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2818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081854.7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压扩函数的OFDM信号峰平比抑制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参数选择固定,信号峰平比抑制性能低的问题,其实现步骤为:1)将OFDM调制信号经上采样得到原始OFDM信号;2)选择非线性压扩函数并设置迭代参数初始值;3)用压扩函数对原始OFDM信号进行压扩变换;4)将压扩后的信号变换到频域,进行频域滤波后再变换到时域,得到传输信号,并计算传输信号的峰平比;5)根据迭代参数判断迭代是否结束,若结束,即获得满足系统峰平比PAPR要求的传输信号,否则,继续迭代。本发明能在对系统误码率BER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OFDM信号的峰平比,可用于各类新一代宽带OFDM无线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30405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16462.5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层的D2D通信群密钥产生方法,主要解决基站控制下的D2D群通信的安全问题。其实现步骤是:1)参与群通信的用户设备首先产生随机相位,根据该相位产生用户探测信号发送给基站;2)基站测量在使用全功率传输信号时的信噪比,并根据信噪比计算功率分配系数;3)基站对接收到的用户探测信号进行相位估计,根据相位估计值和功率分配系数产生基站探测信号并发送给用户设备;4)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基站探测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和相位估计,并结合1)产生的随机相位计算出群密钥。本发明减少了与核心网的交互,降低了核心网的负荷,能缓解大规模接入造成的信令拥塞程度,可用于功率复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通信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73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33697.8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S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5/02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OF及迭代无迹滤波的室内无线定位跟踪方法,主要解决目前定位跟踪方法缺乏有效的误差控制及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1.根据目标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通信时间信息,利用对称双向双边测距算法计算目标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2.根据距离信息进行三角形内点测试,得到被保留的锚节点组合;3.设定距离阈值和权重阈值,根据被保留的锚节点组合及对应的距离信息,计算目标节点当前时刻的坐标;4.根据目标节点当前时刻的坐标和实际运动状态,利用迭代无迹滤波算法预测目标节点下一时刻的坐标。本发明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定位跟踪精度,可用于物流管理、紧急救助、设备检测、灾害预防及医疗保健。
-
-
公开(公告)号:CN1059599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68177.9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28/16 , H04W88/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RAN的无线接入系统,包括集中式基带处理池、传输网络、射频拉远单元RRU、数字前端,集中式基带处理池通过传输网络与数字前端通信,数字前端还与RRU通信。本发明采用数字前端对CPRI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数字前端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这样,只需要将处理后的CPRI数据与基带池进行交互,与集中式基带处理池之间仅传输频域上有效数据,减少冗余数据传输,极大地降低了数据传输对交换网络带宽需求,即减少了CPRI侧带宽需求,支持更多RRU接入。本发明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带宽需求,实时了解系统工况,实时动态配置,实现最大化带宽利用率与资源调度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24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13162.X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30 , Y02D70/39 , H04W40/22 , H04W40/02 , H04W52/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上下行门限速率非对称性的中继和用户联合选择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传统最优方法实现复杂度高,网络开销和计算量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给每个中继选择对应的最优用户;基站和每个中继对应的最优用户轮流发送中继选择请求信令给中继,中继接收信令并计算基站信号功率和用户信号功率;每个中继计算度量值,根据所有中继的度量值选取最优中继;将最优中继对应的用户作为整个系统中的最优用户。本发明考虑了实际应用中上下行门限速率不相等的场景,中继和用户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避免了集中计算端到端接收信噪比,分布式地实现了中继和用户的联合选择,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和计算量,减小了网络开销,可用于蜂窝双向中继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555479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37745.4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24/02 , H04W52/267 , H04W52/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双向中继系统中的能量效率优化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最佳功率分配方法能量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获取非对称双向中继系统中两个用户设备的和速率;提出以能量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初始优化问题;根据两个用户设备的速率,将初始优化问题重写为二次优化问题;再将二次优化问题转化为内层优化问题和外层优化问题,并获得该内、外层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最后,根据内、外层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两个用户设备和中继的最佳功率分配。本发明完善了现有电路消耗功率模型,且能量效率优化方法计算复杂度低,实现简单,可用于非对称双向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349161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415979.4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W4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移动中继系统中基于中继选择的信息传输方法,主要解决双向移动中继传输系统中中继选择时系统复杂度较高或者系统性能不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1)两端源节点分别发送信息给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计算其接收到的信息的功率;3)中继节点进行Max-min选择,选出最优中继节点;4)两端源节点同时发送信息给最优中继节点;5)最优中继节点将信息放大转发给两端源节点;6)两端源节点接收信息,并进行自干扰消除;7)两端源节点通过信号检测分别获得对方通过中继发送给自己的信息。本发明降低了系统复杂度,获得了接近于最佳的系统性能,可用于双向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两跳中继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74724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39677.6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N17/00 , H04N19/597 , H04N19/137 , H04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视频编码领域,涉及一种彩色视频协助的深度视频编码中基于彩色视频边界进行的深度视频边界不一致的检测和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深度视频和彩色视频之间出现边界不一致的区域,检测深度视频与彩色视频之间的边界不一致像素,对边界不一致像素在熵编码前进行处理。本发明可以在基于彩色视频和深度视频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进行深度视频预测过程中,对彩色视频和深度视频之间的边界不一致进行检测和处理,能够提高编码的率失真性能和最终解码端的虚拟视点合成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编码代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0249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87647.1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12/813 , H04L12/819 , H04L12/863 , H04L12/8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7/20 , H04L47/215 , H04L47/522 , H04L47/527 , H04L47/6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态流量监控方法,其结构上本设计采取控制和转发分离架构,由控制器实现动态对硬件相应参数配置灵活控制输出流量大小,满足设计实时性和灵活性要求;正常情况下令牌桶组具备相同时间粒度,也就是由调度模块同一时刻向令牌桶组发送令牌信号;有突发流量时,硬件通过动态带宽分配进行自调整,即调度模块可在极短时间内将虚拟桶发令牌信号调度至相应令牌桶组,进而缩短发令牌时间周期,加快报文转发速度,当有长时间流量激增情况下,通过反馈信号,用户通过控制器做出相应动作处理;根据不同端口输入报文的分类可以灵活监控指定端口流量大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