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445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76142.5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复杂声环境的变电站噪声源分离方法,利用传声器、数据采集卡以及计算机构成噪声数据采集系统并检测变电站原始声信号;采用小波包分析算法对原始声信号进行频段分解,从中滤除环境噪声;设计通带梳状滤波器,通带频率为50Hz及其倍频频率,对小波包分解后的噪声信号低频段进行处理,提取出本体噪声信号;相应地,设计阻带梳状滤波器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包含电晕噪声在内的冷却装置噪声;基于谱减法语音增强技术,对电晕与冷却装置混合噪声进行分离,完成变电站主要声源噪声分离过程。本发明满足站内各主要设备噪声源水平提取需求,对于提高变压器噪声水平检测以及噪声源特性研究的准确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691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40383.6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抗强噪声影响的配电网宽频干扰溯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电压关联矩阵、待估计量向量及三相谐波电流向量;利用电压关联矩阵、待估计量向量及三相谐波电流向量建立参数估计方程,对参数估计方程进行处理建立变权重最小二乘表达式;针对变权重最小二乘表达式进行迭代求解参数,计算第k次迭代产生的残差向量;若残差向量在容差范围内,则输出本次估计的谐波下的线路参数,获取各个节点的自阻抗和对地导纳,利用模糊逻辑法获取谐波位置指数,将谐波位置指数输入到去除异常值的统计参数计算器中,获得去除异常值以后得序列值,计算门槛值,滤除低于门槛值的谐波位置指数,判断干扰源所在的节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41854.0
申请日:2024-10-31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6/904 , G06T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量化分析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当前技术成熟度评价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改进量化分析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法。一是通过改进TRL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厘清电氢耦合技术成熟度发展历程程及发展趋势。二是建立电氢耦合多元化技术基础参数数据雷达图对比方法,量化直观对比技术发展差异。通过多元化技术基础参数数据及发展潜力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规模化发展绿氢产业的最优技术选择。本发明以一种全流程的评估方法将电制氢技术发展历程与技术成熟度发展阶段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使得能以更加全面,更加直观的理解电氢耦合技术发展差异,能够有效为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做铺垫。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1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79395.3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Q10/0639 , G06Q10/0637
Abstract: 一种能源站规划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系统,基于规划类评价指标的评价维度和运行类评价指标的评价维度,获取规划类评价指标和运行类评价指标;确定规划类评价指标和运行类评价指标的方向;计算具有相同方向的评价指标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若任一评价指标的原因度等于零,则删除该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原因度非零时,当任一评价指标的中心度大于设定阈值时,保留该评价指标,当任一评价指标的中心度不大于设定阈值时,则删除该评价指标;以保留的规划类评价指标和运行类评价指标,构成能源站规划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避免指标选取出现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86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1551082.0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配电室火灾应急抢修方法及系统,基于混合增强虚拟场景,结合当前应急场所设备运行状态和应急机器人获取的现场实时数据,在火情险情下能够清晰设备之间的层次和关联等情况,通过对比该场景设备运行历史数据,推理判断目前险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根据系统库内抢险知识,给出应急抢险策略及提示,为应急抢险作业提供指导,实现电力设备事故环境下的应急事故快速抢修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2119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403953.9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B60L58/10 , B60L58/24 , H02M7/5387 , H02M1/14 , H02P27/06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充电电压脉动抑制的集成充电系统及温控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接入单相交流电源的不控整流桥。不控整流桥的正极通过第一模式切换开关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A相绕组的中性点连接。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B、C相绕组中性点通过第二模式切换开关连接A相绕组的中性点。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的接线端与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动力电池并联在三相逆变器的输入端。第二模式切换开关用于将B、C相绕组与三相逆变器的两组半桥重构为有源滤波器,对输出侧的电压脉动进行抑制,以将单相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对动力电池充电。本发明能够检测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温度并提升充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0163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010187522.2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3 , G06F18/241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与负荷密度指标法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包括:S1:将电力负荷根据用电类型进行分类并确定每类负荷的影响因素;S2:利用FCM聚类算法,将每类负荷再细分为几个小类并求出每一小类的聚类中心矩阵;对于给定的待预测地的特性指标,求出与小类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取欧式距离最小的一小类样本作为训练样本;S3: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极限学习机算法的回归模型,将选好的训练样本带入模型,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负荷密度作为模型的输出;S4:将求出的各类负荷密度乘以小区的面积可得每个小区的负荷值,结合每个小区的同时系数求出规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56)对比文件李杰.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极限 学习机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制造业自动化.2019,第41卷(第1期),正文第154-157页.刘业峰;王婷.基于GRA-LSSVM密度法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方法研究.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第1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6197.3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4 , H02J3/00 , H02J13/00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碳演进区域能源互联网能源管控方法及系统,涉及能源管控技术领域,包括:实施数据融合,将能源数据整合至数据平台;构建综合能源网络模型,进行网络韧性评估,并结合实时数据实施风险预警;计算碳排放,执行针对性优化策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反馈进行策略调整。本发明提供的零碳演进区域能源互联网能源管控方法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韧性,降低了因各种故障和外部因素导致的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通过实施有效的碳减排策略,达到了环保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为操作员提供了实时的风险预警和策略调整建议,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能源供应系统,使得系统的预测和决策更为准确,提高了能源管控的效率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72462.4
申请日:2022-11-23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微网群系统的韧性评估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负荷恢复模型对中断的能源微网群系统进行恢复,采用故障遍历法,基于韧性指标体系量化恢复的能源微网群系统的韧性水平,所述韧性指标体系包括元件脆弱性指标、微网韧性指标和微网群韧性指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对能源微网群系统全局韧性水平评估更加精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992959.2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光储荷运行模态切换的配电网调频方法及系统,通过搭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进而构建频率安全事件触发下的光储荷协调控制策略,上层协调切换模块决策光储荷单元的模态切换及最优模态组合策略,下层调度控制模块基于上层协调切换模块信息,根据功率调节量以及频率调节需要,调节光储荷单元的功率,构建以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动态调度模型,使得当电网遭遇频率偏离额定值时,调频过程中,通过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层控制架构,实现智能切换配电网光储荷的运行模态,调节其功率输出,使得电网频率维持稳定的同时尽可能使调度成本最小,进一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