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959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751930.0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二次调频的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从电网区域控制偏差信号获取储能电池参数,根据储能电池参数参与二次调频的效益值,筛选储能电池参数,根据筛选出的储能电池参数参与二次调频的效果指标值,进行储能电池参数优化,增强了储能电池二次调频过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增强了储能电池的电网频率调整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了储能电池与电网机组的调频处理能力与电力能源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369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48248.6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储能电站有功功率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负荷参数以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参数;将负荷参数和电化学储能电站参数输入预先建立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得到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解集;从解集中选取最优调度方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进行调度;其中,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是基于自适应加权和法的综合考虑负荷曲线方差和储能电池使用寿命建立的;本发明基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调峰能力,构建了综合考虑负荷曲线方差和储能电池使用寿命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对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得到最优调度方案,有效提高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调峰效果,延长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3082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060441.2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纳弃风的储热‑热电联合调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热电联产机组各时段的弃风功率消纳量最大为目标获取热电联产机组各时段的修正发电出力;根据所述热电联产机组各时段的修正发电出力确定储热装置各时刻的最优储热量;控制热电联产机组各时段的发电出力为所述热电联产机组各时段的修正发电出力,储热装置各时刻的储热量为所述储热装置各时刻的最优储热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充分调动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实现弃风功率的最大化消纳,还能够兼顾相邻日之间的协调作用,实现储热装置的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0756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174182.X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在调频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站的监测数据和参与调频的电量数据;基于所述储能电站的监测数据和参与调频的电量数据与预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得到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型指标;基于数据驱动的权重优化方法,对所述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型指标设置权重得到综合评分;基于所述综合评分评价所述储能电站在调频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其中,所述监测数据,包括:调频响应情况和PCS故障情况;充分考虑储能电站在调频应用中的速度快、精确控制、双向调节能力的特性优势,更加精准地评价储能电站的调频性能,促进储能电站为系统带来优质的调频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119181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1355981.6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及系统,获取目标光伏电站及与其相邻的光伏电站的历史出力数据;基于所述历史出力数据,分别计算目标光伏电站及与其相邻光伏电站的相关性系数;基于所述相关性系数获取光伏电站样本的拟合概率集合;根据所述光伏电站样本的拟合概率集合,预测目标光伏电站的出力数据。预测出的光伏出力既考虑了光伏出力的时序性、波动性等指标,也体现了各光伏电站出力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提高了光伏出力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90991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0932946.4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时空相关性的多维时序数据的聚合方法。本发明针对含风电、光伏发电的电力系统中多能源跨季互补年/月优化调度的问题,提出采用马尔可夫决策的方法优化出风电、光伏与负荷在不同初始状态组合下的最优动作策略。从而达到在该初始状态组合条件下所选的日场景组合在数值概率分布式上最接近原始时序数据。再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抽样生成具有相关性的3×N的马尔可夫状态矩阵,将马尔科夫决策获得的最优策略与马尔可夫状态矩阵内的状态列向量组合相匹配,得到具有时空相关性的风电、光伏与负荷的聚合序列,得到符合目标地区风、光与负荷的典型功率场景,从而为系统优化调度上的年/月电量计划做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762294.4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站发电计划制定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各新能源电站的预测发电功率确定新能源电站的总限电功率;当需要对新能源电站进行限电且新能源电站的总限电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新能源电站的总限电功率和预先设定的电量交易类型供电优先级顺序,确定各新能源电站的计划发电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了新能源电站的电量交易类型,根据各场站所执行的电量交易类型的差异对不同场站制定有差别的计划发电功率,提高了计划发电功率制定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9040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467719.9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西安理工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构建光伏电站的光资源评估方法,先采样N个光伏电站的经度X、纬度Y、海拔Z和总辐射量E,然后选取其中1/3的光伏电站数据作为对改进BP神经网络准确性的测试数据,剩余2/3的光伏电站数据作为对改进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将上述数据存储在excel表格中,用xlsread函数进行数据读取,然后进行归一化,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电站运行数据存在异常,严重影响光伏发电运行规律提取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电网规划或调度运行决策,严重时可能威胁电网安全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34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25572.6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集中式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间的层次关系以及各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综合权重;其次,获取参与评价的多个集中式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相应指标信息,并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最后,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线性加权得出参与评价的多个集中式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综合评价值,比较出不同电站的优。本发明通过采用择精炼的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成评价方法,较大程度地摆脱对指标数据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80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11636.4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流下垂算法的逆变器并联组网控制装置及方法,涉及微电网、储能中以电力电子为接口的逆变器并联组网协调的控制,该装置及方法所基于的电流下垂控制器包括三相电流的解耦变换、一阶惯性环节与下垂控制环节;通过有功电流对频率下垂控制和无功电流对电压下垂控制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电流下垂控制,相对于传统功率下垂控制而言,控制起来更加简单方便,可避免电压发生突变,从而避免电流无穷大的情况,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更有利于系统的数字化实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