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857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87200.5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陶瓷材料由包含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得到:烧结助剂、石墨烯、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锆和水;所述石墨烯占总物料质量的9%~13%,所述总物料包括烧结助剂、石墨烯、氧化锌、氧化铝和氧化锆;所述烧结助剂、氧化锌、氧化铝和氧化锆的质量比为0.25~0.35:0.03~0.05:0.5~1.5:0.15~0.20。本发明通过调控石墨烯与烧结助剂、氧化锌、氧化铝和氧化锆之间的质量比来实现提高材料导热性、降低电阻率。

    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NOx转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7076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156939.7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NOx转化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气体扩散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层、集流体和催化层;所述扩散层包括导电炭黑和聚四氟乙烯;所述扩散层的孔隙率为5~15%;所述催化层包括聚四氟乙烯、全氟磺酸树脂和钙钛矿结构材料;所述催化层的孔隙率为38~60%。本发明提供的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扩散层具有大量的气体孔道,NOx可以穿过扩散层与催化层材料相接触,在催化层中钙钛矿材料的催化作用下,NOx被直接分解还原,不需额外添加还原剂;由于催化层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气体传输孔道强化NOx的扩散传质,因而表面活性位点多,氧空穴浓度高,NOx还原活性好,对NOx的转化效率高。

    一种使厚电镀凹印版辊表面镀膜均匀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562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387278.9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使厚电镀凹印版辊表面镀膜均匀化的方法,在每个版辊的阳极的四角分别放置一块锯齿形挡板以改变电力线的分布;减少钛阳极网篮数量和减少钛阳极网篮之间的接缝:将原来使用的每侧5个钛阳极网篮,改为每侧2个钛阳极网篮使单侧只有一个接缝以解决因为钛阳极网篮接缝而引起的对应版辊的镀层相对偏薄的问题;在单侧两钛阳极网篮的情况下,将两边钛阳极网篮的接缝错开,以解决接缝处版辊的镀层相对偏薄的问题。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改造阳极挡板和改变钛阳极网篮的位置对电力线的分布进行调正,能够改善版辊镀铜的均匀性,保证后续电雕刻过程的效果,使镀铜均匀性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种利用退铬膜液使废弃版辊无损伤退铬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562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87269.X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退铬膜液使废弃版辊无损伤退铬膜的方法,室温下利用浓度为2.25mol/L的KOH溶液,在电流密度为2A/dm2的电解槽内进行退铬反应30-40min,实现快速退铬膜。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利用环保无损伤退铬膜液,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实现版辊无损伤退铬膜,达到废弃版辊再利用的目的。

    一种电化学还原CO2制甲酸的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1164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3643.1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还原CO2制甲酸的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粉末状导电炭黑加入无水乙醇至完全浸没,加入聚四氟乙烯乳液,水浴并搅拌至成团状物后将其辊压成膜,即为扩散层膜;2)将铜网经除油、酸洗、镀锡、干燥后,得到镀锡铜网集流体;3)将扩散层膜覆盖在镀锡铜网集流体上,辊压后切割成形,放入马弗炉中3400C煅烧20-30min,即可制得目标物。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CO2电化学还原反应CO2的传输路径及方式,强化CO2扩散传质;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制得的气体扩散电极机械强度高,CO2的电还原效率高,适于CO2电化学还原的工程化应用。

    一种曝气环节溶解氧控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482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119900.2

    申请日:2022-0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环节溶解氧控制系统与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第一水质传感器组测量曝气池内污水的水质参数,泥质传感器测量曝气池内污水的污泥浓度,鼓风机风量计测量鼓风机的鼓风量,两个第二水质传感器组分别测量进水口和出水口处污水的水质参数,鼓风机房控制系统将这些参数输入活性污泥1号模型,输出曝气池溶解氧初设值,进而利用曝气环节溶解氧浓度自抗扰控制器计算当前状态下曝气池溶解氧浓度调节值,最后采用构建的鼓风功率预测模型获得鼓风机运行功率设定值,并根据鼓风机运行功率设定值调节鼓风机的鼓风量,实现曝气池溶解氧浓度的控制。本发明能够主动的实时预测并补偿溶解氧浓度,提升了曝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

    一种烧结台车机尾近红外测温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6574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800457.0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台车机尾近红外测温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短波近红外多光谱成像仪采集烧结矿层断面的温度分布图像;温度分布图像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为1.0um波段的温度分布图像,第二图像为0.8um波段的温度分布图像;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计算相对辐射数值;根据相对辐射数值计算温度值。本发明在矿床尾部断面采用短波近红外多光谱成像仪进行辐射测温。短波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在具有高清晰的空间分辨率同时,又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对于高运动速度的目标对象,可以同时获得空间信息和光谱多波段信息,通过对光谱多波段信息的分析,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温度信息,进而实现对运动烧结床表面矿层的高空间分辨实时测温。

    一种曝气环节溶解氧控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4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19900.2

    申请日:2022-0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环节溶解氧控制系统与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第一水质传感器组测量曝气池内污水的水质参数,泥质传感器测量曝气池内污水的污泥浓度,鼓风机风量计测量鼓风机的鼓风量,两个第二水质传感器组分别测量进水口和出水口处污水的水质参数,鼓风机房控制系统将这些参数输入活性污泥1号模型,输出曝气池溶解氧初设值,进而利用曝气环节溶解氧浓度自抗扰控制器计算当前状态下曝气池溶解氧浓度调节值,最后采用构建的鼓风功率预测模型获得鼓风机运行功率设定值,并根据鼓风机运行功率设定值调节鼓风机的鼓风量,实现曝气池溶解氧浓度的控制。本发明能够主动的实时预测并补偿溶解氧浓度,提升了曝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17911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1367291.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有机溶剂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类离子液体混合,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以步骤(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为电解质溶液,以导电材料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利用恒电位法在工作电极的表面制备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制得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均匀,还原程度均一,还原程度可控,可重复使用性好,有利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实际生产应用。

    一种曝气过程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61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79871.8

    申请日:2020-12-15

    Inventor: 于晗 杨赫 于宏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曝气过程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根据获取的当前时刻的污水水质参数信息、活性污泥泥质参数信息以及鼓风机风量信息,采用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自适应控制模型,计算下一时刻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调节目标,并根据下一时刻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调节目标,确定下一时刻鼓风机的出风量;其中,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自适应控制模型是根据PSO‑BP神经网络和活性污泥1号模型构建确定的;本发明能够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的曝气过程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其稳定性和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