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0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52215.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王丰润 , 周军 , 王正伟 , 石生超 , 祁富志 , 赵文强 , 李宇旸 , 马春安 , 金顺安 , 卢孟宇 , 巨生云 , 李元杰 , 郑智慧 , 李琳 , 田志曈 , 吕阳 , 张轶炫 , 张程华 , 蓝磊 , 鲁海亮 , 马润生 , 范彩兄 , 方侃 , 徐嘉伟 , 王克荣 , 彭洁 , 罗仲全 , 何倩
IPC: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2 , G06F17/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电站倒闸引起的地电位抬升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首先确定操作、测量、干扰源位置和零电势参考点,获取测量点与零电势参考点的地电位抬升数据及干扰源入地电流数据。将入地电流波形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获取关键频率,并在变电站地网模型中注入该频率的单位幅值电流。根据模型计算预设测点的地电位抬升数据,并以此及干扰源、测量点位置为输入层,测量点地电位抬升数据为输出层,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高效准确预测地网暂态地电位抬升,为地网设计和二次设备抗干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0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26951.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绝缘表面荷电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建立风洞模拟试验平台,用于模拟叶片在高速旋转时绝缘表面的荷电状态;基于搭建的风洞模拟试验平台,设定不同的试验时间、风速及绝缘表面与迎面气流的角度进行试验,得到不同试验时间、风速及绝缘表面与气流的角度下形成的绝缘表面荷电状态;搭建绝缘表面电荷分布测量系统,对不同试验时间、风速及绝缘表面与气流的角度下形成的绝缘表面荷电状态分别进行电位分布测量,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基于不同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时间、风速及绝缘表面与气流的角度对绝缘表面摩擦荷电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15283.9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风力发电机接闪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本公开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中,通过电容分压器获取放电电压波形输入给示波器,在示波器里设置触发电平,当放电电压开始上升达到触发电平条件时,示波器对外输出一个阶跃触发信号,示波器输出的阶跃信号分为两路,一路触发电流测量组件使其开始对电流进行测量,另一路触发拍摄组件启动拍摄。这样,可准确地实现风机雷击放电各阶段过程监测,还可同步准确实现监测风力发电机放电电压、放电路径以及接闪概率等静态放电特征参数,以及放电过程中先导起始时间、发展速度以及跃变尺度等动态放电特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63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1051157.3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9B23/1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高速旋转物放电过程多参量同步观测平台及方法,所述观测平台包括:风洞平台,具有形成弧形气流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底部设置引导气流流动的弧形引流板,所述试验段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向上扩张形成突出的空腔;试验电极,包括:上板电极,固定在所述空腔上端模拟雷云,且连接直流叠加冲击的高压电源;下板电极,固定在所述引流板下方模拟大地;和棒电极,部分伸出所述引流板处于弧形气流中以模拟高速旋转物,其余部分在所述引流板的内部,所述棒电极与所述下板电极通过绝缘垫片隔绝并各自接地;以及同步观测系统,用于对放电过程的电学参数、光学参数、热力学参数进行同步观测。本发明实现对高速旋转目标物放电的静态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517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33218.9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测量数据的雷击故障匹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异常行波电流波形,构建雷击故障行波电流图像识别模型;计算输电走廊的平均地势起伏度,根据输电线路所处地形划分输电走廊的地闪活动范围,将地闪活动范围内的雷电定位数据记录筛选出来;搜索每条雷电定位数据对应时刻区间内的波形与雷电流相反极性的分布式监测数据,记录筛选出来进行基于行波电流波形的图像识别;将识别为雷击的行波数据筛选出来,利用行波测距的结果找到雷击点。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利用分布式测量数据与雷电定位数据和雷击故障匹配的方法在计算匹配置信度时公式选取较为主观,没有充分考虑地形对雷电定位精度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914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22886.X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3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雷害风险预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监测数据的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获取雷电定位数据、杆塔参数信息和分布式检测数据作为支撑,在考虑了海拔高度、输电线路弧垂和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下,计算了输电线路沿线各杆塔的雷害风险等级。结合分布式监测数据统计得到的杆塔雷击次数进行风险等级可信度验证,形成输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的逻辑闭环。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对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降低了输电线路的运维成本,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5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37152.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机雷电防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旋转风机雷电击距公式修正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先导发展法计算不同雷电流幅值下的雷电击距,并将其拟合,得到雷电流与雷电击距的关系公式,然后基于旋转风机长间隙放电试验结果,通过对不同间隙距离、不同工况下风机长间隙放电电压试验结果的拟合,提出叶片旋转对风力发电机击距的修正系数,并引入雷电流幅值和叶尖线速度作为变量,对叶片旋转对雷击击距的影响进行评估。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片旋转对风机雷电击距的影响,适用于风机叶片雷击接闪概率的工程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64631.5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外绝缘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疏水性表面水珠动态体积建模方法,基于滴状冷凝模型,考虑了水珠生长过程中水珠半径以及接触角的变化,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取了不同憎水性表面水珠的动态生长模型,针对疏水性表面半径为r,接触角为θ的水珠,确定界面传热系数hi、相变潜热Hfg、水密度ρ、蒸汽雾与污层表面的温差ΔT、水珠的导热系数λ、最小水珠半径rmin、促进层的热导率λp、促进层厚度δp的取值;确定疏水性表面水珠接触角θ与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水珠半径r的增长率;确定水珠体积的动态增长率;计算水珠体积。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疏水性表面的受潮状态,有效评估输电线路中复合绝缘子的外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6252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37647.7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放电技术,具体涉及基于节点力关系的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路径绘制与分析方法,包括从大气压湿空气放电仿真模型中导出物质数密度、反应速率与约化场强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数据,并根据此数据在二维空间内形成初始化反应体系布局。制定节点间受力规则。根据节点受力进行迭代,最终得到稳定的反应体系布局;基于绘制图像中信息进行分析,由节点排布从复杂的反应体系中辨析出物质相关性关系与物质对于体系的重要性。该计算与分析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反应路径图无需人工排布,更为简便,且更符合反应体系的内在物理事实;相较传统的仅考虑物质数密度的分析方法,考虑到了物质在连通反应体系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4121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380660.9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雷电害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输电通道内多条线路屏蔽的雷击跳闸率扫描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输电通道内并行架设多条线路屏蔽作用的研究方面,提出一种基于EGM计算原理、通过计算机扫描遍历求解的绕击计算方法,从而求取考虑输电通道内并行架设多条线路屏蔽作用的各基杆塔线路的绕击跳闸率,为密集通道线路的雷害风险评估以及防雷措施改造工作提供指导。采用新的计算机扫描方法,基于对雷电先导直线方程的平移,可以不用求解输电线路各个导线的击距圆的具体暴露弧段,直接得出相应暴露弧段在地面投影的引雷宽度,跳过了对不同击距圆位置关系的处理,因此适用于复杂多回塔型的绕击计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