟合参数a0、m0、n0;以及步骤3.将测量拟合参数a0、m0、n0代入变形土进气值预测模型中,计算出变形条件下土体进气值,即为预测值。

    一种基于土中水分蒸发曲线预测土-水特征曲线VG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8911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1052928.9

    申请日:2018-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中水分蒸发曲线预测土‑水特征曲线VG模型的方法,利用室内干燥蒸发试验获取土体在N个不同且已知初始干密度下蒸发质量含水率w0随蒸发时间t变化的N条蒸发曲线‑在N个已知干密度下根据实验数据获取N条土‑水特征曲线‑基于经典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Van Genuchten模型进行拟合得到N组拟合参数aec、mec、nec、aswcc、mswcc、nswcc‑建立土‑水特征曲线参数的预测模型。用蒸发曲线来预测土‑水特征曲线,可以减少试验测量两者曲线的工作量,使试验难度大大降低,从而更加有效地的预测土‑水特征曲线,进而更方便的研究非饱和土工程性质。

    掺杂建筑垃圾和废旧轮胎的复合加筋砂砾垫层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862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0857830.4

    申请日:2018-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建筑垃圾和废旧轮胎的复合加筋砂砾垫层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阻止地基大变形而造成的破坏,实现了固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改善环境。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地表范围内的杂物清除,将坑穴填平夯实,整平压实地表后铺上砂砾石并压实,形成砂砾层;步骤2.将土工格室在砂砾层上展开,然后填充废旧轮胎橡胶颗粒与砂并压实,形成废旧轮胎橡胶层;步骤3.将双向土工格栅在废旧轮胎橡胶层上部平顺展开,并与土工格室绑扎相连;步骤4.在双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废旧混凝土块与砂,并用机械分层压实,形成建筑垃圾层;步骤5.用平地机进行整平,用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得到复合加筋砂砾垫层。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49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0762988.3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挡土墙护坡和设于挡土墙护坡内的多个灌注桩,首先清理山体基岩表面,然后钻孔形成灌注桩底部桩孔;之后挡土墙护坡施工,在山体脚下外侧采用大块岩石制成的宾格网堆砌形成外部墙面,在外部墙面与山体之间铺填碎石,在碎石内预埋用于排水的透水管,当碎石铺填到底部桩孔处时,在底部桩孔内安装钢护筒;直至挡土墙护坡达到房建设计标高;捆扎钢筋笼,将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下放至钢护筒内;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浇筑,浇筑好后,同时拔出钢护筒;在灌注桩桩顶浇筑用于房建的承台,即完成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山坡地形,节约空间和原材料。

    一种新型微预应力损失注浆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174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6693.3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微预应力损失注浆锚杆及其施工方法,上述注浆锚杆包括周壁上开设有渗透孔的隔离套管、由多根钢绞线束缚形成的锚杆、一次注浆管、二次注浆管、钢锚板及锚固螺母,本发明中隔离套管套设于锚杆的自由段上,且锚杆的上端部通过锚固螺母锚固于钢锚板上,一次注浆管的下端部可穿过钢锚板并穿入隔离套管中,二次注浆管的下端部可穿过钢锚板并穿入隔离套管中。本发明中利用开设有渗透孔的隔离套管进行两次注浆作业,这使得注浆浆液可通过渗透孔渗入土体缝隙之中,以增加阻动面的同时还使得锚杆的自由段及锚固段可共同抵抗滑坡体变形,从而有效提高稳固效果。

    一种基于岩石-砂浆界面气体渗透试验的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3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0496161.8

    申请日:2017-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岩石‑砂浆界面气体渗透试验的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制备方法,首先花岗岩岩体中进行切割、钻芯得到巴西盘圆柱体试样;然后对巴西盘圆柱体试样进行二次取芯得到中空的空心试样;对取芯后的空心试样内壁进行粗糙度处理;按照设计需求进行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拌合砂浆,然后对空心试样中间圆孔进行砂浆浇筑,固化脱模后得到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将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在水中进行养护即可用于实验研究。本发明能够能够用于对岩石与砂浆界面气体渗透特性进行研究,能够很好的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模拟最佳的交界面状态,对于提高围岩和混凝土屏障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