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293894U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620108981.6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短路的直流输电系统单调谐交流滤波器装置。在电容器组单臂最底部两层之间直接采用上下直连式。且在电容器组的底部两侧A、B处增加支撑绝缘子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现有单调谐交流滤波器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解决了由于交流滤波器电容器组接线不合理而导致的鸟类停留造成电容器短路的问题,从而保障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本实用新型简便、美观,空气间隙绝缘满足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4030589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270454.6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交直流电压信号混合加权型低压限流装置,其特点是将广域测量系统所采集到的直流系统受端附近区域内关键节点处的交流电压信号与直流电压信号按照不同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然后将得到交直流电压混合加权信号作为低压限流单元的输入,从而使得直流功率的恢复不仅依赖于直流电压,而且考虑到了受端交流系统关键节点处电压恢复的情况。该种低压限流装置不仅能克服AC-VDCOL对直流故障不敏感的缺点,而且克服了DC-VDCOL不能根据受端交流系统电压恢复状况而调整直流功率的缺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交直流系统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3911484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62193.3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控制敏感因子的最优无功补偿多馈入直流输电装置,其特点是利用电压控制敏感因子来衡量多馈入直流输电装置中各受端交流系统的强弱及各条直流输电装置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将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水平的位置,从而得到基于电压控制敏感因子的最优无功补偿多馈入直流输电装置。利用电压控制敏感因子来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布点,不仅考虑到了对本地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考虑到了无功补偿装置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其他节点处影响,从而使整体上对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最优,经济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96842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610911741.4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提高电压源换流器与弱交流电网交换功率稳定性的锁相方法,其中包括2个部分:弱电网条件下无穷大母线电压的估计、利用锁相环锁相。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提高电压源换流器与弱交流电网交换功率时的稳定性的锁相方法,可以提高利用电压源换流器向弱交流电网输送功率,或弱交流电网利用电压源换流器向外输出功率时电压源换流器和若交流电网组成的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潜在不稳定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电压源换流器的利用效率,从而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968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610911742.9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VSC(电压源换流器)与弱交流电网交换功率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包括:双闭环控制中外环控制的非线性控制律;用于消除非线性控制律中存在的静态误差增加的积分控制律;通过上述非线性控制律和积分控制律构成双闭环控制的外环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利用电压源换流器向弱交流电网输送功率,或弱交流电网利用电压源换流器向外输出功率时电压源换流器和弱交流电网组成的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潜在不稳定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电压源换流器的利用效率,从而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573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1388306.3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交直流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得到系统动态模型;根据系统动态模型中的系统状态矩阵,得到不同直流传输功率下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灵敏度;判断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灵敏度是否为正值,若是,减小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以使振荡阻尼比增大;若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灵敏度为负值,增大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以使振荡阻尼比增大;其中,VSC‑HVDC系统相关参数包括VSC‑HVDC系统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VSC‑HVDC系统换流站输出无功功率和VSC‑HVDC系统换流站直流电压。本发明公开的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优化方法能够计及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的交流系统的状态量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影响,从而使改善小干扰稳定性的准确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6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1267854.0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经风电场并网VSC‑HVDC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风电场的有功出力模型和计及换流器损耗的VSC‑HVDC的数学模型;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基于Kantorovich距离的场景削减策略模拟风电功率的不确定性,根据所述风电场的功率模型获取有限个风电场景集;采用内点法对所述有限个风电场景集和所述计及换流器损耗的VSC‑HVDC的数学模型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得到输出变量的数字特征。本发明公开的含经风电场并网VSC‑HVDC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获得准确的输出变量的数字特征,计算过程复杂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含经风电场并网VSC‑HVDC的最优潮流计算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09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90282.X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东辉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电网扰动最大频率偏差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电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系统暂态仿真计算时,需要大量详细的电网数据,才能计算出组团分区后电网频率的稳定水平,使得暂态仿真计算的周期较长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暂态仿真模型在电网扰动后发电功率的偏差值PUNB;获取负荷模型的电力负荷频率特性参数K以及负荷模型的总负荷量PL;获取频率限制控制器模型的限制参数PHVDC;统计发电机组模型的一次调频功率输出值Q;根据PUNB、K、PL、PHVDC以及Q,进行暂态仿真计算,得到最大频率偏差△f。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交直流电网扰动最大频率偏差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403779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19466.0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海南电网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时序蒙特卡罗模拟的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方法。本发明提出了接纳能力分析模型,可分析新能源接纳能力的限制因素,如调峰调频,线路潮流约束等,根据不同限制因素导致的新能源弃电量,可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本发明建立了基于时序蒙特卡罗模拟的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框架,考虑了运行方式变化,负荷波动,新能源波动,水电出力安排,元件故障,机组检修等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可为规划人员提供新能源弃电量,新能源发电量,新能源接纳能力值等评价指标,本发明按照充分利用水电水量的原则对水电出力进行安排,充分发挥水电的调峰作用,相比之前的评估方法更加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63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549068.0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直流送出的孤岛电网频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于多直流送出的孤岛电网,由于故障造成系统频率升高或降低,首先启动第一道防线,利用直流系统频率限制功能对系统频率进行控制;2)频率超出发电机调速器频率动作死区,则启动第一道防线中另一个措施:发电机调速器一次调频控制;3)频率超出49.0~50.6赫兹范围,启动第二道防线:按照控制方法切除发电机或负荷;4)频率超出50.6赫兹,启动第三道防线,高周切机保护切除发电机组;5)频率超出51.5赫兹,则发电机过速保护动作,切除发电机组。本发明可作为大规模多直流送出的孤岛系统频率稳定的实际控制方法,投入电网生产运行,也可应用到相关研究的仿真计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