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器及采用其的除霜方法和制取热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134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70391.8

    申请日:2016-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H4/04 F25B41/04 F25B4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及采用其的除霜方法和制取热水的方法。该热泵热水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水箱,第一换热器、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串联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和水箱串联成第二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水箱的热水端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的入水口连通;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热泵热水器,将热水引导至第二换热器与来自第一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液体进行换热,从而能够辅助压缩机进行除霜,减小压缩机的功耗,加快除霜过程,缩短除霜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型热泵热水器的除霜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四路换向阀及空调器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7560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127402.9

    申请日:2012-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路换向阀及空调器,其中,四路换向阀包括:阀体,具有内腔;阀芯,设置在内腔内,阀芯将内腔分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三个腔室沿阀体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三个腔室包括:第一调节腔室、第二调节腔室和设置在第一调节腔室和第二调节腔室之间的连通腔室;配管,与连通腔室连通,包括第一至第四配管;毛细管,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第一毛细管连接在第一调节腔室与第一配管之间;第二毛细管连接在第二调节腔室与第二配管之间,阀芯具有使第一配管与第三配管连通且第二配管与第四配管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第一配管与第四配管连通且第二配管与第三配管连通的第二位置。本发明的四路换向阀的低压端与高压端可以进行互换。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公开(公告)号:CN104676981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28005.4

    申请日:2013-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F25B39/00 F25B250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冷媒分流装置包括若干个具有中间通道的扁管,扁管的一端与液侧集流管连通,扁管的另一端与气侧集流管相通,液侧集流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液侧集流管分割为若干个集液腔室,还包括液侧分配器,集液腔室具有冷媒入口,还包括设置在集液腔室内具有通孔的第二隔板,液侧分配器将冷媒通过供液管穿过冷媒入口供入集液腔室,冷媒穿过第二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扁管,进而进入到气侧集流管。本发明的冷媒分流装置结合管外和管内的分流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冷媒分流效果,提高了应用其的扁管换热器及空调、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果。

    制冷装置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6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1742.4

    申请日:2014-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 F25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单元和补气装置,压缩机单元包括主路压缩腔和辅路压缩腔,主路压缩腔包括相互串联的低压压缩腔和高压压缩腔,主路压缩腔具有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辅路压缩腔具有第二进气口,辅路压缩腔的排气口连接在低压压缩腔和高压压缩腔之间;主路压缩腔和补气装置之间设置有补气管路,补气管路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出口连接在低压压缩腔和高压压缩腔之间;其中,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中至少一个进气以使低压压缩腔、高压压缩腔和辅路压缩腔中至少一个处于工作状态。本发明的制冷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低温时制热量。

    制冷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0932.4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单元、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第一压缩机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压缩腔;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依次串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的进口之间;补气装置,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补气装置的进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相连通,补气装置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压缩机单元的补气口相连通,补气装置的第二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相连通;还包括第二压缩机单元,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进气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出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与第一压缩机单元的补气口和第一压缩机单元的排气口相连通。本制冷装置在较宽的运行工况下达到高能效和高能力兼得的目的。

    补气用混合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7343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5296.1

    申请日:2012-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气用混合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其中,补气用混合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其中,第一进口设置在顶壁上,第二进口设置在侧壁或底壁上,出口设置在所述底壁;出气管,穿设在壳体上的出口处,出气管的第一端穿出壳体并向外延伸形成外延段,出气管的第二端向壳体内部延伸形成内延段;布膜器,设置在壳体内,布膜器包括:隔板,设置在出气管的第二端和第一进口之间,隔板上设置有气体流通通道;布膜器主体,设置在隔板的下方,套设在出气管外侧。本发明的补气用混合器可以提高带液补气与低压缸排气的混合效果和压缩机效率,降低高压缸排气温度。

    阀结构、管路系统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056668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0900848.2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结构、管路系统及空调器。阀结构,包括:壳体,阀芯,阀芯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围设成多个连通腔体;先导阀,先导阀与连通腔体相连通;其中,壳体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连通部,壳体的与壳体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开设有第二连通部,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为多个,多个第一连通部中的至少两个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先导阀用于控制阀芯在壳体内移动,以改变冷媒在壳体内的流向。采用该阀结构能够取消空调器系统中的四通阀以及部分的管路结构,使得具有该阀结构的管路系统更加简单,减小了管路系统的制造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该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75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0918132.0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一阀体可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端或第三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第二阀体可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端或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三换热器的出口端可选择地与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端或第四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可选择地与压缩机的进气口或第四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可选择地与第四换热器的进口端或第四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第四换热器的出口端可选择地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解决了空调器系统在进行化霜作业时,空调器系统的制热作业停止,造成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5404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910551037.6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空调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双吸气压缩机、四通阀、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新风通道内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排风通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本申请使用一台压缩机即可实现双蒸发温度,在达到除湿目的的同时,可对所需处理的空气实现显热、潜热分开处理,提高系统制冷能效,通过全热交换芯体可以实现废热利用,一套设备即可空气的多种处理过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一种制冷系统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7609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718028.2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一个以上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至少一个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本发明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