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0326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1510539.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IPC: C07C211/61 , C09K11/06 , H10K50/11 , H10K50/12 , H10K8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苯基乙烯衍生物以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三苯基乙烯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式(1)所示。本发明的三苯基乙烯衍生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发光效率和低驱动电压,且可以实现高掺杂比例工艺而不降低器件效率。#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70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04648.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 广州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二聚体AIE荧光免疫层析试剂卡及其应用,所述试剂卡包括衬底和衬底上依次设置的样品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所述结合垫上含有生物素标记的D‑Dimer抗体1#、AIE荧光微球同时标记的D‑Dimer抗体2#与二硝基苯酚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所述D‑Dimer抗体1#和D‑Dimer抗体2#识别D‑Dimer抗原的不同表位;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含有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线和包被有二硝基苯酚多克隆抗体的质控线。所述试剂卡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在D‑二聚体定量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6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04482.2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 广州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的聚集诱导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试纸条包括底板和在底板上依次搭接的样品垫、结合垫、分析膜和吸水垫;所述结合垫上包被有生物素标记的生长分化因子‑15第一抗体和荧光微球标记的生长分化因子‑15第二抗体;所述分析膜上设置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链霉亲和素。本发明的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为50 pg/mL)、检测范围宽(50~30000 pg/mL)、检测快速(8 min出结果)等特点,能够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中GDF‑15的含量,有助于早期发现微小心血管损伤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04650.8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 广州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胎盘生长因子荧光免疫层析试剂卡及其应用,包括衬底和衬底上依次设置的样品垫、结合垫、缓冲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结合垫上含有生物素标记的PLGF抗体1#、AIE荧光微球同时标记的PLGF抗体2#和二硝基苯酚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PLGF抗体1#和PLGF抗体2#识别PLGF抗原的不同表位;硝酸纤维素膜上含有包被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线和包被有二硝基苯酚多克隆抗体的质控线。所述试剂卡稳定性好,能够准确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和全血样本中PLGF含量,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04648.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 广州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二聚体AIE荧光免疫层析试剂卡及其应用,所述试剂卡包括衬底和衬底上依次设置的样品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所述结合垫上含有生物素标记的D‑Dimer抗体1#、AIE荧光微球同时标记的D‑Dimer抗体2#与二硝基苯酚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所述D‑Dimer抗体1#和D‑Dimer抗体2#识别D‑Dimer抗原的不同表位;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含有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线和包被有二硝基苯酚多克隆抗体的质控线。所述试剂卡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在D‑二聚体定量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85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36757.7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聚合包覆的聚集诱导发光磁性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聚集诱导发光磁性编码微球包括AIE聚合物微球及磁性颗粒;所述AIE聚合物微球为AIE分子通过原位聚合包覆法包埋在空白聚合物微球内部得到,所述原位聚合包覆法中AIE分子用量为空白聚合物微球用量的0.01‑10wt%;所述磁性颗粒通过铁盐的原位沉淀法沉积于AIE聚合物微球表面,所述原位沉淀法中铁盐用量为空白聚合物微球用量的3‑30wt%。本发明聚集诱导发光磁性编码微球的流式荧光信号的CV值及流式FCS的CV值均小于10%,编码峰≥10重;为编码元素增加一种重要的荧光材料,为蛋白质生物芯片核心原材料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44983.X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IPC: G01N33/68 , G01N33/577 , G01N33/546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E磁性编码微球和AIE纳米微球的免疫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基于AIE磁性编码微球和AIE纳米微球的免疫检测试剂包括抗体‑1标记的AIE磁性编码微球和抗体‑2标记的AIE纳米微球。本发明将抗体‑1标记的AIE磁性编码微球和抗体‑2标记的AIE纳米微球加入含对应抗原的待测溶液,反应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经过磁吸分离,获得编码峰和荧光定量检测浓度。本发明利用AIE磁性编码微球的高区性和AIE磁性编码微球定量检测的信号放大作用,实现在多重标志物复杂样本中长线性范围检测;为多重标志物免疫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检测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423069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11480215.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集诱导发光(AIE)微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聚合物功能微球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无水乙醇介质中,加热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反应液A组份;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E荧光粉末溶解到苯乙烯单体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B组份;将B组份滴加到A组份中,惰性气体气氛下搅拌反应,得到AIE微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本发明制备的AIE荧光微球单分散性良好,粒径范围2.0~4.0微米。该AIE荧光微球经LED封装制备得到的LED光源器件具有发光亮度更高、光谱半峰宽更宽、色坐标理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488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97928.9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苯基乙烯衍生物以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以本发明提供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开启电压低、蓝光色纯度高。#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55025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15877.5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AIE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第一反应容器、第二反应容器、第三反应容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外套设有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第三反应容器内设置有超声波探头;第三反应容器还设置有磁力搅拌装置,其中,第一反应容器的容积大于第二反应容器的容积;所述超声波探头伸入所述第三反应容器内部;连通管组件,连通管组件连通储液罐组件、反应容器组件,以形成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其中,第一流路依次连通第一储液罐、第一反应容器、第三反应容器,第二流路依次连通第一储液罐、第二反应容器、第三反应容器;第三流路依次连通第二储液罐、第三反应容器。如此,本申请解决了纳米颗粒生产中精度难以控制和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