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0204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451440.2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普鲁士蓝膜生物电极的检测电路,包括主芯片、LMP91000芯片、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三芯屏蔽线、连接器、普鲁士蓝膜生物电极传感器、基准电源,所述主芯片与所述LMP91000芯片相连接,所述LMP91000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基准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通过所述三芯屏蔽线与所述连接器相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普鲁士蓝膜生物电极传感器相连接,所述LMP91000芯片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三芯屏蔽线之间均设置有屏蔽层。本发明实现了对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及抗干扰能力强的普鲁士蓝膜生物电极传感器的电流信号进行稳定传输,将电流信号转化为一定比例的电压信号进行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532979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0910030757.4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可控,可以多只电极同时制备,具有良好的大规模生产前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底电极进行表面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电极固定在气溶胶沉积箱中;配制阴离子溶液和KCl水溶液,及阳离子溶液和KCl水溶液,两者具有相同的浓度;所述阴离子溶液为K4Fe(CN)6或者K3Fe(CN)6溶液,所述阳离子溶液为FeCl3或者(NH4)2Fe(SO4)2溶液;将配置好的阴离子溶液和KCl溶液装入超声雾化器中,超声雾化成气溶胶后,通入气溶胶沉积箱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阳离子溶液和KCl水溶液超声雾化成气溶胶后通入气溶胶沉积箱中反应若干时间,得到普鲁士蓝修饰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7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98909.4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酵过程中底物浓度在线检测的智能反馈补料的控制系统,通过生物传感分析仪对生物反应器内底物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串口通信传输给上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系统读取计量称提供的生物反应器重量数据,并根据底物浓度数据自动计算底物消耗速率,预测下一监测时间点底物浓度数据,将其与预设的补料目标浓度进行比较。当下一监测时间点需要补料时,系统将所需补料液体积数据传输给蠕动泵,蠕动泵根据指令自动将补料液泵入生物反应器内,从而完成发酵过程的反馈补料。本系统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依据经验进行发酵过程补料的弊端,提高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576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8402.2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25B11/075 , C25B11/085 , C25B11/054 , C25B1/02 , C25B1/50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析氢和分解活性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步骤如下:将金属盐溶解于水中,并搅拌均匀作为电解质,接着以碳毡作为基材,外加2~5V的电压,电化学沉积后,将得到的电极进行清洗、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入次磷酸钠,干燥后得到的电极进行煅烧,再清洗、干燥,得到磷化物负载的析氢电极;再将乙醇、全氟磺酸型聚合物水溶液混合,并加入分解活性氧催化剂,最后将磷化物负载析氢电极放入到催化剂溶液中,在摇床中振荡后干燥,即得。本发明的电极显著提升了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中H2的产生速率,同时有效的阻止了金属离子的溶出,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电合成体系固定二氧化碳产聚羟基丁酸酯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44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1318441.7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C09D11/03 , C09D1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苯二酚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苯二酚同分异构体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过渡金属盐与碳源复合前驱体的裂解反应制备封装金属颗粒的氮掺杂碳管用于提升电化学传感性能;并将高性能纳米材料与导电油墨混合,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检测芯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能力。该检测芯片制备过程简易可控,易于实现规模化、产品化生产,基于该芯片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实现真实水样中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快速响应,准确辨别不同苯二酚的浓度信息,填补了目前市面上单酚物质检测产品的空白,极大提升了水体苯二酚污染物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40648.2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27/26 , D04H1/728 , D04H1/4382 , D04H1/4334 , G01N33/58 , G01N33/543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自支撑式纳米纤维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电纺聚酰胺(P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自支撑式纳米纤维膜PA/PANI‑CNTs的制备,基于PA/PANI‑CNTs的Aβ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所构建的电化学Aβ适配体传感器的检出限为30 fg/mL,线性范围为0.1 pg/mL‑110 ng/mL,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该适配体传感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警和疾病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筛选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扩展为各种靶标分析物的精确分析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7599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39892.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PES膜改性方法、PES膜及在去除内毒素中应用,所述改性方法基于膜表面处理方法和化学改性手段,通过席夫碱/迈克尔加成反应,大大增加PES膜表面的氨基,提高PES膜的表面正电荷,具有高效节能,操作方便,过程易于控制、便于放大与集成等优点。改性后的PES膜一方面对原始PES膜表面进行电正性改性,大大增加膜表面正电荷,可用于静电吸附作用去除静脉输注类药物中存在的内毒素;另一方面表面引入大量氨基或羟基等易与内毒素脂多糖分子结合的基团,可通过分子作用力将内毒素固定在膜表面进行去除,从而保证了改性膜可在更广泛的pH范围内进行内毒素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2856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611335.7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H02P8/00 , G01F23/2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微量移液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高精度柱塞泵、自动化摇臂、嵌入式系统、步进电机、液位检测板、胶管、移液针。嵌入式系统发出脉冲控制步进电机和高精度柱塞泵,实现移液针的二自由度运动,以及对液体的取样和打样。本发明通过分阶段变速度控制方法实现高精度微量取样;通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液位反馈系统,实现移液针液下打样,从而减少针尖挂液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612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59160.9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膜分离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多孔膜在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富集及原位培养联合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采用抽滤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多孔膜,然后经脱水缩合反应在其表面引入羧基,通过羧基改性处理以提高膜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制备的多孔分离膜,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与培养过程相结合,实现了对全血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无损的分离富集。本发明预先通过裂解液去除红细胞,对于相似尺寸的白细胞可通过染色进行区分,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分离培养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直接转移至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避免了细胞在复杂的处理过程中损失或失活。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65902.6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CN)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凝血酶动态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普鲁士蓝/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裂解制备了高性能普鲁士蓝衍生物/碳纤维复合材料,极大提升了电化学传感性能,基于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传感印刷芯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质和电子传递能力。该检测芯片制备过程简易可控,易于实现规模化、产品化生产,基于该芯片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实现真实血清样本中凝血酶的快速识别和动态响应,填补了目前市面上凝血酶动态检测产品的空白,极大提升了凝血指标的检测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