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97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03417.9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基坑紧临既有地铁车站深基坑近接区施工方法,包括新建基坑场地处理、近接区斜撑支座桩施工、共用围护桩腰梁施工、施作支座桩承台、近接区斜撑施工、近接区土方开挖、新建基坑近接区地下结构施工、近接区斜撑下方素砼回填、地下结构内部斜撑割除、支座桩用做地下结构抗拔桩及近接区回填土至设计标高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借用现有地铁基坑围护桩,形成新基坑的围护桩,并通过设置承台‑斜撑‑腰梁的支撑结构,避免新基坑开挖对地铁工程及其他周边地下建筑的结构影响;整个支护体系在确保基坑整体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对基坑的位移变形以及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变形影响也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本发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大大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658453.3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基坑“永临一体化”内支撑结构的调蓄池施工方法,包括水平支撑和竖直支撑,水平支撑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且分别兼作为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第二层框架梁和第三层框架梁,竖直支撑同时作为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的框架柱;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还包括顶板、底板、侧墙及其它框架梁、框架柱。本发明改变传统需要拆除的临时支护系统,构成的内支撑结构可作为基坑开挖后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本发明减少了临时支撑拆除工序及受力转换引起的安全风险,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缩短了建设工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0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46365.0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盾构钢套筒变形的改良装置,包括钢套筒、传力架、连接筒体、后盖及反力架,钢套筒由多节支撑筒体串联而成,支撑筒体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焊接,上筒体两端面处设三叉形支撑架,上下两个三叉形支撑架构成传力架;钢套筒外侧边设90°翻边板,端面设法兰结构,弧面焊接格栅形加强条,上筒体设吊耳和填料孔,下筒体设出料孔、顶推滑轮及承压板;后盖四周通过螺栓和满焊与钢套筒密封套接,后盖外侧依次焊接3*3型方钢格栅、钢立柱及六根斜撑杆及锚固钢板。本发明解决了盾构钢套筒在特殊场地情况变形过大的问题,提高钢套筒的使用时间和安全性;本发明公开了盾构时钢套筒的安装和加固方法,为钢套筒的防止变形提供具体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69356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95555.4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无人机置于光线充足的环境中采集无人机拍摄的动采样图像,并对动采样图像进行相关性处理,生成用于反映无人机拍摄时自身振动对采样图像清晰度的影响程度的动态模糊指数,同时,还将无人机置于隧道时,采集无人机未启动而仅启动摄像头采集的静采样图像,并对静采样图像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用于反映静采样图像的平均模糊程度的静态模糊指数,并对静态模糊指数和动态模糊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用于反映无人机拍摄的三维建模图像的模糊程度的综合模糊评估指数,帮助工作人员评估三维建模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93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195555.4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无人机置于光线充足的环境中采集无人机拍摄的动采样图像,并对动采样图像进行相关性处理,生成用于反映无人机拍摄时自身振动对采样图像清晰度的影响程度的动态模糊指数,同时,还将无人机置于隧道时,采集无人机未启动而仅启动摄像头采集的静采样图像,并对静采样图像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用于反映静采样图像的平均模糊程度的静态模糊指数,并对静态模糊指数和动态模糊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用于反映无人机拍摄的三维建模图像的模糊程度的综合模糊评估指数,帮助工作人员评估三维建模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50443.