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向滑动阻尼耗能三维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4481046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410722566.5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向滑动阻尼耗能三维隔震支座,包括设置于上部结构和基础承台之间的三维隔震装置,三维隔震装置由上下串联的水平隔震单元、摩擦耗能单元和竖向隔震单元构成:水平隔震单元为轴向竖直安装的竖向铅芯橡胶支座;摩擦耗能单元分别由上、下摩擦卡槽扣连组成,通过接触面的摩擦滑动提供初始支持力和耗散震/振动能量,并能起到一定的抗拉作用;竖向隔震单元由至少两个等尺寸规格的倾斜铅芯橡胶支座并联,形成一组空间对称的外扩筒形结构,使竖向隔震单元承载的竖向变形转化为倾斜橡胶支座的斜向变形和外扩位移。本发明能同时隔离三向地震和环境振动,采用该装置的被保护结构或设备在地震/振动作用下的震/振动响应及震/振动传递得到有效控制,保护震/振动作用下的安全。

    一种可变放大倍率阻尼器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8472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58192.4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放大倍率阻尼器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板、支点轴、可变放大倍率杠杆、人字形斜撑、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上层楼面梁固定连接,所述可变放大倍率杠杆上端与上连接板铰接,下端与下连接板铰接,下连接板与阻尼器铰接,阻尼器与下楼面梁固定连接;所述人字形斜撑下部和下层楼面梁固定连接;所述可变放大倍率杠杆中上部开有一孔槽,所述支点轴穿过人字形斜撑和可变放大倍率杠杆上的孔槽,且固定在人字形斜撑上,不能发生相对移动;本发明通过可放大倍率杠杆将层间位移放大,使阻尼器产生更大阻尼力,从而消耗更多能量;可根据需求连接多种阻尼器,从而使阻尼器的选择多样化,不受限制。

    一种抗拉拔剪切闭锁装置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8900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57216.8

    申请日:2015-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拉拔剪切闭锁装置,包括上梁,下梁,钢构件,锥形套筒,剪力连接件,柱体陶瓷;两个所述钢构件分别与所述上梁和下梁相连接;所述锥形套筒设置在所述钢构件的预留孔中,并与所述钢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剪力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一个所述锥形套筒相连接,所述剪力连接件的中部无任何部件支撑,为薄弱段;所述柱体陶瓷设置在所述钢构件中心的柱体预留孔中,贯穿上下两个所述钢构件。本闭锁装置装配完成后上下梁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位移,此时钢构件传力给剪力连接件,在小震作用下起水平锁定作用,大地震时剪力连接件断裂,隔震支座开始发挥作用,水平发生移动消耗能量,通过锥形套筒的连接形式可以起到抗拉拔的效果。

    一种带卡槽的三维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3352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189449.2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卡槽的三维调谐质量阻尼器,它包括外部套筒、外部底板、上部卡板、上部可调质量块、下部可调质量块、上部卡槽外环、上部卡槽内环、下部卡槽外圈、下部卡槽内圈、水平弹簧、竖向弹簧、水平阻尼器和竖向阻尼器,通过调节质量块个数来调节阻尼器质量,从而实现阻尼器的频率调节,由于三向的限位装置使得各方向的频率不受影响,从而实现三维减震/振的目的。该发明的带卡槽的三维调谐质量阻尼器可控制风振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减小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本该装置可以用于桥梁工程、海洋平台及大跨悬挑结构等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

    一种带双出杆型速度和位移放大装置的粘滞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15555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555750.6

    申请日:2012-12-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双出杆型速度和位移放大装置的粘滞阻尼器。它是利用一个双出杆型速度和位移放大装置,把建筑物的层间速度和层间位移放大使阻尼器产生更大的阻尼力。它主要是由速度和位移放大装置(8)、内钢板(4)、外钢板(3)、固定方钢(7)、第一传动卡板(5)和第二传动卡板(6)构成。速度和位移放大装置(8)由第一传力杆(9)、第二传力杆(10)、第一出力杆(11)、第二出力杆(12)、外筒(21)、密封件、抗压液体等构成。这种阻尼器的阻尼材料为粘滞液体或粘弹性体。

    变刚度油阻尼器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72871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56399.9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包括油缸筒、预拉端外套筒、预压端外套筒、活塞杆、油活塞、连接座、预压弹簧、预拉弹簧、空心管以及挡板;油缸筒一端位于预拉端外套筒内,一端位于预压端外套筒内,预拉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杆和预拉端外套筒上;油活塞固定安装在活塞杆上置于油缸筒内,油活塞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活塞杆平行的阻尼孔;在油缸筒的两端开孔处设有防漏油密封圈;预压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挡板和油缸筒上,活塞杆从预压弹簧和挡板中间穿过,并穿过空心管后与连接座连接,在空心管上与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一防碰撞橡胶垫层,在预压端外套筒上与挡板之间设有第二防碰撞橡胶垫层。本发明满足对隔震层提供附加刚度的振动控制目标。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5035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59474.3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预埋件、第一水平限位弹簧、连接板、水平滑板支座滑板、水平滑板支座滑块、上斜坡找平联接板、沉头螺栓、铅芯橡胶支座、第二水平限位弹簧、下斜坡找平联接板和钢挡块。通过倾斜铅芯橡胶支座的变形位移实现竖向隔震;通过水平滑板支座滑块的滑移实现水平隔震;通过弹簧来实现恢复力,从而实现三维减震/振的目的。该发明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可使上部建筑被保护物在有水平及竖向振动和地震时均得到保护,以及振动设备的振动传递得到有效衰减。该发明隔震装置适用于建筑结构、大型设备的地震和振动控制与保护。

    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234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110425328.8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包括上部结构承台、下部基础承台、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包胶层、外圈保护橡胶层、防火涂料层、柔性填充材料和连接钢板,所述外包胶层包裹于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外围、且与连接钢板硫化相连接,外圈保护橡胶布置于外包胶层外围成环状,并与外包胶层硫化连接,外包胶层和外圈保护橡胶之间填充柔性填充材料,连接钢板表面涂有防火涂料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防火耐腐蚀隔震支座不影响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本体水平隔震性能,可以有效地在火灾中保护传统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而且不会影响其水平方向的变形能力。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2748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11025173.0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包括: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隔震组件,所述上盖板的底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下槽体,所述下盖板的顶部伸入所述上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位于所述下槽体内,所述隔震组件包括第一坡板、第二坡板、第一缓冲垫;水平隔震支座,其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底侧,本发明利用倾斜的第一缓冲垫通过斜向压剪变形提供较小的竖向刚度,从而使得竖向的振动传递得到有效衰减,配合水平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可使连接至本发明的外设结构在水平及竖向震动时均得到保护,实现三维隔震的目的。

    一种抗摇摆斜向三维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6270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010772507.4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摇摆斜向三维隔震系统,包括上盖板、连接框架、抗摆组件以及第一斜向三维隔震支座;上盖板设置于连接框架的上方,连接框架与上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橡胶叠层支座;连接框架设置于抗摆组件以及第一斜向三维隔震支座的上方;抗摆组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抗摆组件呈阵列分布,抗摆组件设置于连接框架下方并且为连接框架提供竖直方向的隔震。至少四个抗摆组件分别设置于连接框架的下方的周边角落,能为连接框架提供抗摇摆能力,使用四个(或者更多)抗摆组件分别设置于连接框架的四个角落能明显提高抗震系统整体的抗摇摆能力,并且多个抗摆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连接框架以及上盖板的抗摇摆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