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338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2893.X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J27/232 , B01J23/89 , B01J37/18 , B01J37/02 , C07D49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将碱金属盐与活性氧化铝混合后进行焙烧,得到固体超强碱载体;将固体超强碱载体与Pd前体、Cu前体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混合,而后真空烘干,再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焙烧,接着H2氛围下保温还原反应,最后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双功能催化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双功能催化剂的用途,用于一锅法制备噻吩化合物,该一锅法制备法,操作更为简便,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33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6425.X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J23/889 , C07C209/00 , C07C211/46 , C07C213/02 , C07C217/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质素的分解方法及所用的催化剂。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熵合金催化剂,所述高熵合金催化剂由金属盐与载体制备而成负载型催化剂,所属金属盐由铁盐、镍盐、钴盐和锰盐组成。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高熵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催化分解木质素的方法:向高压釜中加入木质素与高熵合金催化剂,对高压釜进行惰性气体置换,之后向高压釜中充入液氨,而后开启高压釜升温程序,以设定的升温程序升温至反应温度,并升压至氨达到超临界状态进行反应。本发明提供的木质素催化分解方法操作简单,木质素分解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84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781388.3
申请日:2021-07-11
Applicant: 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管道反应器制备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方法,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二胺作为原料,乙二胺与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组成的原料在管道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原料在管道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20~50min,控制管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30℃;从管道反应器出口排出的反应产物经分离处理,得到作为产品的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本发明采用管式反应器,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8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198173.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D333/08 , C07D409/14 , C07D33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有机发光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二芳基取代噻吩的一锅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CuCl、TMEDA加入混合溶剂中,加热搅拌,从而形成络合物;然后加入芳基末端炔烃,保持50±10℃的温度并继续搅拌进行Glaser均偶联反应,得到反应液;2)、在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固体超强碱、1/8S8,在N2氛围、室温下搅拌反应0.5~12h;完成反应后,进行后处理,得到2,5‑二芳基取代噻吩。本发明的2,5‑二芳基取代噻吩的制备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20952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50535.4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7F7/16 , C09K3/14 , B01J37/02 , B01J37/34 , B01J23/8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特别是有机硅烷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以硅粉为原料经球磨催化制备有机硅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作为催化剂的金属熔覆层磨球;步骤二、球磨反应:将步骤一所得的金属熔覆层研磨球、硅粉和用于制备有机硅烷的反应原料在球磨设备中充分混合反应2~8小时,再经后处理,得到有机硅烷;硅粉与用于制备有机硅烷所需的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为1:1.5~4。本发明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研磨球表面熔覆金属催化剂,采用机械化学球磨方法合成有机硅烷,有利于促进有机硅化工领域的绿色高效生产,减少三废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4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59749.3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F7/18 , B01J23/04 , B01J23/755 , B01J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所用合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管道化反应器Ⅰ和管道化反应器Ⅱ、收集罐;管道化反应器Ⅰ的内壁设置氧化锂催化剂涂层,管道化反应器Ⅱ的内壁设置氧化镍催化剂涂层,串联管道化连续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三乙氧基硅烷、丙烯腈在管道化反应器Ⅰ中进行加成反应;管道化反应器Ⅰ流出的反应产物与氢气在管道化反应器Ⅱ中进行加氢反应;收集管道化反应器Ⅱ流出的反应产物,经过后处理,得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84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81388.3
申请日:2021-07-11
Applicant: 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管道反应器制备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方法,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二胺作为原料,乙二胺与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组成的原料在管道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原料在管道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20~50min,控制管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30℃;从管道反应器出口排出的反应产物经分离处理,得到作为产品的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本发明采用管式反应器,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8077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011584.3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J31/02 , C07B53/00 , C07D303/04 , C07D303/08 , C07D3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手性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载体的表面修饰,从而得经表面修饰后的载体;还包括以下步骤:1)、手性酮制备:在溶剂中,中间体酮与氯甲酸烯丙酯在催化剂的催化并有缚酸剂的条件下得到手性酮;2)、手性酮催化剂的固载:手性酮、经表面修饰后的载体以及自由基引发剂在惰性溶剂中回流反应,待产物冷却至室温,过滤,所得固体在索氏抽提器中用二氯甲烷和乙醚的混合溶剂洗涤后室温真空干燥,得负载型手性酮催化剂。本发明所得的负载型手性酮催化剂可用于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2580777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427235.5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J31/26 , C07D303/04 , C07D3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salen锰配合物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3大步骤:1)γ-氧化铝表面处理:γ-氧化铝首先与钠反应,再与2-氯乙基膦酰氯反应,然后与乙胺反应;2)Salen锰配合物的制备: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中的醛基先与(1R,2R)-环己基-1,2-二胺中的一个氨基缩合,再用3-氯-2-叔丁基水杨醛与(1R,2R)-环己基-1,2-二胺中的另外一个氨基缩合,所得配体再与醋酸锰反应生成salen锰配合物;3)Salen锰配合物的负载:得到负载型salen锰配合物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以双氧水作为氧化试剂,能使烯烃发生氧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915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161385.6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C209/48 , C07C213/02 , C07C221/00 , C07C211/27 , C07C211/49 , C07C211/29 , C07C215/50 , C07C217/58 , C07C22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腈的还原方法,由式II所示化合物与甲酸钠/甲酸钾及水在雷尼镍的催化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甲酸钠/甲酸钾与式II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4∶1,雷尼镍的用量为式II所示化合物摩尔量的0.05~0.15倍,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3~10小时;反应结束后,先将所得的反应液降至室温,再过滤,然后将滤液蒸馏,可得式I所示化合物;式I 式II。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