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频激励调控活性组分的活化水制备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5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82604.6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频激励调控活性组分的活化水制备装置和方法,涉及活化水制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中控模块、双频电源模块及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中控模块,用于产生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双频电源模块,与中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产生并输出双频激励信号;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与双频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双频激励信号通过高压放电反应生成活性组分不同的等离子体活化水。有效的控制了离子与气体分子/水离子的碰撞过程,从而能够根据用途调控等离子体活化水中ROS和RNS的组成占比,实现了抗微生物及控制植物代谢和发育的效果。

    一种等离子体活性水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42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106042.2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活性水发生装置,涉及等离子体活性水领域,所述等离子体活性水发生装置包括:气水混合可调供应装置、反应净化腔室和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反应净化腔室的内部设置至少一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的两端固定在反应净化腔室的侧壁上;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二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输出端的电压;气水混合可调供应装置用于向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喷洒不同气水流量不同气水比例的气水混合物;气水混合物经过等离子体发生电极组放电后,生成等离子体活性水。本发明能实现即时生产、即时使用且活性可调的等离子体活性水的制备。

    一种面向冲压发动机的微波金属基颗粒协同辅助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3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14028.3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冲压发动机的微波金属基颗粒协同辅助燃烧方法,冲压发动机带有燃烧室,方法包括:将所述设定粒径的金属基颗粒喷注至所述燃烧室;金属基颗粒在燃烧室内呈空间稳态分布;向燃烧室内馈入微波;金属基颗粒吸收微波,温度升高,得到多个升温区;金属基颗粒在微波的作用下,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得到多个助燃区,多个升温区和助燃区协同作用提高燃烧内的火焰燃烧速度。本发明无需在燃烧室内放置激励装置,可以避免流速损失,同时在微波作用下,金属基颗粒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层,等离子体层中的自由电子会加速与中性粒子的碰撞,以促进微波场能量吸收,进而金属基颗粒表面温度升高,促进火焰燃烧速度。

    一种离子风推力装置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0647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10557953.3

    申请日:2020-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风推力装置。本发明在离子风推力器的上游增加多级电离增强装置,多级电离增强装置在电离增强电源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临近空间气体的流动输运作用下进入离子风推力器,提高了离子风推力器的电离区带电粒子密度,消除了原有离子风推力器的电离区带电粒子密度极限,克服了传统离子风推力器电离密度极限对离子风推力器性能的限制性,并且增加了与中性气体分子的能量传递,使更多的中性气体分子能够参与到离子风推力器的工作中,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离子风推力器的性能。

    一种离子风推力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0647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57953.3

    申请日:2020-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风推力装置。本发明在离子风推力器的上游增加多级电离增强装置,多级电离增强装置在电离增强电源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临近空间气体的流动输运作用下进入离子风推力器,提高了离子风推力器的电离区带电粒子密度,消除了原有离子风推力器的电离区带电粒子密度极限,克服了传统离子风推力器电离密度极限对离子风推力器性能的限制性,并且增加了与中性气体分子的能量传递,使更多的中性气体分子能够参与到离子风推力器的工作中,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离子风推力器的性能。

    一种基于电场影响火焰根部的闭环负反馈调节避免燃烧室产生共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36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0604.4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场影响火焰根部的闭环负反馈调节避免燃烧室产生共振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热声振荡、避免燃烧室产生共振的方法。面向避免系统产生共振破坏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抑制燃烧室热声振荡的扬声器主动控制技术无法适应高温高压环境、作动频率不足的技术途径。本发明基于电场影响火焰稳定性的原理:利用闭环负反馈PID自动控制系统,调整电场的强度,使得火焰热释放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燃烧室压力振荡频率,使得压力振荡频率与燃烧室声场固有频率错开,避免燃烧室产生共振,消除系统破坏的可能。

    一种气体流动环境下利用多上下游电极强化等离子体放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6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04626.8

    申请日:2018-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H1/24

    Abstract: 一种气体流动环境下利用多上下游电极强化等离子体放电的方法,它涉及一种脉冲放电的增强方法。本发明利用气流的输运作用,将1级至n-1级放电产生的含能粒子输运至2级至n级,提高了2级至n级的初始含能粒子浓度,利用含能粒子的预电离作用,当下一次放电脉冲来临时,2级至n级放电强度明显提升,且放电强度沿着气流的方向逐渐增强至饱和;通过调节n-1电极与n电极的间距,匹配带电粒子寿命,能够得到最优的输出放电强度。当输入气流v为恒定气流时,通过改变电极结构或调节放电频率f的方式对输出放电强度进行反馈调节;当输入气流v为时变气流时,通过调节放电频率f的方式对输出放电强度进行反馈调节,以实现放电的增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