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7623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152157.1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6/008 , C22C38/002 , C22C3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无取向电工钢表面裂纹缺陷的方法,属于电工钢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适用于Si含量为0.7wt%‑1.6wt%、P含量为0.05wt%‑0.1wt%的无取向电工钢,具体是在常化酸洗时,控制常化炉露点在0℃以下,常化温度在1000℃以下,常化张力9‑12N/mm2;控制抛丸速度65‑75m/s。本发明通过对常化酸洗工艺进行改进,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在常化炉露点、常化温度、常化张力及抛丸速度工艺条件的协同作用下,可减小常化、酸洗对无取向电工钢表面质量的影响,消除轧制后带钢表面裂纹缺陷,得到表面质量良好的无取向电工钢,进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5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95887.X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改善连退线启炉卷氧化色差缺陷的方法,涉及硅钢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连退炉启炉生产后,前十几卷带钢存在氧化色差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带钢经过碱洗和清洗烘干后进入退火炉,其中,所述退火炉包括高温炉段、保温炉段和冷却炉段,所述带钢在所述退火炉中的参数设定包括:所述高温炉段的升温曲线设定为260‑350℃;在所述保温炉段保温5‑20小时;调整所述退火炉的炉压差在30‑45Pa;其中,所述高温炉段还包括预热无氧化加热炉炉段,设定所述预热无氧化加热炉炉段的空气过剩系数为0.90‑0.98;其中,所述冷却炉段还包括循环气体喷射冷却段,设定所述冷却炉段根据不同的温度阶段调整循环气体喷射冷却段的冷却风机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927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4049.0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烧结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烧结技术领域。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烧结矿的原料包括:秘细粉50份~51份、白灰6.5份~7.5份、灰石12份~13份、焦粉4份~4.2份、高返10份~11份和自返14份~15份。原料中的金属料全部使用秘细粉,通过优化白灰等其他组分的配比,提高烧结矿的碱度,高碱度的烧结矿原料经打水消化后形成的Ca(OH)2胶体颗粒,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有助于减少烧结料层的过湿现象,且白灰消化为放热反应,有助于提升料温,提高烧结矿的透气性,使得秘细粉烧结的利用系数达到2.0t/m2·h以上,提高了全精粉烧结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309410.3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怀营 , 王春来 , 辛越 , 朱旺 , 周建沣 , 钱泽正 , 安乃鲜 , 岳宏亮 , 徐慧如 , 赵志星 , 潘文 , 吴建海 , 张亚鹏 , 陈绍国 , 欧书海 , 刘磊 , 赵俊花 , 张志东
IPC: F27D1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废气除尘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烧结烟气循环系统内除尘器堵塞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烧结原料中的瓦斯灰配比不超过预设的配比阈值;控制烧结所述烧结原料过程中,所述烧结风箱与所述循环风箱之间的负压差不超过预设的负压差阈值;控制所述烟气在循环风箱中的温度不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在所述烟气管道内对所述烟气喷射压缩空气。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粉尘在烧结烟气循环系统中粘结和堵塞除尘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24956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406864.3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怀营 , 辛越 , 王春来 , 朱旺 , 曾辉 , 欧书海 , 刘磊 , 张亚鹏 , 潘文 , 张志东 , 陈绍国 , 吴建海 , 李永欣 , 赵俊花 , 张国斌 , 马永刚 , 赵士奇 , 李伟 , 张勇 , 赵满祥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烧结原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烧结燃料进行筛分,获得粗燃料和细燃料;将烧结返矿进行筛分,获得粗返矿和细返矿;将细燃料、细返矿和铁矿粉、生石灰及石灰石进行混合、消化,获得消化烧结混合料;将消化烧结混合料和粗返矿进行混合、制粒,获得烧结粗品;将粗燃料和烧结粗品混合、制粒,获得烧结原料;可以实现制粒颗粒粒度大,强度高,抗粉化能力强,且燃料在烧结料层中合理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4894360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232687.6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退火炉的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品性能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以及现有生产工艺对炉辊碳套的损伤较大,难以保证长时间稳定生产的技术问题。该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由无氧化加热段、第一辐射管加热段、第一均热段、第二辐射管加热段和第二均热段依次连通的五段式连续退火炉,第一均热段设置有一加湿器,第一气体输入口通过加湿器与第一均热段连通,第二气体输入口直接与第一均热段连通;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无氧化加热段的焦炉煤气明火加热炉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通过第二气体输入口向第一均热段持续通入氮气。满足了更高性能要求,且保证了五段式连续退火炉长时间稳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4754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18434.1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板带材轧制方向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样品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板带材样品;样品固定装置设置在旋转平台上,用于旋转所述板带材样品;光源用于向板带材样品发射光束;投射屏用于接收所述板带材样品反射的光线,形成反射图像;信号处理器用于计算反射图像的宽度,在旋转周期内根据反射图像的宽度确定板带材的轧制方向;在旋转平台的旋转周期内,当信号处理器确定反射图像的宽度为最大值时,确定板带材样品与光束平行的方向为轧制方向;当信号处理器确定反射图像的宽度为最小值时,确定板带材样品与光束平行的方向为轧制法向;这样,就可以精准确定出板带材的轧制方向,进而确保检测数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9436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32687.6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退火炉的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品性能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以及现有生产工艺对炉辊碳套的损伤较大,难以保证长时间稳定生产的技术问题。该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由无氧化加热段、第一辐射管加热段、第一均热段、第二辐射管加热段和第二均热段依次连通的五段式连续退火炉,第一均热段设置有一加湿器,第一气体输入口通过加湿器与第一均热段连通,第二气体输入口直接与第一均热段连通;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无氧化加热段的焦炉煤气明火加热炉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通过第二气体输入口向第一均热段持续通入氮气。满足了更高性能要求,且保证了五段式连续退火炉长时间稳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28679.0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铁精矿烧结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烧结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部分铁精矿与钙质熔剂进行第一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料;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压制成型,得到成型团块;将剩余的所述铁精矿、含矿物料以及助剂进行第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料;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进行制粒,得到制粒小球;将所述制粒小球分布于所述成型团块的上方,得到待处理物料;将所述待处理物料进行烧结,得到烧结矿。本申请充分考虑烧结与压团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铁精矿烧结制粒过程,从而提高铁精矿烧结成矿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384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28719.1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F35/221 , C22B1/00 , C22B1/16 , C22B1/24 , B01F35/7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烧结混合料的水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混合系统,涉及铁矿烧结技术领域。烧结混合料的水分控制方法包括:在料皮带向混合机输送物料的过程中,通过皮带秤检测给料皮带,以得到物料流量;根据物料流量,确定加水管的第一加水量;检测加水管的流量,以得到加水管的第二加水量;根据第一加水量和第二加水量,控制加水管的加水量。本申请保证了混合系统的加水量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混合系统输出混合料的水分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