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540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43433.X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21D9/00
Abstract: 一种高水压超长距离大断面隧道液氮冻结系统及盾构盾尾刷快速更换方法。该系统包括液氮储罐、主闸阀、供液管、分配器、配液管、冻结管、集气管、排气管、测温孔、冷排管,液氮储罐与装有主闸阀的供液管连接,供液管分两路分别与分配器连接,每个分配器分8-10个支路,每个支路通过配液管与一组串联冻结管连接,每组最后一根冻结管与集气管连接,通过集气管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将汽化氮气排放至空气中,冷排管前端与配液管连接,末端与集气管连接,同时提出了盾构盾尾刷快速更换方法,本发明适合于高水压超长距离大断面盾构隧道盾尾刷快速更换工程,具有形成冻结壁速度快,强度高,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34720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39520.5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双刃球齿滚刀及其布置方法,其结构是双刃滚刀外径17寸即432mm,在盘形滚刀的刀圈上设有球齿,所述的刀圈采用平刃式,球齿的直径为30mm刀圈的厚度t不小于30mm;所述的球齿采用半球形,球齿在刀圈平面上的外径为30mm;为提高球齿的破岩效率,球齿不宜布置的过密或过疏,球齿的中心距60mm;球齿间的净距为30mm,球齿突出刀圈的高度为15mm;双刃滚刀中两把刀具的间距d为80mm-120mm;刀圈的硬化处理:堆焊耐磨保护层;球齿采用硬质合金,硬度控制在HRC52-55。优点:提高耐磨性能50%,掘进速度25%,使刀盘上的刀具受力均匀、磨损趋于一致,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26441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43636.7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材重组材及秸秆复合板材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竹材重组板材;气干、分离、破碎、干燥、分选制备竹材重组材及秸秆复合板材;施胶、铺装、预压、热压、冷却、裁边、砂光、制成半成品;切割半成品,粘上竹材重组材板。本发明将我国蕴藏量丰富的竹子和秸秆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到板材中,降低了纯粹由竹片制作的竹材重组材板的造价,增强了纯粹由秸秆制作的板材的力学性能,用途更加广泛,竹材重组材位于外层,力学性能好,秸秆部分作为夹心层存在,秸秆的范围可以更加广泛,可以涉及到所有植物、农作物的叶、秆、茎等,甚至所有木质材料碎屑或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704622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22706.6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RP、混凝土、空心原竹圆柱梁,包括FRP管(1)、混凝土(2)和空心原竹筒(3),空心原竹筒(3)要对称均匀地分布在空心圆柱截面内。根据结构承担荷载的实际情况适当在混凝土里面布置FRP筋或钢筋。本发明充分利用了3种材料(或4种)的特点,将我国蕴藏量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到土木建筑结构构件中。该种柱子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经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并且施工工序简单,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中的受压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942885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82515.7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RP-竹-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竹材(1)、FRP筋(21)或FRP布(22)、混凝土(3)和连接件(4)四部分,共同组成FRP-竹-混凝土组合梁;其中:FRP筋(21)或FRP布(22)位于竹材(1)的中下部截面内或底部,承担拉应力,混凝土(3)位于竹材(1)的上部或中上部的两个侧面,承担压应力,混凝土(3)通过连接件(4)与竹材(1)紧密相连。本发明充分利用了3种材料的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原竹梁的截面惯性矩,从而有效提高了原竹梁构件的刚度,具有自重轻、承载力大、刚度大、抗扭能力强、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等优点,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中的受弯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3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1910392423.5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2D3/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冻结施工后冻土融化所导致的地层沉降,无需在联络通道上部及两侧预注浆,也无需在冻结后进行补偿注浆;(2)本发明所述系统及方法工期短,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530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916851.0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长水平冻结孔防偏斜钻进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孔口装置、钻机、钻杆、鸭嘴楔型钻头、测斜仪和泥浆循环系统,孔口装置为钻杆导向并密封孔口;钻杆兼作冻结管,通过梯形丝扣内管箍并在钻杆连接处采用对接焊头连接;在鸭嘴楔型钻头后设置有线测斜探棒,连接测斜仪实时显示偏斜并利用鸭嘴楔型钻头定向纠偏;泥浆循环系统与钻机连接,钻进时循环冲洗液,钻进至设计深度后充填注浆。本发明所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对地层扰动小,通过预补偿、优选钻具和钻进中实时纠偏保证超长水平冻结孔的偏斜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地层条件配置不同配比的冲洗液护壁防止超长钻孔坍塌,确保超长距离水平冻结施工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9913.3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坡面植被覆盖率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涉及植被率覆盖测量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COCO数据集和斜坡影像语义分割网络构建预训练模型,并利用训练集中所有的植被样本图像对预训练模型进行模型迁移,得到迁移学习模型;将植被样本图像输入迁移学习模型,得到评估结果;基于评估结果,计算评估系数;在评估系数满足预设系数阈值后,输出坡面植被覆盖情况图像分割模型;将采集的目标坡面图像输入至坡面植被覆盖情况图像分割模型,得到坡面植被分割结果;基于像素点定量表征坡面植被分割结果,得到坡面植被覆盖率并输出。该方法利用较少的植被样本图像,即可构建出能够输出较精确的坡面植被覆盖率的坡面植被覆盖情况图像分割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15060.X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移动式隧道台车的盾构管片全方位精准变形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位于可移动式台车,盾构管片变形检测装置,位于环形支架上的固定液压支撑装置和移动液压支撑系统,操作平台,远程调控系统;变形检测装置测定管片错台位移数据并传输给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将管片位移数据与液压支撑系统数据传输给远程调控系统;远程调控系统通过数据进行隧道建模并远程调控移动液压支撑系统和固定液压支撑系统实现精准点位施力来约束管片位移;本发明采用一体化自动系统,运作效率高,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以及工作时间,构建隧道模型与精准调控液压支撑装置,实现全方位精准测量与精准调控一体化,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8392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30210.0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前预加固的上下叠交隧道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叠交段的下部区间隧道施工,并对所述的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S2:对所述的下部区间隧道顶部的土体进行二次深孔注浆加固,形成二次深孔注浆加固区;S3:对叠交段的上部区间隧道底部土体进行盾构机内超前预注浆加固,形成盾构机超前预加固区;S4:在所述的下部区间隧道内架设伸缩支撑组件进行加固;S5:施工叠交段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的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和二次注浆加固。本发明的叠交隧道的加固结构,通过下部区间隧道二次深孔注浆加固、上部区间隧道盾构机内超前预加固,可以有效地控制上下区间隧道的变形与地表沉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