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42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980096683.6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设置于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在碰撞载荷从该车身的前方或后方输入时吸收碰撞能量,该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具有:发生轴向压溃而吸收碰撞能量且具有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相连的纵壁部的筒状构件(3);以及涂布或粘贴于筒状构件(3)的至少顶板部和纵壁部的外表面的树脂(9),该涂布或粘贴的树脂(9)的加热后的厚度为8mm以下且形成封闭截面空间的周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以10MPa以上的胶粘强度胶粘于上述外表面。

    冲压成型方法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8282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80059025.7

    申请日:2014-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B21D22/26 B21D47/00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第一模具(1)将金属板(11)冲压成型为具有中间形状的第一冲压成型部件(27)的第一冲压成型工序;将第一冲压成型部件(27)冲压成型为具有产品形状的第二冲压成型部件的第二冲压成型工序;关于第一冲压成型部件(27),在包括L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外侧的纵壁部(23)上具有纵壁鼓出部(29),在L字形状的弯曲部的顶板部(21)的外侧具有顶板鼓出部(31),纵壁鼓出部(29)的曲率半径大于冲压成型部件(19)的L字形状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与顶板鼓出部(31)相连的肩部的曲率半径大于冲压成型部件(19)的L字形状的弯曲部的与顶板部(21)外侧相连的肩部的曲率半径。

    接头结构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4476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80012049.2

    申请日:2013-03-01

    Inventor: 盐崎毅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刚性的接头结构。本发明的接头结构是作为金属板的冲压成形部件的帽截面构件(2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其他部件(下边梁(14))的接头结构,所述帽截面构件(2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被不连续地分成底壁端部(27a)和2处侧壁端部(27b、27c)这3个部分。所述底壁端部(27a)的宽度(w1)比所述帽截面构件(27)中央部的底壁的宽度(W)宽,所述底壁端部(27a)与所述其他部件(14)焊接在一起。所述2处侧壁端部(27b、27c)被弯曲成形且与所述其他部件(14)焊接在一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