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8643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900093.8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固土CFG桩复合地基及施工方法,步骤包括:a.将桩管压入地基;b.同时向桩管内注入微生物菌液,使微生物菌液向桩管周围的地基扩散;c.将微生物菌液抽出并将胶结溶液注入桩管,使胶结溶液扩散到桩周地基,并与微生物菌液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结晶,胶结松散的砂土或粉土;d.重复步骤b、c直至桩周土满足加固要求;e.边灌注水泥粉煤灰碎石边拔管成桩;f.铺设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微生物固土CFG桩采用微生物菌液和胶结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对桩周土进行固化,提高桩周土强度,防止在成桩的过程中出现缩颈、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而且被固化土体能与桩联合承载,有效提高单桩的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2741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82262.X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聚半乳糖联产L-乳酸的方法,配置发酵培养基,按照发酵培养基体积5~1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45~55℃静置发酵48~120小时,发酵结束后经固液分离收集清液,即为含有低聚半乳糖及L-乳酸的溶液。本发明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所用微生物是GRAS菌株,用于制备低聚半乳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发酵所产低聚半乳糖为功能性低聚糖,是优良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在医药保健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酵所产L-乳酸光学纯度高,是聚乳酸合成的主要前体,市场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685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39023.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精胺处理杂交鹅掌楸‘南林‑金森E1号’提高转化效率的方法,涉及植物遗传转化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的利用精胺处理杂交鹅掌楸‘南林‑金森E1号’提高转化效率的方法,包括:将良种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液中进行侵染后分别进行共培养、筛选培养后接种于添加精胺的抗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遗传转化效率提高的转基因阳性愈伤;将转基因阳性愈伤进行植株再生,最终获得遗传转化效率提高的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植株。最终得出结论:侵染10min、共培养3d、抗生素延迟筛选14d是最佳的转基因条件;100mg/L精胺处理能够改善良种愈伤状态,提高良种转化效率,缩短转化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1735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0649256.0
申请日:2020-07-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向土体水热迁移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传热测试阶段装置和土样切片阶段装置,所述传热测试阶段装置由土筒、试验土、温度传感器、加热板、透水石、多孔底板、盖板等组成;所述土样切片阶段装置由土筒、试验土、顶土器、切土器等组成;本发明可以开展土体一维向水热迁移规律的试验测定,能够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进行局部加热试验,切样测试并观察距加热面不同距离位置处的温度及含水率状况,分析一维向的水热迁移规律;可用于模拟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金属刀盘结泥饼后因摩擦生热产生高温,影响开挖面土体性质而加速泥饼生成,为解决刀盘结泥饼这一常见工程难题,获得盾构泥饼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提供一种测试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1097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29221.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莓实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NL20W,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1年03月17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245。本发明的莓实假单胞菌作为生物催化剂合成乳糖酸,可以提高乳糖酸的产量、得率和产率,同时,菌株不需要成本昂贵的培养基,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效果优于以昂贵的LB培养基的培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433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10597707.3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化土壤的芽孢杆菌菌剂及其使用方法,施工简便,可实现低成本固化土壤,其特征在于该菌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如下:a.将巴氏芽孢杆菌(Bacillus pasteurii)冻干粉活化得到菌种1;b.将菌种1接种至液体培养基2中进行适应性培养,得到菌种3;c.将菌种3接入装有液体培养基2的种子罐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种子液4;d.将种子液4接入装有液体培养基2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5;e.对发酵液5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6;f.将菌粉6与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制备得固化土壤的芽孢杆菌菌剂;g.将固化土壤的芽孢杆菌菌剂与待加固土壤搅拌均匀,静置12h,然后往待加固土壤中注入胶结溶液,静置24h,完成土壤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1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65720.4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比在土体局部非连续状态下电渗减黏效果的测定装置与测试方法,由玻璃筒、吊环、限位块、木架、微型摄像头、接线木塞、吊带、电极贴片、凹型导电槽、通电线、导电插头、土体、土箱、电源、电极板和拉力计共同组成,在玻璃筒底部对称布置电极贴片,试验开始前将通电线一端的导电插头插入试验所需的凹型导电槽,另一端连接于电源负极,并将电极板连接于电源正极,在一定的通电时间后,通过拉力计施加的拉力使玻璃筒与土体分离,测定在电渗作用下的土体黏附力大小。采用在玻璃筒底部对称布置电极贴片能够便于对比在不连续土体中电渗减黏效果的差异,是研究电渗在土体局部非连续状态下对土体黏附力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86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37025.0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体-结构界面加热对土体温度影响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加热系统和测试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由加热灯、金属底板、贴片式温度传感器、上盖板、吸热层、侧壁、陶瓷灯座以及螺丝组成;所述测试系统由土箱、土温度传感器以及土组成;本发明可以开展土-结构接触界面的加热对周围土体温度影响规律的试验测定;可用于模拟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金属刀盘因摩擦或系统水循环传热造成的局部土体温度升高、加速刀盘表面土体硬结成饼的影响,为解决土体-结构界面升温对土体加热硬化规律的量化判定提供一种测试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5274166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10882262.X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聚半乳糖联产L‑乳酸的方法,配置发酵培养基,按照发酵培养基体积5~1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45~55℃静置发酵48~120小时,发酵结束后经固液分离收集清液,即为含有低聚半乳糖及L‑乳酸的溶液。本发明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所用微生物是GRAS菌株,用于制备低聚半乳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发酵所产低聚半乳糖为功能性低聚糖,是优良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在医药保健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酵所产L‑乳酸光学纯度高,是聚乳酸合成的主要前体,市场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819262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24719.7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17/14 , E01C3/04 , E02D3/12 , C09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拜耳法赤泥路基的处理方法及应用方法,属于道路工程领域。该方法采用机械翻耕的方式将铺设的拜耳法赤泥路基与包含巴氏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液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然后采用多轮注浆的方法向其提供营养液和胶结液。本发明独创性地采用“机械翻耕+注浆”的方式使巴氏芽孢杆菌、赤泥、胶结液三者充分的混合接触,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在赤泥孔隙中生成碳酸钙结晶胶结填充赤泥颗粒,实现对赤泥的固化。固化后的赤泥可用于公路路基填筑工程,具有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及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此外,本发明方法还可以固定赤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可实现对赤泥的多渠道、大规模资源化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