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402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80815.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参数化建模及网格模型构建方法,确定建模的几何原点位置和三轴线方向;确定地下厂房中主要结构的几何参数;与主要结构连接的连接洞的几何参数;提取出主要结构和连接洞的截面参数取值示意图;根据截面参数取值示意图,通过Rhino软件的Grasshopper插件的电池组,按照点线‑面构建逻辑,构建厂房主要结构框架和连接洞框架;将厂房主要结构框架和连接洞框架按照连接关系进行组合,基于几何原点位置,得到地下厂房模型。避免了手动操作的重复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建模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5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2574.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拱围岩松动塌落深度计算方法,步骤S1:获取拱顶高度a、隧洞半径b和等效四心圆弧的分界角θ1;步骤S2:基于步骤S1获取的数据,通过四心法作图,构成椭圆塌落拱;步骤S3:对自稳围岩在铅直方向进行受力平衡分析,得到平衡方程;步骤S4:对平衡方程进行解析,得到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超越方程,未知量为自稳围岩的围岩摩擦力方向与铅直方向夹角θh;步骤S5:通过数值分析法对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塌落深度。能够准确地预测洞室顶拱围岩塌腔深度,确定围岩支护力,为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洞施工提供合理动态设计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3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976261.6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群预应力锚索锚固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选取预应力锚索长度、锚索加固面积、锚索预应力量值作为地下洞室群预应力锚索锚固关键参数,并进行不同的锚固关键参数组合;建立地下洞室群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并计算不同锚固关键参数组合对应的地下洞室群锚固区域关键部位位移值;构建锚固区域关键部位位移值函数D,根据关键部位位移值函数D,构建锚固效果函数M,将不同锚固关键参数组合代入锚固效果函数M进行比选,M取值最大的参数组合即为优选关键参数组合。本发明通过构建的锚固效果函数科学、便捷地选取锚固关键参数,提高地下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性,具有指标明确、易于实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11727.7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弱破碎地层隧洞超前注浆管棚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S1、计算管棚的主要下沉段的长度;S2、基于主要下沉段的管棚截面承载力要求以及管棚间围岩的承载力要求,计算并确定管棚环向间距和管棚截面尺寸参数;S3、采用线性变化假定和平衡条件分析掌子面稳定区的管棚接触压力,基于掌子面稳定区的管棚接触压力最大值不超过围岩单轴抗压强度,计算掌子面稳定区的管棚最小嵌入长度;S4、计算管棚的最小搭接长度和排距,确定管棚的总长度。本发明针对位于软弱破碎地层的隧洞,考虑了“注浆加固”、“拱”、“梁”等支护加固效应,提出了超前注浆管棚参数设计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44591.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源分析的隧洞围岩力学参数取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现场钻孔岩心取样,获得室内岩块样品,对室内岩块样品分别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室内岩块力学参数试验值,将室内岩块力学参数试验值作为岩体力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找出岩体力学参数的建议值;根据经验型准则公式获得岩体力学参数的估计值;构成多数据源的待研究隧洞段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范围;缩减力学参数取值区间;依据类似工程案例确定力学参数的最终值。本发明依据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成果以及现场勘察中获得的岩性、岩体结构、地下水等地质信息,缩减待研究隧洞段岩体力学参数取值范围,将力学参数取值分析在更小的范围内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655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86278.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罗笙 , 董志宏 , 丁秀丽 , 刘元坤 , 韩晓玉 , 周春华 , 肖云华 , 付平 , 艾凯 , 张新辉 , 王斌 , 周朝 , 方丽琴 , 茆金柱 , 杨友刚 , 郭鹏云 , 詹程远
IPC: F42D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炮孔堵塞装置,包括:堵塞体,其设置在炮孔内且用于堵塞炮孔,堵塞体内设置有空腔,在堵塞体内还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多个支撑装置,其分别对应地插设在多个通孔中,支撑装置的一端伸入至空腔中,多个支撑装置的端侧在空腔中形成支撑圈;多个弹性限位装置,其沿周向设置在空腔的侧壁上;以及配重体,在其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卡槽,配重体的一端被限位在支撑圈上,配重体还被多个弹性限位装置夹持以使得配重体被限位在空腔中。本发明可有效减小炸药对阻塞物的作用力,进而大大减小冲孔等现象的发生,增强爆破效果提高炸药能力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51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0329459.1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埋深隧洞软岩大变形锚固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对隧洞大埋深洞段所在的地层,开展现场地应力测试和现场岩石力学试验,获得的该地层的地应力和岩体力学参数,并采用围岩变形预测公式,对围岩大变形进行预测,从而根据隧洞不发生软岩大变形的埋深阈值作为采纳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软岩大变形隧洞锚固支护的适用条件,采用针对性的大变形支护措施,为大埋深隧洞围岩大变形的支护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76182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1080878.X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于软弱围岩大变形的让压锚杆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制造让压载荷可调节的让压构件:让压构件由空腔壳体和传力轴组成,传力轴一端的活塞位于空腔壳体内部,空腔壳体内部冲满液压油并设置有限压阀;第二步,确定让压载荷与限压阀调节量的关系;第三步,应用于巷道或隧洞中时,根据设计让压荷载、最大让压量以及让压位置,将让压构件与锚杆杆体进行组装;第四步,在围岩中打孔,然后将锚杆利用锚固剂锚固到围岩中,再安装上限位托板,最后利用限位螺栓固定锚杆。基于本发明的结构特性,本发明可以随时随地调节让压荷载、让压位置以及最大让压量这三个让压锚杆设计参数,具备满足不同软岩隧洞围岩让压锚杆支护设计要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7834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80874.1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让压参数可调节的让压锚杆,包括:内锚段杆体、让压构件、外锚段杆体、连接螺栓、限位托板。让压构件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内锚段杆体与外锚段杆体连接。让压构件由空腔壳体和传力轴组成,传力轴一端的活塞位于空腔壳体内部,空腔壳体内部冲满液压油并设置有限压阀。在锚杆承受轴向荷载作用时,致使活塞压缩空腔壳体内部液压油,在油压达到上限值时限压阀泄压,活塞在空腔壳体内滑动,锚杆在让压构件部位让压。基于本发明的结构特性,本发明可以随时随地调节让压荷载、让压位置以及最大让压量这三个让压锚杆设计参数,具备满足不同隧洞让压锚杆支护设计要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8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73276.3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硬岩大型地下洞室成洞条件量化评价方法,对工程区域岩质类型判别为硬岩、大跨度且浅埋地下洞室,以地下洞室顶拱上覆岩体整体安全系数和围岩扰动强度应力比DSSR、地下洞室超万m3的大型关键块体安全系数作为主要量化评价指标;长大结构面走向应与主洞室轴线呈大角度相交;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地下洞室开挖后的围岩扰动强度应力比,量化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应与主洞室轴线方向的夹角;采用强度折减法量化地下洞室顶拱到地表之间的上覆岩体整体稳定性;采用块体理论量化地下洞室超万m3的大型关键块体稳定性。本发明比传统方法更为科学、完善、指标明确、易于实施,能够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地下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