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换热系统及换热网络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80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9823.X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换热系统及换热网络设计方法,包括:n级换热单元,所述n级换热单元包括两个n‑1级换热单元,n⩾2,所述n级换热单元中的两个n‑1级换热单元包括4种连接方式;本发明通过多个换热组件构建n级换热单元,并通过实际换热需求确定换热组件的数量以及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了连接多个换热芯块的难度,提高了多个换热芯块之间组合的效率和方式,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形,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换热系统进行改造,能够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环境中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涡流发生器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能量转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826986.3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流发生器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能量转换系统,涡流发生器包括箱体、涡流发生芯体、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箱体的两端设置有高温介质出口和低温介质出口,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流体介质进口;涡流发生芯体位于箱体内,涡流发生芯体包括涡流发生板;第一导流板设置于箱体内且靠近高温介质出口,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涡流发生芯体分离出的高温流体介质导出至高温介质出口;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箱体内且靠近低温介质出口,第二导流板用于将涡流发生芯体分离出的低温流体介质导出至低温介质出口。本申请通过涡流发生器对流体介质进行应急冷却,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双向定位微通道换热器异常流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898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81251.2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定位微通道换热器异常流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处于检测状态一时:检测工质引入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导流组件的输入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检测工质引出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导流组件的输出端密封连接;处于检测状态二时:检测工质引入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导流组件的输入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检测工质引出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导流组件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内的导流叶对换热器输出的检测介质进行导流,通过流速检测组件获取流速异常的流层,并通过流层的重叠获得异常区域,最后通过对异常区域内的流道进行筛查获得异常流道,提升检测效率。

    一种换热器流量均分封头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84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81253.1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流量均分封头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外包件和内构件,内构件设置在外包件内;外包件包括:接管和管箱,接管的一端连接外部管路,管箱上设置有连接孔,接管的另一端与管箱固定连接,且通过连接孔与管箱的内部连通;内构件设置在管箱内,且与管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本发明针对微通道换热器内流道数量多、常规封头分配流量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具有多层分配空腔的内构件,使得封头内部有用了复杂的导流结构,能够对进入封头的流体进行多次分配,提高了换热器内流体流量的均匀性,避免了换热器某一位置出现堵塞或过度磨损的情况,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备负荷调节功能的发电系统及自适应负荷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6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84158.7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备负荷调节功能的发电系统及自适应负荷调节方法,发电系统包括反应堆、透平、回热器、冷却器、压缩机,发电工质从压缩机出口通过回热器返回反应堆形成在发电系统中的循环;连接压缩机出口、冷却器进口并设置有第一阀组的压缩机旁路;连接透平进口、出口并设置有第二阀组的透平旁路;系统还包括储罐;储罐进口、出口分别与冷却器进口和压缩机出口连接形成储罐第一、第二旁路,分别设置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本发明通过压缩机旁路、透平旁路、回热器旁路和储罐旁路及相关阀组设置可调节发电系统中进入各单元的工质量从而调整透平连接的发电机的发电量,有效实现利用发电系统自身设计进行自适应负荷调节、温度控制和工质再循环。

    适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指针式流量均分封头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0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94406.1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指针式流量均分封头及调节方法,包括:接口组件、调节组件和反馈组件,接口组件的进口端与介质管路连接,所述接口组件的出口端与微通道换热器连通;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反馈组件的测量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所述反馈组件的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的外部;本发明通过接口组件将介质分为两路输入至微通道换热器,并在反馈组件反馈流量情况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两路介质的流量,使得输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内的介质流量相同,从而避免因流量不均而导致的换热性能降低的问题。

    双向定位微通道换热器异常流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8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1251.2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定位微通道换热器异常流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处于检测状态一时:检测工质引入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导流组件的输入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检测工质引出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导流组件的输出端密封连接;处于检测状态二时:检测工质引入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导流组件的输入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检测工质引出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导流组件的输出端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内的导流叶对换热器输出的检测介质进行导流,通过流速检测组件获取流速异常的流层,并通过流层的重叠获得异常区域,最后通过对异常区域内的流道进行筛查获得异常流道,提升检测效率。

    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62894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93673.X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换热器包括管箱和换热芯体,管箱上开设有高温流体介质进口、高温流体介质出口、低温流体介质进口以及低温流体介质出口;换热芯体用于将流经高温流体介质进口、第一换热板、高温流体介质出口的高温流体介质的热量传递给流经低温流体介质进口、第二换热板、低温流体介质出口的低温流体介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上均开设换热通道以及设置有位于换热通道内的翼型翅片,翼型翅片和换热通道用于对流经换热通道内的高温流体介质或者低温流体介质进行正向导流和逆向阻流。本申请旨在通过具有逆向阻流功能的换热器代替止回阀,解决基于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换热系统中设备空间布置松散、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曲面工件扩散焊接的加压组件、设备及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4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51062.9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曲面工件扩散焊接的加压组件、设备及焊接方法,加压组件用于与加压系统连接后对曲面工件加压,加压组件包括:点阵加压件,点阵加压件包括驱动基座和若干个加压杆,驱动基座设有若干个呈点阵分布的安装位,一个加压杆安装在一个安装位上且所有加压杆之间相互平行;驱动基座对安装在每个安装位上的加压杆独立驱动,以对曲面工件的局部独立加压;感应加热件,感应加热件设置在靠近每个加压杆的自由端,以对曲面工件的局部独立加热。本申请的加压组件通过点阵分布形式和独立控制模式使加压过程可以根据工件的实际表面形状和所需的压应力、温度条件进行分区调整,有效改善了非平整表面工件的扩散焊接效果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