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帧差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重点区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9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44380.6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帧差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重点区域分析方法,包括:利用SVM分类器对每个视频帧进行分类,确定视频帧所属类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LSTM网络构建场景类别识别模型,用于对视频帧进行场景类别标记;根据场景类别设计热力图提取方案,对输入的图像数组数据生成灰度图作为热度权重;根据视频帧所属类别,利用热力图与加权矩阵相乘得到的结果,获取权值最大的区域作为截取部分的中心点;根据计算出的截取部分的中心点坐标对视频帧进行裁剪,将处理后的竖屏画面在前端进行显示。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进行视频的裁剪,最后在前端显示出裁剪后视频画面的重点部分,提供更好的竖屏观看体验。

    基于混合矩阵的多层变周期偏振体全息光栅衍射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0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35367.7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矩阵的多层变周期偏振体全息光栅衍射仿真方法,将待仿真的多层变周期偏振体全息光栅切分、使得切分后的每一层可被视为具有恒定纵向周期的单层偏振体全息光栅。对多层变周期偏振体全息光栅的全局混合矩阵进行初始化。对切分得到的每一层被视为具有恒定纵向周期的单层偏振体全息光栅,通过严格耦合波理论推导出其单层混合矩阵,并用此单层混合矩阵更新全局混合矩阵,重复该步骤遍历所用的光栅切层,完成对全局混合矩阵的计算。利用入射光信息与全局混合矩阵进行电磁场边界条件的匹配,从而计算出偏振体全息光栅对入射光的各级衍射效率,完成仿真。通过对偏振体全息光栅的结构设计,预先给出相应的衍射特性,指导工艺研发,提升产品良率。

    一种提高光提取效率的LED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6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86329.5

    申请日:2024-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光提取效率的LED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该结构基于GaN基半导体发光。整体结构包括P型GaN层、量子阱、N型GaN层、带有V型沟槽结构的衬底结构与底部金属反射膜。其中P型GaN层以及量子阱层经由光电激发后发射光子,衬底位于N‑GaN层上方,向下发射的光子经由金属反射膜反射后向上传播至衬底中。衬底下方经由蚀刻在其表面形成V型沟槽,在单个像素下组成了独立的微反射结构,原本发散的光子经由V型沟槽侧壁向发光方向反射,有效提高了单个像素的光输出效率。本发明通过蚀刻沟槽的方法,实现了LED芯片单个像素的亮度集中,提高了了显示芯片整体亮度,可应用于头戴式显示、车载抬头显示、微型投影等设备中作为微显示图像发光单元。

    一种虚拟空间动态几何畸变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33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19331.9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空间动态几何畸变量化方法。通过获取点云采样数据,根据所述点云采样数据,获取一组参考点云,并根据预设特定的三维内容获取、显示和感知过程模拟一组畸变点云,对两组点云数据进行基于ICP配准方法的畸变前后配准;基于改进的高斯滤波器对点云采样数据进行高频特征点提取,再以每个特征点为中心点将配准后的两组点云数据同时划分为n组子域;通过计算两组点云数据内在储能的相似度来量化畸变点云的畸变程度。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立体成像技术中的几何畸变客观量化,建立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畸变评价模型,为量化虚拟空间几何畸变提供了模型基础,同时也为立体显示空间畸变优化与视觉舒适度提升等研究提供支撑。

    一种偏振双通道AR-HUD显示器件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84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01979.5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双通道AR‑HUD显示器件,包括耦入通道、耦出通道、波导介质以及成像焦平面。耦入通道与耦出通道位于双层波导的内侧;耦入通道由具备左旋圆偏振响应的透镜或右旋圆偏振响应的透镜构成,耦出通道由具备左旋圆偏振响应的透镜和右旋圆偏振响应的透镜构成。其中,左旋圆偏振响应耦入透镜与右旋圆偏振响应耦入透镜的周期相同;左旋圆偏振响应耦出透镜与右旋圆偏振响应耦出透镜的周期相同。本发明运用偏振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采用波导结构作为信息传输路径,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衍射效率高的特点,应用于AR‑HUD可实现高衍射效率、双焦面的图像传输。

    一种AR双目显示系统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84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18583.7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AR双目显示系统,包括镜框、保护镜片、光学镜片和微投影主机。所述光学镜片分为入耦合全息衍射光学镜片和出耦合全息衍射光学镜片;所述微投影主机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镜框外侧。当安装并启动微投影主机时,整个眼镜形成全息波导显示系统,入耦合全息衍射光学元件和出耦合光学元件构成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将微显示器画面位于人眼前一定距离处投射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从而实现大视场的效果,同时通过全息波导结构将传统的同轴望远光学系统光路转折进入人眼。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拆卸AR显示系统的微投影主机,实现普通眼镜和AR眼镜的快速切换,结合全息波导结构,解决了传统全息波导显示装置视场小、出瞳小的问题。

    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深度伪造图像检测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7726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41564.9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深度伪造图像检测模型,引入空间域、频率域和共生矩阵特征多域特征作为不同GAN结构生成图像的“共有特征”,即提取全局RGB特征作为空间域特征,设计频谱特征提取模块来提取图像二维频谱中存在的特征,设计共生矩阵提取模块来提取图像中的自然数据统计信息;提取多域特征后,基于融合机制设计出生成图像检测模型,将三种不同域特征进行融合后送入同一个骨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以及分类预测。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模型充分利用了不同域的“共有特征”,同时设计了混合数据集,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基础上平均检测精度得到提升,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性,从而应对无法确定图像具体来源的GAN伪造图像检测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