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2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110482.6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17/10 , G06F30/20 , G16C60/00 , E21B49/00 , G01N15/08 , G01N3/00 , G01N3/08 , G01D21/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流‑固‑应力综合作用下多孔介质出砂计算方法,首先以固相颗粒为中心明确颗粒脱落临界条件,基于材料力学和分形理论明确几何关系及面积分形表征;然后基于毛管束模型和傅里叶公式得到流‑固‑应力综合作用下固相颗粒堵塞前后非润湿相流体流量分形表征;再结合达西定律得到流‑固‑应力综合作用下非润湿相渗透率分形表征;最后归一化处理非润湿相渗透率,计算不同驱替压力下归一化渗透率,绘制出砂曲线,明确出砂临界条件。本发明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于孔隙结构复杂、获取岩芯困难的疏松、应力敏感和多相流储层,还可应用于三者综合作用下的储层,代替传统出砂实验,提高出砂临界条件预测精度,减少获取岩芯及实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8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33132.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Q10/063 , E21B43/12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间开的气井生产制度新方法;它解决气井间开制度不合理从而导致的频繁间开、地层过度压力损耗、气井效益下降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通过二项式产能方程得到井底流压,再代入静压方程得到开井时理论井口压力,若理论井口压力能够拟合实际井口压力,则将相关参数代入试井压恢方程,以时间为自变量得到压恢曲线,同时耦合激动压力折算后的井口压力,以此得到开井时刻t1,记压力变化值△P1=Pt1‑Pw,式中Pt1为压力在压恢曲线上t1时刻所对应的压力,开井后待压力下降变化值△P2接近△P1时关井,得到关井时刻t2,得到t1与t2即得到气井间开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24203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383390.9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化的煤层气排采制度设计新方法;它解决目前煤层气开采领域中存在排采制度专一性太强,部分井排采制度不合理,新开井排采制度缺失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通过计算得到解吸压力、原始井底流压和临界携砂流速,设定排采时间计算得到携液流速,进行流速耦合,得到合理排采制度;本发明考虑排采过程中的多重因素,使方案更加合理,且是自适应化的排采制度,可编辑程序进行推广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8065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84634.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的气井出砂临界产量预测方法;它解决了由于储层含水饱和度不同,导致储层岩石的极限抗拉强度发生变化,最后因无法明确气井临界产量,导致气井出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利用巴西劈裂法测试岩心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极限抗拉强度,利用储层生产压差公式,令生产压差等于岩心极限抗拉强度,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岩心发生拉伸破坏的井底流压,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再测试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气体渗透率,并对数据进行拟合,最后将上述拟合式与气井产量公式联立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气井出砂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本发明的优点为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可推广性强,可为防止气井出砂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0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44445.4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8/30 , G06F119/14 , G06F119/06 , G06F119/04 , G06F113/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平台的API RP 11L有杆抽油系统计算方法;它解决现今抽油系统设计指标中计算过程繁琐,效率过慢和误差严重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通过Origin进行预处理识别曲线,以三次样条插值法为基础算法插值找点,搭建C#平台主体等结合进行系统计算;本发明基于C#平台进行计算优化,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避免主观判断的影响,实现全自动的系统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7211.9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 G01N23/2251 , G01N3/18 ,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温非常规储层裂缝系统损伤的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非常规储层岩心开展孔渗测试、静态压缩实验、动态弹性波传播实验和电镜扫描实验,分析了在物理模拟储层条件下,压裂前后岩心的孔渗变化率、裂缝扩展度以及裂缝连通性变化率,并通过对比压裂前后的电镜照片使得裂缝系统的改变具现化,最终计算出岩心裂缝系统损伤评价系数,该系数将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储层生产数据相结合,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现场更加有效地开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评价系数直观,评价体系便捷有效;(2)评价体系兼顾了影响裂缝系统的多重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3)评价方法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50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235851.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A47B37/00 , A47B88/40 , A47B88/981 , A47B88/969 , A47B88/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产水气井剩余动态储量室内模拟装置,包括安装座及模拟试验台,还包括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圆盘,圆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圆形基座,圆形基座的外侧设置有齿环,齿环连接在圆盘的上端面上,齿环的上方啮合有四组齿轮,四组齿轮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组转杆,四组转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一组安装块,四组安装块均设置在圆形基座的上端面上,一组齿轮的一侧连接有转柄,通过设置调整组件,能够对模拟试验台的高度进行微调,方便工作人员按照自己的身高将模拟试验台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疲劳程度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614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86862.6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塞气举工艺应用时机确定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今柱塞排水采气工艺柱塞应用时机确定难度较大,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收集气井生产资料和柱塞结构资料;计算不同卡定器深度、不同柱塞上行速度下的液态漏失量,得到卡定器下深、柱塞上行速度和漏失量之间的关系式;将漏失液量转化为井筒积液高度;计算此积液高度下的气井生产油套压差,若气井生产油套压差大于该计算值,则可下入柱塞。本发明所需数据较少,操作简单,可推广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72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19795.5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15/08 , G01N23/207 , G01N23/2251 , G01N1/28 , G01N1/38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温的井下固砂强化评价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对1500℃超高温加热后的砂岩储层岩心中混入碳化硅粉末、黏土改变其矿物组分,使变性人工固结岩心在超高温条件下人为重塑成蜂窝状结构,由此使砂岩储层原本的固砂能力得到强化;其技术方案是对重塑前后的砂岩储层岩心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和电镜扫描实验以及孔隙度、气测渗透率、出砂率评价,综合考量影响储层固砂能力的各项参数,最终计算出井下固砂强化评价体系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评价系数直观,评价体系便捷有效;(2)评价体系兼顾了影响出砂的多重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3)评价方法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40822.7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塞在连续油管内的通过尺寸确定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今连续油管柱塞排水采气工艺柱塞尺寸确定难度较大,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收集下入的连续油管的基础资料以及井身资料;计算不同井斜角下连续油管发生正弦屈曲时的正弦波长;计算已知柱塞长度时的连续油管的井斜角变化率;根据柱塞长度与井斜角变化率计算柱塞的直径;通过连续油管曲率,计算柱塞长度未知时柱塞的直径与柱塞长度之间的关系;确定连续油管内柱塞的极限尺寸。本发明所需数据较少,操作简单,可推广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