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35662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039367.X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B01D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分离的组合式矿用皮带输送机转载除尘器及除尘方法,所述除尘器包括依次连通的干式隔尘装置、动力供给装置和湿式除尘装置,所述干式隔尘装置包括彼此贯通的隔尘腔和集尘导流腔,所述隔尘腔为四面封闭、四面敞开的“L型”腔体,能够实现粉尘的干湿分离且过程均独立、封闭进行,能够有效避免喷雾过程对煤岩物料理化性质和作业空间空气湿度产生影响,集中喷雾还将大幅减少喷雾耗水量及污水回收量,具有负面影响小、除尘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环保性能好等有益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59383.0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综掘机机载抽尘净化装置,包括感应抽尘机构与沉降净化机构,感应抽尘机构包括矿用粉尘浓度传感器、抽尘口、润湿导流腔、增速减压构件、抽尘动力构件和伸缩负压风筒,沉降净化机构包括过滤箱、惯性除湿器、渐扩整流构件,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电磁阀和抽尘动力构件协同作用实现抽尘作业,过滤箱、惯性除湿器与渐扩整流构件进行流程作业实现净尘,综掘机机载抽尘净化装置集抽尘、净尘于一体,体积小、噪音低、能耗少,可实现随综掘机同步移动,始终保持固定有效的抽尘距离,净化后的洁净风流重新汇入巷道新鲜风流,保障巷道供风量满足生产需求,避免污风对巷道造成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361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14824.2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的一种踩踏事故早期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设定区域内人流特性的影响因素信息;将人流特性的影响因素信息输入训练好的人流特性预测模型中,获取人流特性预测结果;将人流特性预测结果输入训练好的踩踏事故早期预警模型中,获取踩踏事故预警结果。实现了对踩踏事故的早期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095445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132521.1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山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测定井下含粉尘及尾气风流净化效果的实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主风机、扩散器、风筒、阀门、混合污风制备系统、风流净化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首先利用混合污风制备系统制备含有不同浓度的粉尘和尾气的污风,然后利用主风机、扩散器、风筒和阀门使污风经过风流净化装置,最后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风流净化前后的风速、粉尘浓度和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计算获得净化效率。本发明根据需要配备不同浓度的含有粉尘和尾气的污风,实现同时或者单独测定布袋除尘和活性炭尾气净化装置对井下含粉尘及尾气风流的净化效果,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现场布置风流净化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8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84105.7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E21B43/26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煤层水力压裂参数动态优化方法,属于基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煤层参数优化技术领域;首先,采集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煤层切片CT图像;其次,设计煤层结构‑物理参数智能感知模型,对煤层图像语义识别与物性估计进行联合预测;随后,利用预测输出结果进行煤层三维结构重建与区域分层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及材料属性精确映射,构建煤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构建煤层水力压裂参数多目标优化问题,设计煤层物理信息嵌入的代理模型并与多目标进化算法结合动态求解优化问题,获得最优水力压裂参数。本发明基于深度学习,融合了多源信息、结构参数与材料属性,推动了煤层水力压裂设计的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9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89505.X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2433 , G06F18/27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96 , G06N3/04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煤层增透效果预测方法,属于机器学习预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实时采集煤层增透多源数据,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设计编码方式,提取关键特征;然后对多源表征数据进行统一序列化,对齐时间尺度;采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单一模态数据的时间依赖权重,动态调整不同数据源的重要性;最后采用交叉注意力机制捕获跨模态数据的信息互补性;将融合后的数据输入到训练完成的煤层增透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中,输出渗透率、气体产量、压力变化量、裂隙密度四个关键参数,进行煤层增透效果预测分析。本发明实现了对煤层增透效果的全面评估,相比现有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增透过程,提高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39635.7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下多功能瓦斯含量测定装置及方法,涉及煤矿瓦斯参数测定领域,所述测定装置包括钻进系统、密封系统和保温粉碎系统;所述钻进系统包括壳体、钻头、充氮管道和取样导管,所述密封系统包括煤样仓、可滑动密封板和辅助密封盖,所述保温粉碎系统包括保温层、旋转刀头和转轴。本申请解决了煤样暴露时间过长瓦斯损伤过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4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39638.0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E21B43/26 , E21B43/263 , E21B47/11 , E21B33/03 , E21B43/267 , E21B25/00 , B02C18/14 , B02C18/18 , B02C18/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临界CO2与液态炸药相协同增透煤层的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封孔器、超临界CO2致裂系统、液态炸药致裂系统、液态炸药检测系统;先对煤层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增透致裂,拓宽裂隙系统,增加液态炸药的扩散范围,然后充分利用液态炸药的流动性特点,使之在煤体裂隙系统中充分渗透扩散,极大地提高了爆破作业的影响范围与爆破效果。同时,混合进液态炸药的多孔陶瓷支撑剂也会在形成的裂隙区域中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因为裂缝再次闭合或者液态炸药水溶液产生的水锁效应导致瓦斯气体抽采效率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26778.8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风流场还原的隧道落煤模拟实验平台及方法,涉及列车周围风流场模拟领域。所述实验平台包括:列车模型、隧道模型、风机系统、测量系统。首先现场测量列车周围风流情况,根据需要安装实验平台,调整风机及风速调节器参数,使列车模型周围气流情况符合实际,关闭前风机及阀门,列车装煤,装煤完毕后打开前风机和阀门模拟风流场对载煤的影响,通过测量系统得到测点的风速、风压及煤尘的浓度。本发明采用列车静止风机模拟风流场的方案,平台占地面积较小,通过多风机组合提高模拟的准确性,通过隧道管段的安装与拆除模拟列车在隧道奴同位置的情况,通过重复实验研究某一因素对落煤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隧道内列车防落煤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26721.8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山安全科学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是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活塞风对重载列车落煤影响的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本装置主要包括:一级动力系统、二级动力系统、三级动力系统、检测系统、隧道模块、落煤收集装置、回收装置。首先通过三级加速的动力系统为列车提速达到模拟实际列车进入隧道时所需要的速度并匀速行驶,然后在利用检测系统采集列车进入隧道时形成的活塞风的风速、风压、煤尘浓度的数据以及列车进入隧道时的速度。通过落煤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到不同位置的活塞风吹落煤块的重量以及大小。本发明依据动力相似学原理模拟列车进入隧道形成活塞风的情况,对减少活塞风吹落煤块的效应做出相应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