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937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1016990.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9D175/04 , C09D5/08 , C09D7/61 , C09D7/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高导热防腐漆,其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包含成膜物质、去离子水、分散剂、消泡剂、多效助溶剂、复合增稠剂和高导热添加物;所述B组分包含至少一种水性固化剂和助溶剂B;所述高导热添加物为碳基导热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导热防腐漆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所述水性高导热防腐漆。本发明通过在水溶性成膜物质中加入高导热添加物,从而提高了防腐漆的导热性能;通过在水溶性成膜物质中加入多种助溶剂,实现了高导热添加物在漆膜内分布均匀的良好成膜效果,进而实现了优异的导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651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70308.9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臻 , 张雨龙 , 莫娟 , 王卫东 , 沈鸿冰 , 樊宝珍 , 房正刚 , 刘蕊 , 李毅刚 , 赵伟博 , 易盼 , 马裕超 , 李想 , 徐金 , 冯国巍 , 刘玉杰 , 王宪 , 王文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充电输出过压、反接、过热及短路保护电路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压敏电阻、Vin输入端、Gin输入端、Vout输出端和Gout输出端;其中,所述Vin输入端接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一端;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Vout输出端;所述Gin输入端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Gout输出端;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接所述Vout输出端,另一端接所述Gout输出端;所述Vin输入端和Gin输入端连接被保护的充电电源;所述Vout输出端和Gout输出端连接被保护的充电目标。本发明采用的电子元器件输出过压、过载、过热等阀值设置灵活,反接、短路时不会损坏元器件,在故障消失后可自恢复,高温条件下也能有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5416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4882.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式降噪模块和降噪墙体。该板式降噪模块为空腔板;所述空腔板上设有缝隙,所述空腔板内设有片式降噪部件。本发明提供的板式降噪模块是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模块化的板式窄带噪声降噪模块,缝隙使得声波入射至空腔板腔体内,入射至空腔板腔体内的部分声波与片式降噪部件共振,而耗损声能,实现降噪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9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7307.0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与通信共享的系统,包括:天线设备固定于电力铁塔的塔身上;供电电缆固定于电力铁塔的主材上,一端连接天线设备,另一端连接通信机房中的直流电源分配单元;天线设备的接地接口与电力铁塔的主材之间通过第一接地线缆连接;通信机房的接地排通过接地引下线与通信机房接地网连接;电力铁塔的主材通过接地引下线与电力铁塔接地网连接;电力铁塔接地网与通信机房接地网通过水平连接导体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雷电击中高压线路或高压电力线路故障时,铁塔上流过的雷电流或故障电流不对通信基站设备造成损坏,以及通信基站对天线设备供电出现漏电情况时,铁塔上流过的漏电电流,不会威胁运检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1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354543.9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与电力铁塔连接装置的确定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通讯设备的重量和铁塔主材(1)与水平面的夹角;根据通讯设备的重量和铁塔主材(1)与水平面的夹角,计算连接夹具(2)和连接横杆(3)的参数;根据连接夹具(2)和连接横杆(3)的参数,确定连接夹具(2)和连接横杆(3)的规格;其中,通讯设备通过连接横杆(3)与连接夹具(2)连接,连接夹具(2)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与电力铁塔的铁塔主材(1)连接;本发明不仅提高了计算准确度,且准确高效的得到了连接装置各部件的规格,保证连接夹具在挂载通信设备的作用下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544595.9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腐涂层散热效果测试装置及测定方法,包括:温控系统、热媒系统和散热系统,散热系统表面设置有涂料涂层,涂料包括待检涂料和标准涂料,温控系统与热媒系统连接,热媒系统置于所述散热系统内并基于所述温控系统设置的温度为散热系统提供恒温;所述温控系统对比在相同时长内分别涂覆待检涂料和标准涂料时温控系统加热热媒系统所消耗的电量,得到待检涂料与标准涂料散热性能差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防腐涂料在测试散热效果优劣方面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施方便的优点,测量后对比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587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53480.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行业输电线路架空导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节能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节能线材,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03~0.06%的Zr;0.05~0.15%的Er;0.002~0.02%的B;Fe≤0.1%;Si≤0.05%;(Cr+Mn+V+Ti)≤0.005%,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本发明通过优化在铝合金的添加元素,添加Zr、Er、B等合金化元素,并通过控制Zr、Er、B等各合金化元素的含量,可使铝合金线材兼具高电导率、高强度、高耐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27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86275.1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板单元,包括墙板框、一张或多张外墙板和一张或多张内墙板;所述墙板框为钢制的封闭框体结构,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墙板框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墙板框连接;多块所述墙板单元能够依次相连。通过墙板框对平行设置在墙板框两侧的内墙板和外墙板进行支撑,墙板单元安装时无需在立柱横梁之间安装檩条,将墙板框安装到位即可,节约了施工时间,提升了施工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由多个预制加工形成的墙板单元依次相连形成,实现了墙体的免檩条安装,方便快捷,能够有效节省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83957.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层防腐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密封外壳、试样支架、环境调节系统和传感器;所述环境调节系统和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试样支架的周围,所述环境调节系统通信连接外部电脑,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外部电脑,所述试样支架用于放置待测试样;所述环境调节系统用于根据电脑发送的控制指令调节单独试验或任意组合试验中密封外壳内的一种或多种环境变量的值,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单独试验或任意组合试验过程中密封外壳内环境变量的实际值并将所述环境变量的实际值传输至电脑;该装置能够从多方面对防护涂层性能进行环境变量的影响的测试,实现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变压器涂层防护性能与老化失效机制的定量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328468.X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5/10 , C09D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料包括A组分(由下述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得:水性环氧固化剂4.7~5份,分散剂0.4~0.5份,消泡剂0.1~0.2份,助溶剂1号3.7~4.0份,助溶剂2号3.7~4.0份,粉料1号0.4~0.5份,粉料2号0.59~0.65份,高导热防腐添加物1~5份,填料11~16份,锌粉44~48份)和B组分(由下述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得:水性环氧乳液19~22份,高导热防腐添加物0~5份,去离子水0~1.2份)。本发明提供的涂料环保、高导热和防腐性能优异,大大改善了变压器的散热性能,增强了输变电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