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9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384840.7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8D20/00
Abstract: 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涉及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固体蓄热电采暖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过程为: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个上端部蓄热元件、N个中间部蓄热元件和一个下端部蓄热元件;所述上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定位基座、球形蓄热体、上固定夹盖;所述下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定位基座;所述中间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固定夹盖;所述上定位基座和上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基座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夹盖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抗热震性固体蓄热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679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19635.3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F12/00 , F24F13/30 , F24F13/28 , F24F7/08 , F24F8/108 , F24F8/158 , F24F11/89 , F24F11/74 , F28D20/02
Abstract: 多模式超低能耗建筑厨房补风排烟耦合多级热回收系统,它涉及厨房通风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厨房热回收系统存在运行成本和维护工作量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安装难度,影响系统的热回收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在正常工作模式下,补风和排风系统同时运行,新鲜空气通过补风通道进入厨房,废弃空气通过排风通道排出。当排风中的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系统将触发热能回收模式。在此模式下,多余的热能将被导入热能储罐,以储存过剩的热量。在能量需求高峰期时,控制系统将启动能量供应模式。此时,热能储罐中的热能可以被释放,以供应额外的热能需求。本发明通过耦合厨房补风和排风系统、热交换和能量储存装置,实现热能回收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24451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431197.4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煤改电采暖的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电采暖的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村镇煤改电采暖的方式中用电负荷总量大,断电几率高,设备运行效率低,电力增容成本高的问题。具体为:温度信息实时采集模块用于监测房间内实时温度,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电功率信息实时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当前运行的用电功率,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温度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比较结果,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电功率判定模块用于获取比较结果,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控制一、二、三级负荷对应电器的开启。本发明用于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795156.9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静风条件下建筑群风热环境模拟实验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室外风热环境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对建筑群室外风热环境的测量方法均不能实现静风环境下的建筑群室外风热环境的测量的问题。它包括静风实验箱体、建筑群构件、温度测试系统及风速测试系统,其中静风实验箱体内部为实验空间,静风实验箱体顶部开口,所述建筑群构件包括建筑群模型及若干电热膜,若干所述电热膜固设在建筑群模型中每个建筑的南向立面上,模拟建筑立面发热。本申请能够提供无风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内部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相对于风洞实验,实验操作更简单,实验周期更短,实验装置的制作费用更低,能够更快更精确的得到实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63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31196.X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民用电采暖领域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放热不可控、固体蓄热砖使用寿命短、比热小、单位时间内储存热量有限且局部采暖效果不佳的问题。系统包括辐射工位桌、出油管、螺旋式导热油管、进油管、油阀、油泵、平板加热体、固体蓄热砖;所述固体蓄热砖表面设置平板加热体;所述螺旋式导热油管位于固体蓄热砖的上半部分的空气通道中,螺旋式导热油管连接出油管,出油管连接油阀,油阀连接油泵,油泵连接辐射工位桌,辐射工位桌连接进油管,进油管连接螺旋式导热油管。本发明用于本发明涉及蓄热电采暖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758374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259643.9
申请日:2012-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6
Abstract: 一种间歇性真空微波预处理燃料酒精原料的方法,涉及一种预处理燃料酒精原料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微波预处理燃料酒精原料的方法成本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对纤维素酶及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大,进而影响葡萄糖转化率和乙醇产率的问题。方法如下:一、将基质粉末烘干至恒重,粉碎成颗粒小于的40目粉末;二、在粉末中加入蒸馏水,得混合物;三、将混合物放入微波处理器中进行真空微波处理,即完成燃料酒精原料的预处理。本发明方法的成本低,产生的中间产物对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小,进而提高葡萄糖转化率和乙醇产率。该制备方法适用于酒精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223273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48111.2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D36/04
Abstract: 一种寒区净水构筑物太阳能联合增温水循环系统,它涉及一种寒区净水构筑物的增温水循环系统,本发明为解决严寒地区的净水构筑物受外界低温影响大、极易发生冻裂的现象、影响净水构筑物的水处理效果的问题。第一加热盘管安装在过滤装置中,第二加热盘管安装在澄清装置中,过滤装置通过连接管路与澄清装置相连通,太阳能集热器的入水口与第一集水器的出水端相连通,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位于膨胀水箱与循环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相连通,秸秆锅炉上端的出水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二分水器的入水端相连通,秸秆锅炉下端的入水端通过锅炉循环泵与第二集水器的出水端相连通。本发明用于保证寒区净水构筑物的温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86288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301194.0
申请日:2010-0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nventor: 谭羽非
IPC: B23K9/16
Abstract: 燃气管道泄漏带压封堵焊接方法,它涉及一种燃气管道封堵焊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堵漏技术存在的易产生二次泄漏、燃气爆炸和不便于实施的问题。带压封堵焊接方法的步骤:将泄漏点或泄漏缝段的燃气管道清理干净;制作半圆弧卡具,在卡具上粘贴补丁片,把卡具卡装在距泄漏处1-2米处的燃气管道上,将卡具沿管线轴向推动,直至到管道泄漏处;对称成对均衡逐渐锁紧螺栓,在卡具的端部点焊半环形挡片,将半环形挡片与泄漏处燃气管道分两步间断焊接,最后形成整体封闭焊道,进行检漏和防腐处理后,完成回填。本发明的封堵焊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便于实施;本发明的封堵焊接方法对长输燃气管线和城市燃气管网均适用,尤其适合燃气长输管线。
-
公开(公告)号:CN10113074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144369.X
申请日:2007-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M1/107
Abstract: 太阳能与电加热管联合加热制沼气系统,它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与电加热联管合加热制沼气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多种能源联合制沼气系统结构较复杂、运行费用昂贵、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问题。本发明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和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都与保温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与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都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口和保温水箱的出水口与沼气池连接,电加热管设置在保温水箱内,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的管路和保温水箱上,循环水泵、两个电磁阀的控制输入端都与温度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两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都与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959179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50853.9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7C11/00
Abstract: 天然气水合物在活性炭中的形成方法,它涉及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形成方法。针对吸附剂吸附储存天然气存在热效应及采用在水容器中通入天然气形成水合物存在水和天然气水合物难以分离以及采用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储存天然气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只能在水的表面产生的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在压力储罐内加入活性炭和蒸馏水,蒸馏水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0.8~2.2∶1,压力储罐内的压力为3~10Mpa,压力储罐内的温度为-5~25℃,然后向储罐内充入天然气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反应时间为30~200min。本发明在装有活性炭的压力储罐内加入蒸馏水,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入天然气,使天然气吸附于活性炭上,且天然气与蒸馏水形成水合物,大大提高了天然气的储存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