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6698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66958.1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直流换相安全水平的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影响直流换相安全水平的关键故障集合和关键直流逆变侧换流站节点集合,并依次对各关键直流逆变侧换流站节点进行排序;调整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并计算发电机的无功电压控制灵敏度;对m台发电机进行排序,并计算发电机的权重系数;计算发电机无功备用容量,建立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模型,并求解该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模型。本发明合理安排了动态无功设备备用容量,可有效提高直流换相安全水平;详细考虑了系统的动态特性,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备用容量,为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20170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86165.4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计及风电不确定性波动的区域电网火电调频机组配置方法,涉及一种考虑风电的火电调频机组配置方法。为了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后对系统频率稳定造成影响的问题。本发明以Mallat小波分解和重构算法为工具,进行风功率时间序列的分解和重构,基于小波多尺度的分析方法,建立秒级、分钟级风电厂功率不确定性波动的瞬时模型,给出时域瞬时表达式后,建立用于调频分析的含风电区域电网模型,基于调频分析模型,给出表征系统一、二次调频能力的表达式,基于调频能力表达式,定量分析计算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二次调频能力。本发明可以减小风功率波动造成的系统频率波动,维持系统频率稳定。本发明适用于考虑风电的火电调频机组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70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6621.6
申请日:2014-03-26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的动态短路比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交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选择换流母线作为监测对象;求取换流母线看进去的交流系统动态戴维南等值电势及阻抗;计算交直流系统的动态短路比;根据动态短路比实时判断交直流系统的强弱。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的动态短路比计算方法,通过监测交直流系统故障后系统的短路比的变化,反映故障后交流系统对直流的支撑能力。本发明可运用于电力系统在线分析控制以及离线仿真分析,利于交直流系统运行、分析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370114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06654.5
申请日:2014-01-07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直流故障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输电能力的方法,包括步骤1:依据电网的稳态电压波动值ΔV、安控切机策略和直流无功交换控制阈值获取直流输电功率值P1;步骤2:若直流送出需求功率P>P1对直流无功交换控制阈值进行优化调整;步骤3:获取对直流无功交换控制阈值调整后的电网的直流输电功率值P2;若P>P2对电网空载线路和低压电容器进行联切操作;步骤4:获取进行联切操作后的电网的直流输电功率值P3;若P>P3依据直流输电功率值P3进行直流运行。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升直流故障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输电能力的方法,能够增加直流配套电厂的发电效益,减少直流受端地区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大幅提升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0114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04942.7
申请日:2014-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交直流电网暂态电压稳定的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影响电力系统电压暂态稳定的关键故障集合和关键节点集合,并依次对节点进行排序;调整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出力,并计算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轨迹灵敏度;对m个动态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排序,并计算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中节点的权重系数;计算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建立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模型,并求解该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模型。本发明为提高多直流落点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水平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对提高大规模交直流电网暂态电压稳定裕度,建立送、受端之间畅通的电力传输通道,提升交直流输电通道输送能力,改善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均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63203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00676.2
申请日:2013-10-22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分解的农村负荷类型负荷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解农村负荷曲线,并计算农村负荷中每种负荷所占总量的比例;计算静态负荷等值参数、动态负荷等值参数和配电网系统阻抗,并结合农村负荷节点的供电区域网络拓扑数据,得到农村负荷类型负荷模型。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分解的农村负荷类型负荷建模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统计综合法的缺点,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为居民负荷站点建模,用本发明生成的负荷模型可提高电网仿真计算的准确度,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89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710423801.2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华联电力工程监理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B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5kV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榀钢结构构架和耐张绝缘子串;所述榀钢结构构架由钢构架钢梁和钢构柱构成,两所述钢构柱之间顶部设置有所述钢构架钢梁,在两所述钢构柱顶部一侧都设置有连接座;0相导线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耐张绝缘子串连接至一所述钢构柱上的所述连接座;a相导线和b相导线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耐张绝缘子串连接在所述钢构架钢梁上,且所述a相导线和b相导线均连接在所述钢构架钢梁中部位置处;c相导线两端分别通过一所述耐张绝缘子串连接在另一所述钢构柱上的所述连接座。本发明能缩小钢构架梁的宽度,并节省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7080923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710428066.4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A63B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跌落的登杆工具,包括与杆构成卡接配合的支撑杆,支撑杆整体呈折杆状结构,支撑杆的弯折处杆端设置有第一圆弧形防滑胶条,支撑杆的杆身上套设有滑杆,滑杆与支撑杆构成沿支撑杆长度方向的滑动配合,滑杆的杆端设置有第二圆弧形防滑胶条,第一圆弧形防滑胶条与第二圆弧形防滑胶条之间构成登杆的夹口,滑杆上设置有脚蹬,支撑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安全绳穿过的固定环,防坠落登杆工具对新参加工作者易掌握使用技巧,易学易懂;上杆速度快,节省时间、省力、减轻劳动强度;由于手持操作,可以与登高工具装在一起,手脚同时用力,减轻劳动强度,杆上作业比较舒适;可以实现登杆全过程不失去安全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59639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810400766.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类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协调配置方法,先分别进行私家车充电站建模和公交车充电站建模,分别得到私家车充电站选址模型和公交车充电站选址模型,然后采用免疫算法分别对私家车充电站选址模型和公交车充电站选址模型进行求解,分别得到的私家车充电站和公交车充电站的站址坐标。本发明在考虑充电站时分别对私家车和公交车建立模型选址,再协调两类电动车选址,弥补了当前其他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在考虑不同类型电动汽车选址、用户成本和充电站成本上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2531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288546.3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酒泉供电公司
Inventor: 赵龙 , 周强 , 吕清泉 , 张金平 , 张健美 , 张珍珍 , 张睿骁 , 刘丽娟 , 龙虹毓 , 李彬 , 关涛 , 江栗 , 魏明奎 , 王琦 , 姚振兴 , 盖晓平 , 雷俊
IPC: H01M50/242 , H01M50/24 ,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机箱本体,该机箱本体上端设有第二卸力组件,该机箱本体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卸力组件,所述机箱本体包括箱体;所述第一卸力组件包括卸力盒,所述卸力盒通过减震组件与箱体相连;所述第二卸力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柱设置在箱体上端,所述支撑板滑动的设置在支撑柱外壁,所述支撑板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支撑柱外壁;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当挤压力触碰到卸力盒时,卸力盒产生形变,从而达到卸力的作用,再通过减震组件进一步的对电池进行卸力,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减少电池爆炸几率,有效的防止电池爆炸对人体产生的二次伤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