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张弦梁结构形态控制的张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超大跨张弦梁各项设计参数,安装张弦梁整体结构,将各跨张弦梁分成不同批次,各批次张拉过程分为四级,通过合拢、展开的循环张拉方式,在不同的等级中分阶段对拉索施加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通过位于两端的传感器监控拉索的张力和位移,实现张弦梁在张拉过程中形态可控制的目标,张弦梁屋盖整体选用合拢、展开循环张拉的方式,这种张拉方式适用于跨数不多的超大跨张弦梁结构体系,张拉过程张弦梁整体结构平稳,相邻张弦梁之间影响较小,不仅有利于控制结构变形量,而且可以减少拉索预应力的损失,保证张弦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251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56249.3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罗睿 , 张自光 , 许照春 , 陈守强 , 王安会 , 刘海涛 , 吴亮 , 万伦圣 , 胡安康 , 汪楷文 , 李家鑫 , 韩泽同 , 向东升 , 翁宇 , 周舟 , 张海翔 , 杨紫鹏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涉及水处理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双取水泵后预沉淀池设计方法及模拟结构,包括沉淀池主体,沉淀池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预沉淀池,预沉淀池有两个,预沉淀池之间设置有隔墙,沉淀池主体的外表面套接有导管,沉淀池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取水阀门室,取水阀门室有两个,隔墙上表面设置有闸门组件,本发明通过闸门组件可以通过关闭预沉淀池之间的闸门体,将需要维修或清理的一侧隔离,同时另一侧继续正常运行,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沉降组件泥沙颗粒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加速向池底沉降,缩短沉降路径和时间,除沙组件使泥沙颗粒进入集沙机构中集中收集,便于定期清理,确保泥沙颗粒快速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76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010683570.0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IPC: E21B49/00 , E21B47/12 , E21B47/04 , E21B45/00 , E21B19/00 , E21B19/02 , E21B3/02 , E21B44/00 , E21B3/06 , G08B21/24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判定上土下岩地层分界深度的钻孔桩钻进随钻装置,包括钻杆、钻头、定位挡环、取土套管、驱动转盘、下支撑平台、从动转盘和钻杆卡头,钻杆卡头连接导杆延伸到液压套筒内,液压套筒顶的吊绳连接绞车滚筒及角位移传感器;屏蔽罩内设超声测速仪,扭矩传感器通过顶丝抵住驱动转盘;角位移传感器、超声测速仪及扭矩传感器均通过前置放大、带通滤波、RC整形电路及数模转换后输出方波信号,其中超声测速仪的输出信号通过继电器连接蜂鸣器和信号灯。本发明通过采集、处理、分析钻孔桩钻进时钻杆的转速、扭矩、钻进深度等信息,并通过间歇性的报警信号,快速判定出土岩分界深度,为上土下岩地层深基坑工程围护桩施工确定地层分布信息提供指导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981854.6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深基坑斜支撑工艺及支撑装置,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制备预定数量的倾斜支撑装置,所述倾斜支撑装置为中空结构且侧壁至少开有一个导流开口,所述导流开口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S2、现场对深基坑进行测量,确定倾斜支撑装置植入的位置以及倾斜角度;S3、将倾斜支撑装置按照预定倾斜角度植入预定位置;S4、从内部将防护结构撑开,控制导流开口外侧形成导流区域。通过防护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大导流开口的开口大小,该发明增强了倾斜支撑装置的支撑强度,保证了深基坑斜支撑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69630.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王安会 , 康帅 , 李宁 , 张杰胜 , 张成 , 张自光 , 徐洪强 , 王立玲 , 林冬 , 李张荣 , 李小鹏 , 江启 , 郑志阳 , 焦禹铭 , 林雄 , 王灿辉 , 丁汉龙 , 邹文韬 , 司含旭 , 杨宇浩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落地式活动屋盖施工方法,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施工前准备;固定钢结构屋盖安装;轨道梁安装;台车及其他配件安装;活动屋盖弧形主梁地面拼装;活动屋盖弧形主梁整体吊装;次梁及交叉支撑的安装;结构测量矫正,本发明提出活动屋盖和建筑大门一体的活动屋盖结构及施工方法,此结构和施工方法可运用于跨度大、重量大的活动屋盖中,本设计结构对称,受力均匀,通过倒L变截面弧钢梁使屋盖和建筑的大门成一体的结构形式,上轨道梁通过起拱的方式,来缓解轨道梁的竖向受压变形,下部轨道梁在地面凹槽中,通过轨道梁地基的加固提高承载力,其中采用变截面弧形钢梁减小了钢梁本身的自重,也避免了转角处的应力集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