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913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393268.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节点电气距离的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方法。针对配电网络支路繁多、布线杂乱、难以实时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电气距离的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配电网相关数据,获取配电网中各个节点间电气距离;选择配电网中任一输入节点作为起始节点,计算各个节点与起始节点的电气距离,并将电气距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号,确定对应的节点编号;通过判别起始节点和两个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值的关系,得到各个节点在配电网中的辐射型拓扑;对得到的辐射型拓扑进行补充判定,最终得到配电网的全局拓扑结构。基于节点电气距离的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69463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392704.3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分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面向边缘网络负载均衡的电力物联网容器迁移方法,包括建立边缘网络的容器信息向量和容器部署矩阵;对边缘网络进行负载均衡检测,得到过载边缘节点列表;考虑资源利用均衡度、剩余资源均衡度、网络传输延迟以及容器迁移停机时间,建立负载均衡联合迁移代价的容器迁移模型;基于改进蚁群系统算法,根据容器部署矩阵、过载边缘节点列表和容器迁移模型,进行容器迁移。本申请可有效解决边缘节点资源有限、边缘网络明显不均衡的业务请求时空分布导致边缘节点间业务繁忙程度差异化明显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2648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811642220.9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传热学原理和管网基本理论,推导和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求解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辐射状热网模型,该模型将温度与流量解耦,将供水网络与回水网络解耦,无需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短距离管道只需求解一元一次方程,长距离管道只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且误差分析表明该模型求解精度非常高,模型简单,计算量小,且不存在收敛性问题。算例分析验证了本发明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7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63819.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考虑多能流设备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微能网群架构;(2)建立典型多能流设备模型;(3)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4)使用优化软件GAMS对步骤(1)至(3)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5)根据步骤(4)的求解结果对系统进行调度。本发明针对区域综合能源内多能流设备的不同输入输出特性,建立了考虑多能流设备运行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利用多能量流的交互,发挥能源间相互转化的优势和时空多能互补的潜力,实现系统的最优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098068.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李强 , 刘永清 , 赵峰 , 刘迪 , 李温静 , 朱红 , 闫松 , 周冬旭 , 董建强 , 王璇 , 佘文魁 , 许洪华 , 朱正谊 , 罗兴 , 李欣悦 , 汪良 , 张雪成 , 刘涓钰 , 张源超 , 陈莹 , 李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用户侧的多属性时空聚类算法,该算法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用户侧的多属性时空聚类算法,综合考虑用户侧多属性特征,利用MAST‑DBSCAN算法实现对综合能源系统用户侧的聚类。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用户的时空特性,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用户侧的时空聚类;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用户得属性特征,从时空三维拓展到多属性特征维度,通过引入Gower相似系数、Dice相似系数与欧几里得距离构建出混合属性相似计算模型来计算多个事物对象之间属性特征的相似度大小,实现了对综合能源系统用户侧的多属性时空聚类;合理设定时空阈值作为对应维度的阈值将能识别出较多的时空相邻点,从而使聚类结果更为准确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465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43584.5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电网系统。集中式方法在隐私保护和计算效率方面存在潜在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绵电网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的网络层、代理层和虚拟储能层,所述网络层包括若干节点,所述代理层包括若干代理模块,所述虚拟储能层包括若干储能组件,所述节点、所述代理模块和所述储能组件依次对应,所述节点与所述代理模块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代理模块与所述储能组件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代理模块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所述节点通过所述代理模块调用所述储能组件的储能资源。实现了电压的本地控制,同时充分发挥了海量储能的潜能。完全分布式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海量数据集中带来的计算消耗大和隐私泄露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869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954890.5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2G系统集成式滤波器建模方法,属于集成式滤波器建模技术领域,S1:集成式电感的物理建模,在多物理场数值计算工具中建立包含三维模型、材料特性、激励、温度等多种影响滤波器大小的输入量;S2:对集成式电感的参数化扫描,通过多物理场数值计算工具计算不同电流激励、温度、转子角度情况下的电感磁链、电磁振动、噪音等,得到高精度电感模型的数据基础;S3:高精度集成式滤波器模型的V2G系统中的建模方法;本发明提高了V2G系统中滤波器的精确性,提高了V2G系统模型的精确性,为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并入电网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V2G系统模型无法充分考虑集成式滤波器的非理想因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55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354866.9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用能管理与控制设备,包括监控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监控设备与控制设备配合使用,所述监控设备包括中央空调监控、照明监控、分体空调监控、集中供热监控、智能插座监控和用电计量监控,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远程控制、群组控制、定时控制、中央空调与分体空调自动控制、风速控制、水阀控制、红外控制、光照控制和集中供热监控,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基于LonWorks总线一体化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准确的监测建筑内各用电设备用能情况,便于用能情况的统计分析和用能计费,具备多种节能控制模式并可方便设置,为一体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施灵活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达到合理用能、降低能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6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300344.0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边缘计算的配电网多源数据处理和融合方法及系统,包括硬件层、数据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在硬件层实时监测配电网多源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层的边缘计算对其进行处理与分析,迅速且有效地调整能源结构与配电方式,使得更多的设备接入到配电网,且能进行可控管理,自动调整配电网的供电结构,在终端对配电网进行结构优化,将最终结果上传到应用层服务器,从而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计算压力,且监测人员可以通过云平台查看配电网状态与处理结果,帮助监测人员更加高效迅速地处理配电网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4250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68046.2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成式滤波器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V2G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蓄电池、双向DC/DC变换器、三相全桥变换器、滤波器、电网及控制系统,并同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V2G系统的集成式滤波电感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集成式电感的电磁有限元建模;S2、对集成式电感的参数化扫描;S3、计算不同电流激励、转子角度情况下的电感磁链,得到高精度电感模型的数据基础;S4、基于线性电感V2G系统电压电流谐波提取;S5、集成式滤波电感在工频转速下的谐波分析与优化。本发明降低了V2G系统中集成式滤波器引起的低频谐波,为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并入电网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V2G系统模型无法充分考虑集成式滤波器引入的低频谐波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