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7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52830.6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废弃苦咸水反渗透膜的再生方法,包括:对反渗透膜进行化学清洗;反渗透膜为经过反复高水力学压力压实的废弃苦咸水反渗透膜片;对清洗内部污染物后的反渗透膜进行改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得到的改性后的再生膜可以有效截留小分子有机物和氟化物,并具有部分分盐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49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80471.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44 , C02F1/78 , C02F1/32 , C02F1/36 , C02F1/467 , C02F1/00 , C02F5/06 , C02F5/00 , C02F1/52 , C02F1/72 , C02F1/66 , C02F101/16 , C02F101/38 , C02F101/30 , C02F101/14 , C02F101/10 , C02F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厂中水水源循环水回用系统及工艺方法,包括循环冷却系统、高级氧化系统、软化系统、混凝澄清系统、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脱硫系统和末端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混凝澄清系统和超滤系统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回路;循环冷却系统、高级氧化系统、软化系统、混凝澄清系统、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依次连接并形成第二回路;反渗透系统、脱硫系统和末端废水处理系统之间还依次进行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火电厂中水水源循环冷却系统零排放,结合火电厂内的其他系统需求合理回用了水资源,减少了前端取水量,避免了排污水和污染物外排至水体环境,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87895.4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厂循环冷却水微生物控制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紫外杀菌系统、微生物监测系统和管道加药系统;其中,紫外杀菌系统与管道加药系统相连,管道加药系统远离紫外杀菌系统一端还与循环泵相连;微生物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紫外杀菌系统前的第一菌落检测点,设置在紫外杀菌系统与管道加药系统之间的第二菌落检测点以及设置在循环泵后的第三菌落检测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加药系统可根据进水及紫外杀菌效果自动调整杀菌剂加药量,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不同水质的循环冷却水补水,并应对长期连续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波动变化,最大程度避免了加药过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52731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883985.7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D487/08 , G01N21/33 , G01N21/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水中吡啶盐类物质的水溶性超分子有机笼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合成化合物S1,其中化合物S1为5‑溴‑2‑甲基苯甲酸甲酯;合成化合物S2,其中化合物S2为5‑溴‑2‑(二溴甲基)苯甲酸甲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含有吡啶盐类的水样进行定性及定量化分析,投入成本大幅降低,原料药剂均为市售且价格低廉。而且即配即用,灵活性高、即时性好;起检测作用的笼状化合物原料合成简便,合成反应每一步产物分离容易产率高,且化学性质稳定,便于大量储备;检测过程特别是只需定性时,表观现象明显,颜色发生显著变化;定量时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此外无需额外添加任何药剂,属于真正环保绿色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76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29721.1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包括:原水池、中压紫外杀菌装置、过滤系统、保安过滤器、高压泵、N级反渗透系统和在线菌落分析仪;N级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膜、二级反渗透膜至N极反渗透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常规反渗透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设了中压紫外杀菌装置,将中压紫外杀菌装置与反渗透运行控制集成,用于杀灭来水中的微生物并抑制微生物的增殖,降低或避免反渗透膜的生物污染,提升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效率,减轻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相比投加杀菌剂的常规反渗透系统,抑菌反渗透系统能够杀灭更多种类的微生物,且不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其微生物污染防治手段更加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4770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37573.7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61/48 , B01D61/52 , C02F1/469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废水浓缩的多级电渗析系统,由N级电渗析系统、进水切换阀门和出水切换阀门组成;每级电渗析系统包括:浓水箱、淡水箱、选择性电渗析膜堆、浓水循环泵和淡水循环泵,其中浓水箱连接浓水出水阀,淡水箱连接淡水进水阀,浓水箱与选择性电渗析膜堆之间设有出水管道及进水管道,淡水箱与选择性电渗析膜堆之间也设有出水管道及进水管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选择性电渗析膜堆反应器,能够将氯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富集于浓水,将可回用的硫酸根离子保留于淡水,无需额外使用药剂即可实现高盐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多级电渗析系统不仅适用于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浓缩处理,也能够用于其他领域大规模工业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40855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51034.X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渗析系统铁锰结垢的清洗系统,包括清洗水箱、电渗析反应器、加水阀、加酸阀和铁锰结垢清洗模块;铁锰结垢清洗模块主要由储药箱和加药阀组成,储药箱出口连接至加药阀进口,加药阀出口连接至清洗水箱的加药口;清洗水箱的加水口连接加水阀,清洗水箱的加酸口连接加酸阀;清洗水箱的循环出水口通过清洗水泵连接至电渗析反应器进口,电渗析反应器出口连接至清洗水箱的循环进水口,形成清洗循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铁锰结垢清洗系统能够在原电渗析清洗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能够和其他电渗析清洗模式联合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408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51032.0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pH控制的防结垢电渗析系统,包括电渗析反应器、淡水箱、浓水箱、pH控制系统和酸吸收系统;电渗析反应器依次由阳极板、膜堆和阴极板组装而成;膜堆由阳离子选择性交换膜和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间隔排列组成,形成间隔排列的淡水通道与浓水通道,并且靠近极板的两侧分别为极水通道;pH控制系统主要由储酸罐、加酸泵、管道混合器和在线pH计组成,极水箱的极水出口连接至管道混合器入口,在线pH计安装于管道混合器入口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基于pH控制的防结垢电渗析系统能够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极板结垢,实现电渗析系统的无结垢运行,优化了运行工况,提高水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605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84906.X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水浓缩电渗析系统的免加药酸洗装置,包括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和主电渗析系统;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主要由双极膜电渗析反应器、酸室、酸循环泵、碱室、碱循环泵、极室、极循环泵、盐水循环泵及配套的表计阀门管道组成;双极膜电渗析反应器由阳极、膜堆和阴极组成,其中膜堆包括双极膜BM、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A、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C和支撑隔板;膜堆排列顺序为:(BM-A-C)n-BM,酸溶液通道、盐溶液通道与碱溶液通道间隔分布;膜堆两侧最外层均为双极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无需额外使用酸洗药剂即可对用于脱硫废水处理的电渗析系统进行酸洗,能够节约酸洗药剂费、简化酸洗步骤、降低用酸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63247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22982.9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湿法脱硫浆液起泡的自动预警处置系统,包括:消泡剂储罐、消泡剂计量泵、消泡剂计量泵进口阀、消泡剂计量泵出口阀和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底部设有两个底部压力式液位计,脱硫塔中部设有两个中部压力式液位计;所述消泡剂储罐通过消泡剂计量泵进口阀连接消泡剂计量泵,消泡剂计量泵通过消泡剂计量泵出口阀连接脱硫塔;中部压力式液位计上方设有入口烟道;脱硫塔顶部设有出口烟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消泡剂计量泵,将塔内脱硫浆液起泡程度量化,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有利于异常分析、试验验证和提前处置;提高了异常处理的及时性,减少起泡溢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人工清理的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