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1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010278245.2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磁感低铁损含钒含钛无取向电工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01~0.005%、Si 1.10~1.25%、Mn 0.15~0.35%、P≤0.025%、S≤0.008%、Als 0.20~0.30%、N≤0.004%、0<Ti≤0.01%、0<V≤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减少细小弥散的钒钛碳氮化物的析出。其制备方法,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140~1170℃;精轧开轧温度为≥1030℃、终轧温度为890~930℃,卷取步骤的温度为≥650℃,通过工艺设计,从物热力学、动力学上对钒钛析出物的形成和影响进一步进行抑制。通过抑制钒钛的不利影响,能生产满足电磁性能要求的含钒含钛无取向电工钢,扩大了无取向电工钢冶炼原料的来源范围,尤其是回收钢材的利用,能有效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0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278178.4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提供了一种含钒含钛无取向电工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1~0.005%、Si 0.85~1.00%、Mn 0.15~0.35%、P≤0.025%、S≤0.008%、Als 0.30~0.40%、N≤0.004%、0<Ti≤0.01%、0<V≤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减少细小弥散的钒钛碳氮化物的析出。其制备方法,加热步骤中的温度为1140~1170℃;精轧的开轧温度为≥1030℃、终轧温度为890~930℃,卷取步骤中的温度为≥650℃,通过工艺设计,从物热力学、动力学上对钒钛析出物的形成和影响进一步进行抑制。通过抑制钒钛的不利影响,能生产满足电磁性能要求的含钒含钛无取向电工钢,扩大了无取向电工钢冶炼原料的来源范围,尤其是回收钢材的利用,能有效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654730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307113.5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方法,包括精轧及精轧之后的卷取,板坯在精轧阶段经过至少三个道次的轧制,所述板坯的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范围的上限低于900℃,下限高于850℃;所述板坯在精轧阶段的其中三个连续道次中的第一个道次的轧制温度高于900℃,第二个道次空过,第三个道次的轧制温度低于850℃,且板坯在三个连续道次中的第一、第三道次之间经过强制冷却。本发明的热轧方法使得普通精轧机组能够适用于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简化了控制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30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78182.0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提供了一种含钒含钛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 0.001~0.005%、Si 0.50~0.65%、Mn 0.15~0.35%、P≤0.025%、S≤0.008%、Als 0.40~0.50%、N≤0.007%、0<Ti≤0.01%、0<V≤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减少细小弥散的钒钛碳氮化物的析出。其制备方法,加热步骤中的温度为1140~1170℃;精轧的开轧温度为≥1030℃、终轧温度为890~930℃,卷取步骤中的温度为≥650℃,通过工艺设计,从物热力学、动力学上对钒钛析出物的形成和影响进一步进行抑制。通过抑制钒钛的不利影响,能生产满足电磁性能要求的含钒含钛无取向电工钢,扩大了无取向电工钢冶炼原料的来源范围,尤其是回收钢材的利用,能有效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654730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307113.5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方法,包括精轧及精轧之后的卷取,板坯在精轧阶段经过至少三个道次的轧制,所述板坯的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范围的上限低于900℃,下限高于850℃;所述板坯在精轧阶段的其中三个连续道次中的第一个道次的轧制温度高于900℃,第二个道次空过,第三个道次的轧制温度低于850℃,且板坯在三个连续道次中的第一、第三道次之间经过强制冷却。本发明的热轧方法使得普通精轧机组能够适用于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简化了控制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冷轧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27932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301723.X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钢领域中降低HC系列轧机辊间接触压力峰值的方法及轧辊。该方法包括在HC/HCW/UC/UCMW轧机中利用辊型曲线为(1)的支撑辊对带钢进行轧制。其中,在HC/UC轧机中,利用辊型曲线为(2)的工作辊对带钢进行轧制。该方法通过综合优化轧辊原始辊型曲线,在不影响轧机平直度及板凸度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对辊间接触压力的均匀化,降低了辊间接触压力峰值,解决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带来的轧辊局部磨损和带钢表面质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7917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662994.3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扁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合金原料采用钢锭模进行浇注,得到模具扁锭;将所述模具扁锭进行轧制,得到模具扁钢;所述钢锭模的宽面大头尺寸为690~700mm;宽面小头尺寸为590~600mm;宽面内圆角为48~52°;下浇口上端直径为100~105mm;下浇口下端直径为115~125mm;下浇口高度为135~145mm;锭身高度为3000~3020mm;窄面大头尺寸为400~410mm;窄面小头尺寸为340~350mm;绝热板高度为305~315mm;绝热板厚度为30~40mm;所述模具扁钢的锭重为4.86~4.92t。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钢锭模并结合浇注工艺,制备得到特定规格的模具扁钢,具有较好的一次成材率和探伤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336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62991.X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规格模具扁钢的制备方法,将合金原料采用钢锭模进行浇注,得到模具扁锭;将所述模具扁锭进行轧制,得到厚规格模具扁钢;所述钢锭模宽面大头尺寸为750~760mm;宽面小头尺寸为650~660mm;宽面内圆角为48~52°;窄面大头尺寸为350~360mm;窄面小头尺寸为320~330mm;绝热板高度为325~335mm;绝热板厚度为30~40mm;锭模厚度为195~205mm;所述模具扁锭的锭重为4.78~4.84t。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钢锭模并结合浇注工艺,制备得到特定规格的模具扁钢,具有较好的一次成材率和探伤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75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02340.9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模具扁钢在线预硬装置及方法,属于塑料模具扁钢热处理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塑料模具扁钢在线预硬控制灵活性差的问题,所述塑料模具扁钢在线预硬装置包括扁钢输送辊道、上表面喷淋装置、下表面喷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组成;上表面喷淋装置和下表面喷淋装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单元;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上表面喷淋装置和下表面喷淋装置中的每个喷淋单元。本发明可实现对塑料模具扁钢在线预硬的灵活控制,如可灵活地控制扁钢的冷却路径以及冷却速度,而且可有效的提高喷淋冷却的均匀性,提高产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68713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643883.6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1B2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轧辊氧化膜热应力剥落的方法,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降低带钢与轧辊接触时的热传递,达到降低轧辊温度、降低轧辊热应力裂纹、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降低轧辊氧化膜热应力剥落的方法,包括:带钢轧制时,控制F1咬入轧制速度不小于1m/s;控制轧辊入口侧防剥落水的喷射角度和喷射压力;喷射角度以45°为下限、以喷射水流不被轧辊阻挡为上限;喷射压力为8~12bar。本发明方法通过合理控制精轧下侧工作辊入口侧防剥落水的喷射角度及喷射压力,降低了带钢与轧辊接触时的热传递,从而降低了轧辊温度、轧辊热应力开裂缺陷,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