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44017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10074522.7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锰电池阴极,提供一种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能量的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电解二氧化锰热处理后倒入镀银液中,镀银温度12~40℃,搅拌后过滤并洗涤,真空干燥后制成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制备电极采用泡沫镍填充方法,将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和乙炔黑混合均匀,加入PTFE乳液,调成均匀的粘状物,将其填充在泡沫镍内,烘干,压制成型,再真空烘干。二氧化锰的导电性能差,附在其表面具有高电导率的银大大改善了阴极的导电性,使得二氧化锰电极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803608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610005329.2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用的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在较大电流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表示为Li2MSiO4(M=Mn1-xFex,0≤x≤1)/C。硅酸盐97%~84%,碳3%~16%。制备时将锂盐、锰盐、亚铁盐和正硅酸酯在水—乙醇体系中混合,加热后烘干得混合前驱体,再与糖一起球磨混合后在氮气下高温热处理。可用于可充锂电池的正极。以廉价的糖为碳原料,实现原位碳化复合,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公开(公告)号:CN1688047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74522.7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锰电池阴极,提供一种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能量的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电解二氧化锰热处理后倒入镀银液中,镀银温度12~40℃,搅拌后过滤并洗涤,真空干燥后制成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制备电极采用泡沫镍填充方法,将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和乙炔黑混合均匀,加入PTFE乳液,调成均匀的粘状物,将其填充在泡沫镍内,烘干,压制成型,再真空烘干。二氧化锰的导电性能差,附在其表面具有高电导率的银大大改善了阴极的导电性,使得二氧化锰电极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6682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06451.4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
Inventor: 陈斌 , 李泽科 , 刘必晶 , 郭久煜 , 陈建洪 , 吴炜 , 丁凌龙 , 林凡 , 温兴玺 , 范海威 , 钟秋添 , 郑立玮 , 黄海腾 , 杨勇 , 王高瞻 , 游镇煌 , 王春安
IPC: G05B19/418 , G06Q10/0631 , G06Q10/10 , G06Q50/04 , G06N3/006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RPA与AI的智能流水线作业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智能流水线作业模型;获取待处理任务;确定各个待处理任务的困难度;确定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值;确定各条生产线对各个待处理任务进行生产时的生产效率;定各条生产线对各个待处理任务进行生产时的预计完成时间;根据各个任务的预计完成时间,确定任务完成的及时度;根据各条生产线的工作负载,确定流水线的波动性指数;通过基于人工智能AI的智能流水线作业模型,以提升任务完成的及时度以及降低流水线的波动性指数为目标,确定流水线作业方案;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执行流水线作业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09198.5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N20/00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网运行决策分析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历史电网运行数据;构建趋势增量模块;构建具有多层门控循环单元的改进自回归模型,并将趋势增量模块和改进自回归模型并联,得到融合预测模型;对融合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为目标进行超参数寻优;获取实时电网运行数据;将实时电网运行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融合预测模型,输出电力预测序列;确定与融合电力特征序列的预测时长呈正相关的误差传播系数,并结合误差传播系数和瞬时电力需求量计算在预设时长内的电力调度总量;根据瞬时电力需求量和电力调度总量进行电力调度。降低预测过程中的误差传播影响,提升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2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21200.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路易斯酸在制备锂/氟化碳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该路易斯酸为三氟甲磺酸金属盐。本发明通过三氟甲磺酸金属盐为代表的路易斯酸作为锂/氟化碳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可以溶解电池放电过程中在氟化碳表面生成并覆盖住氟化碳材料表面的氟化锂,释放出更多活性的氟化碳材料表面进行反应,并同时促进了硝酸盐等负极成膜添加剂的溶解,改善了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生长,明显提升锂/氟化碳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利用率,从而提高锂/氟化碳电池的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74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1086664.0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包括有机物或该有机物可作为纯溶剂、共溶剂或添加剂;该电解液还有锂盐和其他溶剂、添加剂,可用于电池体系,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平均放电电压),特别是以氟化碳或金属氟化物为正极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5440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26532.8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4/13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碳包覆氟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材料放置于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密闭后通入保护气体以完全置换其中的空气;(2)将上述反应容器的升温至400‑550℃,待温度稳定后,通入氟化气体对反应容器中的碳材料进行氟化6‑30h;(3)将上述反应容器调整到350‑450℃,通入非氟化气体,继续煅烧10‑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原位碳包覆氟化碳材料。本发明利用氟化碳材料在高温下可分解成固态碳和气态氟化烃的反应机制,将氟化碳材料在非氟化气体中进行高温煅烧,可以在氟化碳表面原位形成超薄的碳包覆层,实现对氟化碳材料的碳包覆。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36003.2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碳材料常量级克容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化碳材料过100‑1000目筛后,用压样盒制作样品,用粉末色差仪测试其的白度值;(2)将步骤(1)所得的白度值作为x,代入R2=0.98的y=kx+b中,获得y值,该y值即为所述氟化碳材料的常量级克容量。本发明通过氟化碳材料的白度来判断氟化碳材料的常量级克容量,实验步骤简单,过程容易控制,操作人员容易掌握,结果不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所使用的仪器便宜易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材料工艺开发的进度,特别适合研发初期氟化碳材料的合成工艺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51846.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稳定负极界面和改善锂离子沉积均匀性的复合缓冲层,并提供一种具有界面复合缓冲层的固态电池;其中,所述复合缓冲层位于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所述缓冲层组分包括含无机氟化物颗粒、可与锂合金化的纳米颗粒、碳导电剂以及粘结剂。通过引入复合缓冲层,可以显著改善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侧的界面稳定性,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