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76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713799.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新 , 聂京凯 , 韩钰 , 姚德贵 , 金文德 , 邱宁 , 张嵩阳 , 张燕秉 , 肖伟民 , 陈晓刚 , 魏明磊 , 杜鹏宇 , 刘主光 , 陈秋 , 王斌 , 王广周 , 宋国升 , 樊超 , 田一 , 朱全军 , 孔晓峰 , 马光 , 祝志祥 , 杨富尧 , 王广克 , 刘晓圣 , 何强 , 侯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噪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包括顶部支撑框架和外周支撑框架,其中所述外周支撑框架包括多个外周横梁和多个外周立柱,所述外周立柱固定于基础平面上,所述外周横梁与所述外周立柱交叉连接,所述外周横梁和/或所述外周立柱与所述顶部支撑框架连接;吸隔声组件;防振组件,包括第一防振件和第二防振件,所述第一防振件间隔所述外周横梁与所述外周立柱地设置于二者的交叉连接处,所述第二防振件间隔所述顶部支撑框架与所述外周支撑框架地设置于二者交叉连接处。其中第一防振件可避免外周立柱向外周横梁传递振动,第二防振件可避免外周支撑框架向顶部支撑框架和吸隔声组件传递振动,从而避免因振动而产生二次噪声的情况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4068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27376.5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2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9/0814 , G01R29/08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制电路板瞬态共模电磁干扰测试方法,除了监测所述印制电路板整体对外界干扰的响应外,还监测所述印制电路板中单个芯片对外界干扰的响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印制电路板瞬态共模电磁干扰测试方法,可以在电子设备瞬态共模电磁干扰测试中,获得特定芯片的输出波形,方便分析干扰机理和骚扰的传输特性。通过交叉测量方法将测量误差移除,同时解决了在测试中由于印制电路板地电位在干扰施加过程中随之发生变化造成测量效果重复性较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822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1371949.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的回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六氟化硫的回收系统,该系统设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该控制方法通过在第一工作模式的负压回收达到设定压力阈值时,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正压回收,通过膜分离模块对六氟化硫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并进行六氟化硫回收率的监测,在回收率降低时通过控制压缩机提升输出与输入的气体压缩比,并在气体压缩比提升至设定压缩比阈值时控制尾气阀门减小开度,提升分离膜的两侧压差,从而提升六氟化硫的回收率,有利于减少六氟化硫向大气中的排放量,降低六氟化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861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69905.1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遥感影像的输变电工程环水保地物信息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着梯度方向,比较选取点前后的梯度幅值;设定两个阈值分别为高阈值和低阈值;进行判断,若选取点位于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的点或选取点梯度幅值大于高阈值,则认定选取点为边缘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遥感影像的输变电工程环水保地物信息提取方法,沿着梯度方向,比较该点前后的梯度幅值,设定两个阈值,在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的点,或该点梯度幅值大于高阈值,可以认为是边缘点,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82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71949.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的回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六氟化硫的回收系统,该系统设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该控制方法通过在第一工作模式的负压回收达到设定压力阈值时,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正压回收,通过膜分离模块对六氟化硫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并进行六氟化硫回收率的监测,在回收率降低时通过控制压缩机提升输出与输入的气体压缩比,并在气体压缩比提升至设定压缩比阈值时控制尾气阀门减小开度,提升分离膜的两侧压差,从而提升六氟化硫的回收率,有利于减少六氟化硫向大气中的排放量,降低六氟化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9586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27407.0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B09C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净化系统,属于土壤净化技术领域,包括主支架、热源管道、第一风机、太阳能加热机构和土壤净化机构。主支架;热源管道设于主支架的顶部,热源管道的进气端连接有用于向热源管道提供空气的第一风机;太阳能加热机构包括平行设有主支架上的两个弧形轨道以及滑动设于两个弧形轨道上的太阳能弧形反光板,太阳能弧形反光板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热源管道上,用于加热流经热源管道内的空气;土壤净化机构连通热源管道的排气端,借助通过热源管道的高温空气用于净化土壤。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污染土壤净化系统,无需使用燃烧清洁燃料加热气体的方式,而是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9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299254.2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状态枚举法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所述可靠性评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系统按照功能结构划分成7个子系统;步骤2:根据步骤1中子系统的内部特性,获得其可靠性参数;步骤3:根据7个子系统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利用串并联模型对各子系统进行组合,得到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状态的逻辑表达;步骤4:通过步骤3的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状态的逻辑表达得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930781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209070.2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电站混合电磁干扰模拟的电力设备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接地面板上放置绝缘支架,并在绝缘支架上放置被测电力设备;将多种干扰信号发生器连接在被测电力设备的电源端口和/或信号端口上;至少选择两种干扰信号发生器向被测电力设备施加电磁干扰信号,使得被测电力设备受到混合电磁干扰;观测被测电力设备在混合电磁干扰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本发明能够真实有效的模拟变电站电力设备所实际受到的混合电磁干扰,利于电力设备的抗扰能力的准确考核。
-
公开(公告)号:CN210110499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21252544.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新 , 聂京凯 , 韩钰 , 姚德贵 , 金文德 , 邱宁 , 张嵩阳 , 张燕秉 , 肖伟民 , 陈晓刚 , 魏明磊 , 杜鹏宇 , 刘主光 , 陈秋 , 王斌 , 王广周 , 宋国升 , 樊超 , 田一 , 朱全军 , 孔晓峰 , 马光 , 祝志祥 , 杨富尧 , 王广克 , 刘晓圣 , 何强 , 侯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噪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包括顶部支撑框架和外周支撑框架,其中所述外周支撑框架包括多个外周横梁和多个外周立柱,所述外周立柱固定于基础平面上,所述外周横梁与所述外周立柱交叉连接,所述外周横梁和/或所述外周立柱与所述顶部支撑框架连接;吸隔声组件;防振组件,包括第一防振件和第二防振件,所述第一防振件间隔所述外周横梁与所述外周立柱地设置于二者的交叉连接处,所述第二防振件间隔所述顶部支撑框架与所述外周支撑框架地设置于二者交叉连接处。其中第一防振件可避免外周立柱向外周横梁传递振动,第二防振件可避免外周支撑框架向顶部支撑框架和吸隔声组件传递振动,从而避免因振动而产生二次噪声的情况出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