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538138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71176.0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除险加固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土石坝渗漏隐患探测及定向处理的探测设备,包括集电法仪、电源和数据处理平台为一体的数据采集与解译工作站,和由电缆线和与大地连接的多个铜棒或不激化电极构成的电法测站,电缆线通过端口与电法仪联接,利用并行电法仪对每条电法测站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利用RS?232串口通信进行数据的传输。本实用新型是把最新的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引进到土石坝渗漏探测,在坝前坡、坝顶、坝后坡等多个剖面布置系列电法测试站,并根据探测成果合理实施灌浆,实现了隐患的查漏与处理为一体,达到了快速定向处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22379901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22615546.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V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堤坝蚁巢探地雷达纵向勘探系统,涉及堤坝蚁巢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包括探地雷达主机、收发一体化天线和收发一体电缆,收发一体化天线经所述收发一体电缆与探地雷达主机相连接,收发一体化天线布置在收发一体测量点,收发一体测量点的间距为0.1m,纵向勘探系统布置在下游坝坡,探地雷达主机、收发一体化天线和收发一体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同步移动,堤坝蚁巢探地雷达纵向勘探系统,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之上,对白蚁隐患区进行勘探区分,并在上游、下游坝坡合理布置测线与测点,提高了探测的有序性,达到了蚁巢精查的效果;根据雷达波的异常信号和波速特征能直观勾勒出蚁巢的空间结构,实现了堤坝蚁巢的三维精细化探查。
-
公开(公告)号:CN220872679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602087.7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蚁巢探测的电法检测装置,涉及蚁巢探测领域,包括网状布设在堤坝表面勘探线,勘探线由若干横向勘探线和纵向勘探线排列交错而成,横向勘探线方向与水平地面方向平行,纵向勘探线与堤坝坝坡方向平行,每条勘探线上包括若干条电法测线,电法测线包括电缆线、若干电极和电法仪,若干电极按照一定的间隔线性直线排列,电极的下端插设在堤坝土中,电缆线内有条内芯绝缘电线,内芯绝缘电线按等间距在电缆线露出,电极与内芯绝缘电线之间通过延长线连接,电缆线末端与电法仪航插设置,本实用,采用网状勘探线的布置,通过电法仪采集完成所有勘探线的电压、电流数据,判断出该测线上蚁巢的分布范围及埋深,实现了蚁巢的精细化无损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213067304U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21137167.X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体爆破振动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包括岩体光纤光栅监测装置,其包括由至少两个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通过通讯光纤串联形成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由至少一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通过通讯光纤串联形成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串;钻孔盖板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位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下端的通讯光纤和位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串下端的通讯光纤均与固定圆环固定连接,固定圆环与配重连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上端的通讯光纤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串上端的通讯光纤均穿过钻孔盖板的中心孔后与外界信号采集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各组成单元结构简单,布置灵活,一次性安装就能适合于不同深度、不同监测方位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208476736U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20322945.9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石坝渗流场监控系统,属于土石坝渗透灾害预警技术领域,包括电法采集仪、数据传输装置、上位机、以及设于坝体内的多个电极,多个所述电极均与所述电法采集仪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法采集仪的输出端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本实用新型监测系统全断面展示大坝渗流特性的特点,有助于对大坝的健康状态进行全覆盖式综合评估,只需一次安装,测试时间段更加灵活,实时分析大坝内部渗流场的变化特征,实现长期监测;监测系统现场布设灵活,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282706U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20919622.8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B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公路或装修的测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导向多功能轮式测量卷尺。本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导向多功能轮式测量卷尺包括外壳,尺盒、滚轮、转轴、机械计数器、指针、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所述外壳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锥齿轮一,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支撑杆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和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对应设置,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尺盒,所述的转轴一端安装有指针,所述尺盒包括转轮,PF纤维拉线,卷尺发条和拉环,所述PE纤维拉线缠绕在转轮上,所述的卷尺发条设于转轮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测定任意直线、曲线距离的轮式卷尺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219387216U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20324275.5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筒自动定位的灌浆机,包括起到主要灌浆功能的灌浆机、连接套筒和定位器组件,所述灌浆机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手持柄,所述灌浆机一侧与所述连接套筒连通,所述连接套筒一侧安装有可拆卸的所述定位器组件。本方案能够在光线较差的环境,或视线不佳的位置,通过手持带动定位卡板移动寻找定位灌浆孔,当定位卡板移动至灌浆孔位置时,此时由于定位卡板移动至灌浆孔空间处,连接滑块在连接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弹射移动,并带动定位卡板弹射移动至灌浆孔内,此时两侧的翻转轴在扭簧的作用下,带动翻转轴转动,并带动翻转卡板向外翻转,此时通过两侧翻转的翻转卡板与灌浆孔表面接触相抵,完成定位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07472597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1146840.4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密封自动托底式污染底泥柱状取样器,包括取样管,取样管的上方连接水密封装置,取样管的下方连接有管口自闭装置,水密封装置包括与取样管连接的不锈钢空腔,不锈钢空腔的上部设有镂空三角柱和适水翻板合页,不锈钢空腔的下部设有适水自闭浮片,镂空三角柱的上方连接有钻杆;管库自闭装置包括设置在取样管外部的可滑动套筒,可滑动套筒的及两侧设有铰链合页,可滑动套筒的下方设有弹簧自闭合页,取样管的下端部连接有钻头,钻头位于弹簧自闭合页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量化了河湖库塘淤积底泥层的真实厚度,为河湖库塘清淤疏浚工程提供了较好的揭露手段,也填补了原位土体取样器在河湖库塘底泥中取样特别是深水区底泥取样的空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60673U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20350026.8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地质灾害评价领域,尤其是一种探查河道溶洞的多维探测装置。一种用于探测河道岩溶体分布的多维布设装置,包括测试系统和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包括两条平行布置在两河堤上的多芯电缆线,和与单条多芯电缆线相对应的无穷远B电极以及电位参比N电极;每条多芯电缆线上包括64道电极,每个电极通道可通过铜棒与大地相连;测试仪器为并行电法仪,本实用新型采用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常规电阻率法的工作效率,成果以二维视电阻率图像和三维反演成像相结合的解译技术,有效提高了溶洞勘察的精度,弥补当前技术的不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096020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008263.8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石坝安全检测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浅表土层裂缝检测技术,更进一步是一种电阻率法快速测试土石心墙坝表层裂缝空间特征的装置。快速测试心墙坝表层裂缝空间特征的装置,包括并行电法采集器,还包括1个或多个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带有至少20个小孔的基座和铜棒,所述铜棒插入基座的小孔内,铜棒的底端为圆饼状,铜棒的顶端通过铜线有序地利用多芯航空插头与并行电法采集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是把利用介质之间电阻率差异探测技术引进到土石坝裂缝检测中来,并根据探测成果确定出裂缝的形状、宽度、长度、深度和错距等空间展布信息,实现对裂缝的全方位透视化检测,克服了当前检测手段不能多角度连续性检测的难题,达到了快速判读出裂缝产生原因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