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2363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80038069.1
申请日:2007-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61 , H01M2/105 , H01M2/1072 , H01M2/1094 , H01M2/12 , H01M2/1252 , H01M2/127 , H01M2/16 , H01M10/0525 , H01M10/52 , H01M2200/10 , H01M220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搭载设备,包括在异常时可能会释放气体的电池、收纳上述电池的筐体以及使上述筐体内的氧量减少的氧减少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416331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80011661.2
申请日:2007-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35 , H01M2/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出现意外时也能够使安全装置正常地工作的电化学元件,所述电化学元件包括:排气阀,当壳体(4)内的内压达到指定压力时工作,将壳体内的产生气体向外部排放;穿孔板(2),具有孔部(5a、5b),被设置在电极群(3)和排气阀之间。穿孔板(2)的除去孔部(5a、5b)的面积占壳体开口部的面积的20%以上且50%以下。穿孔板(2)具有电气性地绝缘电极群(3)和封口板(1)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453A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980112524.7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32 , C04B35/522 , C04B35/6365 , C04B2235/425 , C04B2235/5292 , C04B2235/543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可以使得非水电解质对于包括含有无机氧化物粒子和粘结剂的多孔质绝缘层的扁平状的卷绕型电极组的浸渍性提高,减少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降低,能够进行高电压放电,并且生产效率良好。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包括扁平状卷绕型电极组(2)及电池壳体(9),所述电极组(2)包括正极(5)、负极(6)、隔膜(7)和多孔质绝缘层(8),在存在于所述电极组(2)的弯折部(2a)的多孔质绝缘层(8)上形成至少一个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4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09441.2
申请日:2008-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 H01M2/3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486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以及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由此可以了解当电池内部混入了异物、经化学过程使内部短路发生时的安全性的水平,另外,还提供通过所述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指定了安全性水平的电池及电池包。所述评价方法是:将被充电到规定电压、同时在与正极板接触而不与负极板接触的状态下混入了导电性异物的电池浸渍在电解液(2)中。根据试验电极电位差计(4)的测定值指定混入电池中的导电性异物开始向所述电解液溶解的溶解开始时期。根据电池电压计(6)的测定值可检测出在电池中发生了内部短路。从上述溶解开始时期和内部短路发生时期运算出短路发生所需时间并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17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19380.6
申请日:2008-06-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55 ,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让通常使用时的电池特性劣化,即使在电池成为高温从内部释放高温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向电池组件整体延烧,从而减少损伤的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搭载设备。本发明的电池组件包括电池(3)、收纳上述电池的筐体(2)、以及根据被施加的热,使上述电池(3)和上述筐体(2)之间的内部间隙相应地减少的热膨胀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416331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780011661.2
申请日:2007-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35 , H01M2/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出现意外时也能够使安全装置正常地工作的电化学元件,所述电化学元件包括:排气阀,当壳体(4)内的内压达到指定压力时工作,将壳体内的产生气体向外部排放;穿孔板(2),具有孔部(5a、5b),被设置在电极群(3)和排气阀之间。穿孔板(2)的除去孔部(5a、5b)的面积占壳体开口部的面积的20%以上且50%以下。穿孔板(2)具有电气性地绝缘电极群(3)和封口板(1)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20822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110379.6
申请日:2008-06-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0404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23 , H01M4/66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包括正极混合剂层(1B)设置在正极集流体(1A)上的正极(4)、负极混合剂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配置于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及非水电解液。正极集流体(1A)由含铝的导电体形成。正极混合剂层(1B)有第一混合剂层(11)和形成在第一混合剂层(11)上的第二混合剂层(12)。第一混合剂层(11)由包含可溶于或可分散于水中的第一有机材料的第一混合剂材料形成。第二混合剂层(12)由包含可溶于或可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第二有机材料的第二混合剂材料形成。能提供即使电池造成内部短路也能容易地抑制电池热失控的、安全性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12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80599.9
申请日:2008-02-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91 , H01M10/05 , H01M10/44 , H01M10/486 , Y02B40/90 , Y02E7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性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在负极与正极之间具有由包含树脂粘合剂和无机氧化物填料的多孔性保护膜等形成的耐热层的非水性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随着电池温度变高,其内阻值变小的特性。在作为通常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的CC-CV充电方法中,利用上述的非水性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内阻值随着电池温度的上升而变小的特性,在CC充电区域内设置以即使流过充电电流电池温度也不达到过温度的最大的最佳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的VC充电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192757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710194670.1
申请日:2007-11-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75 , H02J7/0031 , H02J7/0091 , Y10T307/516 , Y10T307/615 , Y10T307/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充电装置以及电池组件。上述充电系统包括二次电池;充电电流提供部,向上述二次电池提供充电用电流;内阻检测部,检测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阻的阻抗值;充电控制部,在由上述内阻检测部检测出的阻抗值变小时,控制增大通过上述充电电流提供部提供给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用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1160683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680001390.8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46 , H01M2/1653 , H01M2/1686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它具有包含复合氧化锂的正极材料混合物、负极、聚烯烃隔膜、非水电解液、以及介于该正极和该负极之间的耐热绝缘层。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在200℃下的推算生热率不高于50W/kg。该正极和该负极与介于其间的该隔膜和该耐热绝缘层卷绕在一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