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8124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82374.2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30B25/20 , C30B29/04 , C23C16/27 , H01L29/16 , H01L29/167
Abstract: 本发明的氮硫共掺杂n型半导体金刚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技术领域。氮硫共掺杂n型半导体金刚石材料是以HTHP或CVD方法生长的金刚石单晶为籽晶,在籽晶上生长有N-S共掺杂的金刚石单晶外延层;氮、硫掺杂浓度为1015~1017/cm3。制备中使用H2S或SO2作为S源,N2或NH3为氮源,通过CVD生长样品,制得N-S共掺杂金刚石单晶材料,该材料具有n型导电特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掺杂方式,得到稳定的浅能级n型金刚石单晶材料,解决了目前n型金刚石材料施主能级深,载流子浓度低、迁移率小、电阻率高等难题,满足电子器件制作要求,实现高性能金刚石基电子器件的制备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0804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90033.2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制备模具控制装置,属于SOFC发电的技术领域。其结构有:母模模具(1)、上公模模具(2)、下公模模具(3)组成的电解质单轴模具;气囊上板(5)、气囊下板(6)、环形气囊(7)、气泵(8)组成的电解质腔体深度驱动部分;电解质腔体深度传感器(15)、腔体深度数字显示器(11)组成的电解质腔体深度控制部分;电解质平整支杆(12)、电解质平整旋纽(13)、电解质平整滑板(14)组成的粉体平整部分。本发明的模具控制装置能减小并精确控制电解质粉料的厚度,制得厚度0.5mm以下的电解质,电解质腔体(4)内粉料分布均匀,烧结后不开裂不变形。具有更好的致密性和更高的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7192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282366.7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纳米金刚石与二氧化钛空心球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二氧化钛呈空心球状态,纳米金刚石粒呈现为颗粒状吸附在二氧化钛空心球表面,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金刚石的处理、强碱溶液的配制、高压釜中密封反应、煅烧等步骤。制备的产物晶粒尺寸小、结晶性好,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的存储密度与传输速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8959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39308.5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8/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5 , H01M8/126 , H01M2008/1293
Abstract: 本发明的掺纳米金刚石粉的氧化钐掺杂氧化铈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技术领域。电解质的组分是Sm2O3、CeO2、Ce2O3和纳米金刚石粉,纳米金刚石粉占Sm2O3、CeO2和Ce2O3质量和的1%~2%。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加入纳米金刚石粉合成掺纳米金刚石粉的氧化钐掺杂氧化铈电解质粉体,再用干压法制成电解质片1400℃下烧结。本发明通过在氧化钐掺杂氧化铈电解质材料中掺杂纳米金刚石粉,从而使晶粒尺寸增大,同时增加铈离子Ce3+的含量比例,两者共同促进氧空穴浓度增加,导致增大离子迁移率,从而导致单电池功率的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741116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40025.4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3C16/27 , C23C16/56 , B01D17/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刚石网及其分离油水混合物和转移液滴的应用,属于材料表面浸润性质应用的技术领域。金刚石网由金属网衬底与金刚石涂层构成;金刚石涂层是连续的CVD金刚石膜,并经过氢终止或氧终止表面处理;金属网衬底是微米孔径尺寸的铜网、钛网或不锈钢网。本发明金刚石涂层具有优良的耐强酸强碱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当涂层表面为氢终止时体现为超疏水性,同时具有超亲油性,当涂层表面为氧终止时体现为亲水性,氢终止或氧终止表面能够相互转换,因此可以在任何酸碱度条件下实现高效油水分离和液滴转移;油水分离或液滴转移后的金刚石网经清水清洗后,可重复多次使用,性能没有任何变化,具备了自清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768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69568.4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48 , C01B32/26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板栗壳衍生多孔碳球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用途,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生物质碳材料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本发明以板栗壳为碳源,在水热过程中添加纳米金刚石,以氯化钾为活化剂合成了由板栗衍生的多孔碳球和纳米金刚石的复合材料,该材料展示出了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优良的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兼容性好,具有较大的工业化生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2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53148.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锌离子电池电解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以纳米金刚石和二甲基亚砜作为电解质添加剂,用于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性能。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在二甲基亚砜中加入纳米金刚石,得到纳米金刚石/二甲基亚砜电解质添加剂,提升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应用纳米金刚石/二甲基亚砜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锌负极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将纳米金刚石/二甲基亚砜作为锌离子电池添加剂时,所组装的对称电池,不对称电池,和全电池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较高的库伦效率,良好的可逆比容量与保持率。以纳米金刚石和二甲基亚砜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提升了锌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和工业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79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05787.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32/10 ,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 C01B32/21 , C01B25/4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氟化碳为基底纳米金刚石为结合点的三维Li1.5Na1.5V2(PO4)3/NDs/CFx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得到的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时,展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0mA g‑1电流密度下进行20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162mA hg‑1;在1000m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1000次循环后仍达到显著的96mA hg‑1,具有长循环稳定性和高容量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容易放大等优点,有望未来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35737.4
申请日:2024-05-22
IPC: G01N27/416 , G01N27/3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亚甲基蓝的硼掺杂金刚石纳米线阵列电化学传感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制备的技术领域。在制备硼掺杂金刚石纳米线阵列结构时,刻蚀过程中的金薄膜形成金纳米颗粒充当掩膜,得到纳米线阵列结构。该电极大的表面积提高了电化学表面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亚甲基蓝的检测灵敏度。在6.0×10‑8‑10×10‑6mol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可以实现1.6×10‑9mol L‑1的低检测限。硼掺杂金刚石纳米线阵列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和稳定性,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可批量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256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45109.5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3C14/18 , G01N27/30 , C23C14/35 , C23C14/58 , C23C16/27 , C23C16/503 , C23C16/511 , C23C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壬基酚的镍/多孔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制备的技术领域。在制备镍/硼掺杂金刚石多孔结构时,高温下金属镍在惰性气氛中形成镍纳米颗粒并不断刻蚀金刚石,得到多孔结构,该电极大的表面积提高了电化学表面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壬基酚的检测灵敏度。在1×10‑8‑10×10‑7mol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可以实现0.63×10‑8mol L‑1的低检测限。镍/硼掺杂金刚石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可批量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