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系统、升压站及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844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810865797.X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系统、升压站及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送风系统包括进风管路;新风机组;第一风量调节器和第二风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及控制器。升压站包括设备房和前述的送风系统。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前述的送风系统和升压站。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设置,第一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房的内外压差、并得到第一压差数据,第二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一风量调节器两端的压差、并得到第二压差数据,当第一压差数据异常时开启第一风量调节器调节由进风管路进入设备房的进风量,当第二压差数据异常时开启第二风量调节器调节进入新风机组的进风量,从而保证设备房内的气压保持稳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导流格栅、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63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92225.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流格栅、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包括支撑结构、格栅结构及导流件。其中,格栅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上。导流件可转动设置于支撑结构上,以改变导流件的导流方向。本申请中的导流件能够与支撑结构结合,并能够相对于支撑件转动,使得导流件的导流方向与风机产生的气流方向相适配,进而使得导流件能够更好的贴合气流,从而降低气流通过导流格栅时的噪音。同时,通过气流流经导流件两侧的压力差,改善气流经过导流格栅时产生的气动噪声,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另外,导流件还能与格栅结构配合改善风机的出风方式,在不改变风机的情况下,对风机组件的风速方向进行修正,有效改善回吸现象。

    机头总成及风扇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8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71224.0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头总成及风扇,机头总成包括外壳、遮挡件、风叶、雾化组件及分流件。雾化组件包括出雾件,出雾件位于风叶朝向风道的出风口的一侧,出雾件开设有出雾口;分流件位于安装口的外轮廓线与前网盖的外轮廓线之间,并用于在将前网盖分隔成间隔设置地第一流通区及第二流通区;在沿出雾件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上,出雾口位于第一流通区内;分流件在自身纵长方向的尺寸不小于出雾口的开口尺寸。本申请通过设置分流件改变从第一流通区及第二流通区吹出的混合气流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少经前网盖靠近遮挡件边缘处吹出的混合气流产生涡流,并回流至前网罩的情况,进而降低混合气流中的雾气在前网罩表面凝水,并积累滴落的几率。

    出风口组件、空调系统及空调烟机

    公开(公告)号:CN1176285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62702.9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风口组件、空调系统及空调烟机,出风口组件包括:固定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至少一个弹性扣,安装于第一表面,弹性扣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在平行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伸缩;其中,至少部分弹性扣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表面,紧固件的一端抵持于第二表面,第一紧固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固定板和弹性扣。上述出风口组件,如果需要从吊顶上拆卸出风口组件,可通过第一紧固件抵持于第二表面的一端将第一紧固件从固定板上拆卸,弹性扣失去了吊顶板的支撑,从而可将出风口组件整体从吊顶板上拆卸。由此可见,通过弹性扣和第一紧固件的设置,在实现出风口组件固定于吊顶板的同时解决了出风口组件不易拆卸的问题。

    空调烟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5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5668.5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烟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烟机控制方法,空调烟机包括烟机系统和空调系统,方法包括识别空调烟机的运行模式;若空调烟机的运行模式为组合模式,则获取烟机系统采集的油烟浓度,组合模式包括烟机系统和空调系统同时开启的模式;若油烟浓度大于预设第一浓度阈值,则调节空调系统的出风角度不大于预设第一角度值,预设第一角度值表征空调系统的出风气流避开烟机系统对应预设油烟区域的临界角度。如此,使空调系统的出风气流不会吹到预设油烟区域内,减小了对吸油烟的干扰,从而减小了气流紊乱,提升了吸烟效果,且降低了对空调效果的影响。

    空气净化窗及净化装置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7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27467.X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窗及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窗包括:窗体;导电层,层叠设置于窗体的一侧,导电层用于连接电源的高压端;净化层,层叠设置于导电层背向窗体的一侧,净化层用于在导电层的电能作用下产生电场。上述空气净化窗可代替普通窗户安装嵌设于墙体内,一方面可起到普通窗户的隔音、隔热、防护等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具体地,空气净化窗具有较大的净化面积,通过产生静电场对室内的不同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而不同于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出风口输出的气流进行空气循环,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室内净化器存在的空气循环不均匀、处理空气不完全的技术问题,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室内空间的净化成本。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29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5698.5

    申请日:2023-09-27

    Inventor: 郭建民 张红梅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存储量;其中,气液分离器开设有气态冷媒存储空间和液态冷媒存储空间,气态冷媒存储空间和液态冷媒存储空间通过单向阀连通;若液态冷媒存储量满足控制条件,控制液态冷媒存储空间接入空调系统的高压组件,以对液态冷媒存储空间加压;若液态冷媒存储空间的压力参数满足冷媒迁移条件,切断液态冷媒存储空间与高压组件的连通,并控制液态冷媒存储空间接入空调系统的中压换热组件,以将液态冷媒排出参与蒸发换热。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能效。

    加湿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9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632434.9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湿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包括第一储水件、控水开关、第二储水件、杀菌模块、加热模块和雾化模块,第一储水件通过控水开关向所述第二储水件内注水,杀菌模块设置于第一储水件内,加热模块和所述雾化模块均设置于第二储水件内,第二储水件通过风道与外界连通。第一储水件通过控水开关向第二储水件内注水后,雾化模块对第二储水件内的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通过风道传输到外界,起到加湿功能。杀菌模块可以对第一储水件内的水进行杀菌,加热模块可以对第二储水件内的水进行杀菌,加强了杀菌效果,且加热模块还可以提高加湿量,提高了加湿器的工作可靠性。

    空气净化器、过滤器除尘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77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25730.4

    申请日:2023-10-13

    Inventor: 张弛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过滤器除尘装置及控制方法。当过滤器本体需要除尘时,可以启动旋转机构驱使过滤器本体相对除尘组件绕转动轴线作旋转运动,进而对过滤器本体进行全面地除尘,且由于在与转动轴线相交的方向上,除尘组件相对过滤器本体倾斜设置,一方面能够使除尘尺寸扩大,提高除尘效率,另一方面,除尘组件倾斜设置的方式也能够将被除尘下来的污染物引导致脱离过滤器本体,进而方便集中清理。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827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734246.6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其中,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其中至少一个导风板上开设导风孔;及送风组件,设置于开设有导风孔的导风板上;其中,各导风板至少由两个独立控制的驱动装置驱动转动,送风组件具有由空调器内部向外吹风的送风位置及由外向空调器内部抽风的抽风位置。本申请中各导风板可独立转动,实现空调器出风口处的多角度送风,增加送风方向;此外,送风组件在送风位置可实现由空调器内部向外吹风,而在抽风位置可实现由外部向空调器内部抽风,由此,送风组件与各导风板共同配合,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舒适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