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24596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009160.8
申请日:2013-01-1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李一勇 , 王学军 , 关秋枫 , 尹海卿 , 刘亚平 , 翟世鸿 , 高纪兵 , 王立峰 , 岳铭滨 , 石书元 , 刘徳进 , 陈刚 , 宿发强 , 张学俊 , 曲俐俐 , 杨勤 , 王明祥 , 王文涛 , 陆连洲 , 陈赋秋 , 张建军 , 魏红波
IPC: E02D15/1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底基床整平设备,公开了一种抛石整平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包括行走大车和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大车横跨整平船船体的月池,用于实现抛石整平过程中的纵向位移;所述行走小车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行走大车上,用于实现抛石整平过程中的横向位移。本发明采用行走大、小车实现抛石整平过程中纵向和横向的位移,其结构简单,确保了基床的碎石铺设过程中的行车平稳,利于抛石整平工作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3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004844.9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沉管的沉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实现双驳杠同步沉放沉管的方法;所述沉放方法包括在主、副驳船上舾装沉放设备;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或者副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主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测控系统监测管节沉放姿态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待安管节安装完毕后,拆卸沉放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5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591552.5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沉管隧道建设的管节拉合系统。该拉合系统包括拉合千斤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挂钩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设于待安管节和已安管节的顶部,拉合千斤顶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座上,挂钩件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支座上,拉合千斤顶的前端设有拉合连接件;通过拉合千斤顶的竖向转动和横向伸缩可使得拉合连接件与挂钩件搭接。本发明采用拉合千斤顶和挂钩件的拉合组件进行拉合搭接,并将拉合组件设于管节顶部,避免对管节结构造成破坏,并可提供较大的拉力,提高了管节拉合效率;且可通过旋转式千斤顶进行水下的无人操作进行拉合千斤顶升降,拉合千斤顶搭接速度快,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6297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082611.X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抛石高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船体、抛石管、声纳设备、伸缩油缸和监测器;抛石管位于所述船体上,用于向基床抛石;声纳设备位于所述抛石管的底部,用于探测抛石管底部到基床的距离;监测器位于所述抛石管的顶部,用于实时监测抛石管顶部到基床的距离以及所述抛石管底部到该监测器相位中心的距离;所述伸缩油缸位于所述抛石管的底部,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器监测的所述抛石管顶部到基床的距离以及所述抛石管底部到该监测器相位中心的距离,实时修正所述声纳设备探测的抛石管底部到基床的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差值。该系统不仅保证了抛石管高程的精度要求,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81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84616.6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底基床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水碎石基床施工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整平船,所述整平船上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可收起或伸出到整平船下方,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整平船;抛石管:所述抛石管的一端通过皮带运输机与供料船连接,另一端伸出到整平船下方,用于将供料船上的石料送入水底;所述抛石管可相对整平船上升、下降或水平移动;GPS定位单元:所述GPS定位单元用于对整平船进行定位。本发明通过设置支腿,将整平船的船身抬离水面,彻底排除了波浪对船身高度的影响,确保抛石管口的高度受控,保证基床高效率、高精度地铺设。
-
公开(公告)号:CN10465248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84907.5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底沉管隧道的沉管管节拆装装置。本发明提的用于海底沉管隧道的沉管管节分离装置,包括主动脱离单元和被动脱离单元,在主动脱离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脱开千斤顶和拉合千斤顶,通过脱开千斤顶或拉合千斤顶对被动脱离单元的作用将两个沉管管节分开或者连接在一起,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沉管管节造成损坏,能够保证GINA止水带不发生侧翻,端钢壳及端封门不受影响,并且其结构简单,受力清晰,便于设计、制造,同时减少了沉管顶部安装的设备数量,提升了操作空间,沉管管节的拆装更加方便,另外将拉合与拆分功能集成到一套装置上,具有更强的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186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86277.5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0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艉端防护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有吊耳,所述主框架的边框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主框架一侧边框与连接杆上间隔设有若干弹性件。本发明通过在沉管隧道管节的端部设置主框架,主框架面向管节一侧设有弹性件,主框架可以对船舶起到警示作用;即使作业船舶或清淤设备不小心碰到主框架上,由于弹性件的设置,主框架与管节支架的碰撞作用力会被缓冲掉,对管节封门或钢端壳的碰撞作用很小,不会导致封门或钢端壳被损坏,起到保护管节的目的;吊耳的设置使得该沉管隧道艉端防护装置可以随时被吊起或放下;通过开设孔进水,调整装置的负浮力,保证该防护装置在水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591552.5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沉管隧道建设的管节拉合系统。该拉合系统包括拉合千斤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挂钩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设于待安管节和已安管节的顶部,拉合千斤顶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支座上,挂钩件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支座上,拉合千斤顶的前端设有拉合连接件;通过拉合千斤顶的竖向转动和横向伸缩可使得拉合连接件与挂钩件搭接。本发明采用拉合千斤顶和挂钩件的拉合组件进行拉合搭接,并将拉合组件设于管节顶部,避免对管节结构造成破坏,并可提供较大的拉力,提高了管节拉合效率;且可通过旋转式千斤顶进行水下的无人操作进行拉合千斤顶升降,拉合千斤顶搭接速度快,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004844.9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沉管的沉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实现双驳杠同步沉放沉管的方法;所述沉放方法包括在主、副驳船上舾装沉放设备;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或者副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主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测控系统监测管节沉放姿态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待安管节安装完毕后,拆卸沉放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002970.0
申请日:2013-01-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水下姿态的测控系统及测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GPS接收机、声纳装置以及中央处理器对管节沉放和对接姿态进行指导和调整的测控系统以及测控方法。本发明采用声纳装置的设计;该声纳装置可用于在沉放过程中对待安管节进行实时定位;以及在对接过程中对待安管节与已安管节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实时定位;可以有效解决管节在水深处的沉放和对接测控问题,从而实现管节在深水环境下的实时姿态调整;节省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