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8025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34099.6

    申请日:2020-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还包括阀组结构,通过阀组结构的切换控制能够使得: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在制热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在再热除湿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且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以完成换热。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阀的控制将背风侧换热器转换为再热换热器,提高除湿模式运行时的送风温度,同时降低冷凝温度,增大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提升系统能效。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55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34116.6

    申请日:2020-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阀组结构,通过阀组结构的切换控制能够使得: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在再热除湿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相邻设置,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以完成换热。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过渡季节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阀的控制将背风侧换热器转换为再热换热器,提高除湿模式运行时的送风温度,同时降低冷凝温度,增大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提升系统能效。

    一种混合制冷工质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5701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653968.7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工质。该混合制冷工质包括三氟碘甲烷、氟乙烷和第三组分,其中,第三组分为1,1‑二氟乙烷和1,1,1,2‑四氟乙烷,或者第三组分为1,1‑二氟乙烷或1,1,1,2‑四氟乙烷,混合制冷工质还包括第四组分,第四组分选自反式‑1,3,3,3‑四氟丙烯、2,3,3,3‑四氟丙烯、二氧化碳、丙烯、二甲醚、二氟甲烷、一氟甲烷和异丁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三氟碘甲烷与氟乙烷、1,1‑二氟乙烷和1,1,1,2‑四氟乙烷进行组合或者将三氟碘甲烷与氟乙烷和1,1‑二氟乙烷或1,1,1,2‑四氟乙烷配合如上的第四组分,使得混合制冷工质的GWP大大降低,满足汽车空调制冷剂的GWP要求。

    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893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248275.6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1)和第二压缩腔(2),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二分路,进入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补气装置内,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第二压缩腔(2)内。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能够有效提高补气增焓后系统的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

    混合制冷剂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757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653948.X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包括三氟碘甲烷、氟乙烷和第三组分,其中第三组分为异丁烷或二氧化碳。将三氟碘甲烷与氟乙烷和异丁烷或二氧化碳进行组合,使得混合制冷剂的GWP大大降低,满足汽车空调制冷剂的GWP要求;且三氟碘甲烷为阻燃剂通过添加该阻燃剂可以消弱混合制冷剂的可燃性,从而达到安全的要求;另外,各组分的ODP值为零,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造成对臭氧层的破坏。因此,本申请的混合制冷剂具有较低的GWP能够满足汽车空调制冷剂的要求。

    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5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265943.3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第一换热器、室外第二换热器、室外第三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在负荷≥第一预设值时,室外第二换热器能被控制打开,室外第三换热器能被控制关闭;在负荷≤第二预设值时,室外第二换热器能被控制关闭,室外第三换热器能被控制打开,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本公开能够采用组分分离方法,实现不同工况下非共沸工质调容,提高系统能效的同时,拓宽系统的工况的运行范围,实现不同负荷下的高效运行,实现系统调容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还能解决系统在恶劣工况下室外机结霜,除霜化霜时室内环境舒适性下降的问题。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37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57379.3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新风通道内,还包括集水件和回收换热器,集水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底部,以收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凝露水;回收换热器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工质接通,工质预先在所述回收换热器与凝露水换热。本发明,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回收换热器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制冷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315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659900.X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冷剂组合物包括第一组份、第二组分及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三氟碘甲烷,第二组分为氟乙烷,第三组分为2,3,3,3‑四氟丙烯、丙烷、二甲醚或一氟甲烷。该制冷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绝大多数的GWP低于100,且相比R134a具有较高的容积制冷量,效率EER值与R134a相当,解决了其低温制热性能不足的问题。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549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20490.5

    申请日:2020-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节流装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进口均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第一节流装置位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冷媒入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位于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与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