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5129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410007049.6

    申请日:2004-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H01M4/587 H01M10/0525 H01M2300/0037

    Abstract: 一种具有正极(1)、在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碳材料的负极(2)、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类溶剂中的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在负极中使用了如下的碳材料,即,根据将由使用了波长514.5nm的氩离子激光器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360cm-1附近的峰PD分解为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和半峰宽小于100cm-1的峰PB而求得的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的峰强度(IA)、由所述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580cm-1附近的峰强度(IG),所求得的RA值(IA/IG)在0.05以上的碳材料。通过在负极中使用合适的碳材料,就可以获得优良的充放电特性。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73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80009653.9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循环后的DCR的上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在由至少包含Ni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中,在上述二次颗粒表面的、邻接的上述一次颗粒间所形成的凹部,附着有稀土化合物的颗粒聚集而形成的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并且上述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附着于上述凹部的互相邻接的一次颗粒双方。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04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680003700.3

    申请日:2016-02-15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充放电循环后的DCR的上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和稀土化合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在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的表面附着于邻接的一次颗粒间形成的凹部,且在该凹部附着于互相邻接的一次颗粒双方。非水电解质包含二氟磷酸锂。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0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4990.3

    申请日:2015-08-05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高温循环后的容量维持率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在由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中,在前述二次颗粒表面,邻接的一次颗粒间形成的凹部处附着有稀土化合物的颗粒聚集而形成的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并且前述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附着于前述凹部中互相邻接的一次颗粒双方,前述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固溶有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