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94295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40769.7

    申请日:2012-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Y10T403/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是在联接部的整个角部设置弯曲部。连接器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后侧成形模具形成,包括:壳体;锁定臂,其以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可移位的方式设置,并适于将配合壳体和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成对的前后侧弯曲表面;连接锁定臂和壳体的联接部;前侧台阶部,其从前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更靠近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其从后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成对的弯曲部,其大致朝向前后,并设置在弯曲表面的沿着与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

    连接器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7391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0763033.X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小型且水不容易浸入到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其由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构成,阳连接器具有罩部,阴连接器具备嵌合到所述罩部内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着水平方向嵌合到所述罩部,在所述阴连接器设置有小罩部,该小罩部在所述阴连接器与所述阳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罩部的外侧,而将所述罩部的前端的上方部分覆盖。

    杆式连接器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7392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725289.1

    申请日:2018-07-04

    Abstract: 杆式连接器能避开电线的同时从壳体后方引导杆的组装动作。杆式连接器具备壳体、能转动地装配于壳体的杆及从壳体向后方引出的多根电线,杆式连接器使杆从嵌合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整个杆呈门状,一对臂板被操作部连结,在臂板的对置面设有突条片,壳体具备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和设置于嵌合部后方的杆导向部,杆导向部具备:前后一对轨道,其沿与电线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若将突条片从一端侧引导至另一端侧,则杆在嵌合位置被组装;导入部,其在后侧轨道的一端侧开口并使突条片从壳体后方导入轨道之间;以及退避部,其在后侧轨道的另一端侧开口并使杆从嵌合位置向嵌合初始位置转动而使突条片向壳体后方转动。

    端子
    44.
    发明授权
    端子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5192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80044814.2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10)具备:方筒部(21),其由底壁(21A)、一对侧壁(21B)以及顶壁(21C)构成,一对侧壁(21B)形成为从底壁(21A)的两个侧缘立起的形状,顶壁(21C)配置于与底壁(21A)相对的位置;接触部(22),其配置于方筒部(21)的内部,形成为从底壁(21A)的前缘折返的形状;前侧覆盖壁(30),其设置于方筒部(21)的前端部,配置于将接触部(22)的折返部(22D)从前方覆盖的位置;突出部(31),其设置于前侧覆盖壁(30)的下缘,形成为突出到在前后方向上与底壁(21A)重叠的位置;以及连结壁(32),其形成为与侧壁(21B)对齐,设置于将前侧覆盖壁(30)和侧壁(21B)连结的位置,位于比突出部(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连接器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7391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763033.X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小型且水不容易浸入到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其由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构成,阳连接器具有罩部,阴连接器具备嵌合到所述罩部内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着水平方向嵌合到所述罩部,在所述阴连接器设置有小罩部,该小罩部在所述阴连接器与所述阳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罩部的外侧,而将所述罩部的前端的上方部分覆盖。

    阴端子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5192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5412.4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阴端子是一种阴端子(10),阳端子(50)从前方与阴端子(10)连接,其中,阴端子(10)具备:前后长的底板(15);顶棚板(16),其配置为与底板(15)对置;一对侧板(17),其将底板(15)的两侧缘和顶棚板(16)的两侧缘相连;台阶部(25),台阶部(25)以比底板(15)高出一截的方式以台阶状设置于底板(17)的前端缘,台阶部(25)以配置于一对侧板(17)之间的方式向前侧延伸出;以及弹性接触片(30),其以从台阶部(25)的前端缘向后侧折返的方式能够弹性位移地设置,阳端子(50)能够从前方弹性地与弹性接触片(30)接触。

    连接器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7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210350912.2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抑制插入力且提高对端子配件的保持力。在壳体(20)内设置用于插入端子配件(10)的空腔(22),在该空腔的一个壁面设置矛杆(30),该矛杆由沿着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的矛杆主体(31)和在该矛杆主体的前端部(31B)设置的卡定突部(35)构成,伴随端子配件插入至空腔内的标准位置,矛杆弹性复原且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的被卡定部(15)卡定,从而防止脱落。与矛杆中的矛杆主体的基端部(31A)相比,卡定突部形成为宽幅,并且在矛杆主体的前端面(31C)突出形成有承接部(40),该承接部在矛杆弹性复原时能够承接被标准插入的端子配件。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94295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040769.7

    申请日:2012-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Y10T403/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是在联接部的整个角部设置弯曲部。连接器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成对的前后侧成形模具形成,包括:壳体;锁定臂,其以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可移位的方式设置,并适于将配合壳体和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成对的前后侧弯曲表面;连接锁定臂和壳体的联接部;前侧台阶部,其从前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更靠近后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前连续延伸;后侧台阶部,其从后侧弯曲表面的沿弯曲方向的末端边缘中的更靠近前侧弯曲表面的末端边缘向后连续延伸;成对的弯曲部,其大致朝向前后,并设置在弯曲表面的沿着与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反端部。

    连接器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51525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040753.6

    申请日:2012-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H01R13/4223 H01R13/5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为了可靠地实现防止端子接头的错误插入的功能。在具有如下构造的连接器中,在端子容纳孔(51)的限制表面(64)上设置有姿势转变部(65),该姿势转变部(65)用于转变所述稳定器(30)的延伸姿势,以便通过与以反向姿势插入的阴性端子(20)的稳定器(30)接合来增加与限制表面(64)的接合余量,上述连接器被构造成:当阴性端子(20)以与正确姿势上下颠倒的姿势插入时,所述稳定器(30)在与设置有插入通道(6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接触端子容纳孔(51)的孔边缘的限制表面(64),由此防止阴性端子(20)的任何进一步插入。

    连接器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0912.2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抑制插入力且提高对端子配件的保持力。在壳体(20)内设置用于插入端子配件(10)的空腔(22),在该空腔的一个壁面设置矛杆(30),该矛杆由沿着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的矛杆主体(31)和在该矛杆主体的前端部(31B)设置的卡定突部(35)构成,伴随端子配件插入至空腔内的标准位置,矛杆弹性复原且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的被卡定部(15)卡定,从而防止脱落。与矛杆中的矛杆主体的基端部(31A)相比,卡定突部形成为宽幅,并且在矛杆主体的前端面(31C)突出形成有承接部(40),该承接部在矛杆弹性复原时能够承接被标准插入的端子配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