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钠与碳层双包覆的镁掺杂氟代磷酸铁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254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6202.9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钠与碳层双包覆的镁掺杂氟代磷酸铁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镁掺杂氟代磷酸铁钠材料以Na2FexMgyPO4F为内核,内核表面包覆有磷酸钠层,最外层为导电碳层,其中Fe为+2价,0.05≤y≤0.10,x+y=1。本发明通过过量加入磷源和钠源的方式,一次球磨实现表面磷酸盐富集,通过预烧结生成熔融磷酸钠包覆在预烧结颗粒表面,提升材料循环性能;通过高温烧结实现碳层包覆,用于提升电子导电率。一次球磨加烧结的方式,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磷酸钠与碳双包覆层,能减少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副反应,改善了由于材料本征电导率较低而导致的放电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

    一种基于含氟磷酸盐添加剂的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09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48923.5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含氟磷酸盐添加剂的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它是涉及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使用商用电解液的锂金属电池的稳定性差、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将锂盐和含氟磷酸盐添加剂干燥,其中含氟磷酸盐添加剂为一氟磷酸锂、二氟磷酸锂、氟磷酸亚锡和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二、再将酯类添加剂加入到混合酯溶剂中,得到酯基混合溶剂;三、将锂盐和含氟磷酸盐添加剂加入到酯基混合溶剂中搅拌,得到基于含氟磷酸盐添加剂的锂金属电池电解液。采用该电解液、以镍钴锰酸锂NCM811为正极、以锂为负极组装电池,在0.5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75%~80%。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00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68249.1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王家钧 赵伟

    Abstract: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称取一定质量的前驱体,通过球磨机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封闭容器中并抽真空;随后通入一定量的含氮元素气体,并密封容器;对密封容器进行升温加热、保温烧结、降温后,得到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2)无负极固态锂电池通过采用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作为电解质,硫化锂粉末作为正极,氮化锂作为补锂剂,与集流体组装形成。

    一种基于冷冻透射X射线的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8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25791.0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一种基于冷冻透射X射线的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电池表征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池模具、金属壳体、冷冻单元、隔热单元及支座;电池模具可拆卸安装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盖板背面,金属壳体的四周内壁设有双层保温层,位于金属壳体内壁四周的双层保温层内均设有凹槽,隔热单元填充至凹槽内,冷冻单元的液氮导流管与金属壳体底部连通,金属壳体中心设有射线穿过孔一,电池模具中心设有射线穿过孔二,冷冻单元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金属壳体内腔中;支座上端与金属壳体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测试前,将组装后的包含有射线穿过孔三的原位测试电池安装在电池模具上,并使三个射线穿过孔中心线重合,用于透射X射线。本发明用于对扣式固态电池电化学分析。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0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8249.1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王家钧 赵伟

    Abstract: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称取一定质量的前驱体,通过球磨机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封闭容器中并抽真空;随后通入一定量的含氮元素气体,并密封容器;对密封容器进行升温加热、保温烧结、降温后,得到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2)无负极固态锂电池通过采用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作为电解质,硫化锂粉末作为正极,氮化锂作为补锂剂,与集流体组装形成。

    一种多硫化物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76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0094.3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一种多硫化物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称量单质硫和硫化锂材料,加入有机溶剂,加热搅拌后,得到多硫化物溶液;加入适量导电剂,搅拌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真空烘箱中,真空加热后,得到干燥粉末;称取干燥粉末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球磨后,得多硫化物复合正极;使用上述多硫化物复合正极、上述电解质材料及锂或锂合金负极组装全固态电池;该方法通过利用多硫化物的可溶特性,提高了活性材料在导电剂表面分散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活性材料的电子传导。同时,减少了导电剂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减少了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全面提高了固态电池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与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334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23279.0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与终端设备。该正极材料包括内核和设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的材料包括M1xM2yO,其中M1为Ti、Ta和Zr中的至少一种,M2为Nb、Mg和Al中的至少一种,x和y的比值小于1;内核中含有M1和M2,且内核中的M1和M2的原子比大于1。该正极材料通过在内核表面形成主要由M1xM2yO组成的包覆层,同时,内核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晶格中掺杂有M1和M2,可缓冲电解质和正极材料之间界面处的化学电势差,减少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界面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固态硫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30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49909.X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一种固态硫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附着光热转换材料三维集流体的制备、原位聚合浆料的制备、光热转换固态硫正极的制备、亲锂/钠型三维负极的制备、一体化固态“金属‑硫”电池的制备。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固态硫正极包含附着光热转换材料三维集流体和嵌入其内的原位固化的聚合物硫材料,可以通过光热转换效应实现固态“金属‑硫”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同时亲锂/钠型三维集流体和固态电池的一体化制备,降低了枝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极大缓解了电极界面之间的非连续接触,降低了固态电池的内部应力,进而极大提升固态“金属‑硫”电池的循环能力,将推动高比能、长续航固态“金属‑硫”电池的进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