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69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0509146.3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微量植物组织样本中提取和检测荧蒽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称取植物样本粉末,加入有机溶剂浸泡过夜,超声,离心,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至干,再加入前述有机溶剂复溶,得浓缩液;步骤2,将步骤1的浓缩液过SPE柱净化处理,用甲醇溶解之后得净化液;步骤3,将步骤2的净化液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检测。本发明所述方法能有效的提取检测植物组织中荧蒽,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检出限低,重复性好,能有效去除植物组织中色素等杂质的干扰,适用于植物组织中荧蒽的痕量分析,为测定微量植物组织样本内荧蒽的含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820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87987.5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菌‑铁耦合的炭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耐镉砷菌株负载于生物炭上即可得到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菌‑铁耦合的炭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菌‑铁矿物各司其职,同时耦合载体生物炭,实现了对镉和砷的协同钝化。土壤培养试验表明,相比原始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降低了供试土壤中65.12%的有效态镉和44.13%的有效态砷,同时提高了26.57%的土壤砷氧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82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358897.X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耐盐植物促生菌联合化学改良剂协同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通过联合施用耐盐植物促生菌以及化学改良剂来改良盐碱土壤。本发明将土著耐盐植物促生菌与传统化学改良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降雨土柱淋溶方式证明该方法可显著降低盐碱土壤的pH与Na+,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具有培肥效果,实现环保、高效改良盐碱土壤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18213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811007783.0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公开了一株具有良好解磷能力的真菌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其分类命名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编号为JXZ01。该菌株已于2018年7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_No.15994。该菌株不仅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有机酸达到分解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和磷矿石并释放可溶性磷酸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泌酸性磷酸酶以及植酸酶达到分解卵磷脂和植酸钙,并同时释放可溶性磷酸盐的效果。该菌株对重金属Cu、Pb、Cr和Zn等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和修复效果,具有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13614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105102.4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重金属耐性产吲哚乙酸的菌株及其应用。该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CDL29,于2018年3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CGMCC No.15523。该菌株能在多种重金属浓度下生长(高浓度铜、锌、铅和镉),且高产吲哚乙酸,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接种该菌可以有效促进小麦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2772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20331.1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马铃薯稳产优质同时培肥土壤的水肥调控下马铃薯‑箭筈豌豆间作方法。该包括如下步骤:(1)每年4月中下旬采用高垄双行种植,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施用复合肥,箭筈豌豆种植在垄沟,绿肥行施用氮肥,并铺设滴灌带;(2)6月中旬灌溉;(3)6月下旬灌溉;(4)盛花期对箭筈豌豆进行粉碎、翻压于垄上、腐解;(5)8月中旬灌溉;(6)9月上旬灌溉。本发明这不仅可以保证马铃薯产量,提高马铃薯品质,还能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以小肥换大肥”,“边生产边修复”的目标。通过该模式的推行,可以实现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的高效可持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9239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72896.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B79/02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炭阻控蚓粪中复合抗性污染物的扩散传播方法,涉及农业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将生物质炭与蚓粪进行混匀,混合质量比为1:200~1:50,并静置至少7天,保持60%的田间持水量。抗性污染物是指抗生素、抗性致病菌与抗性基因。该方法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有效阻控蚓粪中抗性污染物在蚓粪-土壤-作物过程的扩散传播技术的空白;本发明提供了适合多种抗生素、抗性致病菌和抗性基因污染的土壤,为减少蚓粪施用到农田土壤中导致的复合新污染提供高效广谱且绿色环保的阻控方法,可应用于农业尤其是施用畜禽有机肥(蚓粪)及农作物等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13614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05102.4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重金属耐性产吲哚乙酸的菌株及其应用。该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CDL29,于2018年3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CGMCC No.15523。该菌株能在多种重金属浓度下生长(高浓度铜、锌、铅和锌),且高产吲哚乙酸,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接种该菌可以有效促进小麦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04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267624.4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蚯蚓循环处理茶渣制备蚓肥的方法,包括将牛粪和茶渣复配,调节物料的含水量,堆置在发酵箱中,接入蚯蚓,在发酵箱上方铺设草垫,进行堆腐,堆腐40~60天后,完成第一次堆腐,将蚓粪和蚯蚓分离,自物料上层移取1/3~1/2厚度蚓粪获得茶渣蚓肥;往发酵箱中补充等量厚度的物料,与发酵箱内余下的物料混匀,调节物料的含水量,进入下一次堆腐,堆腐15~20天后,将蚓粪和蚯蚓分离,自物料上层移取1/3~1/2厚度蚓粪获得茶渣蚓肥,再往发酵箱中补充等量厚度的物料,进行下一次循环制备茶渣蚓肥。本发明方法温度、湿度范围更广,避免了养分的损失,保证蚯蚓连续工作,持续、循环地获得养分含量较高的茶渣蚓肥。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55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641189.2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番茄育苗的茶渣蚓粪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按体积百分含量计,所述基质包含以下组分:茶渣蚓粪20%~40%、珍珠岩10%~30%、蛭石10%~30%、泥炭20%~40%;所述的茶渣蚓粪是以茶渣和牛粪作为蚯蚓培养基质经蚯蚓消化所成的蚓粪。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的纯牛粪养殖蚯蚓的模式,实现以牛粪和茶渣合理复配的蚯蚓堆肥,提高了蚓粪的养分含量。用此蚓粪作为番茄育苗基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泥炭在传统无土栽培技术上的地位。进一步优化了番茄育苗基质的复配方式,提高了番茄幼苗的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开拓了茶渣的再次利用途径。开辟了利用茶渣饲养蚯蚓的新方法,增加了蚯蚓养殖和蚓粪生产的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