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6920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15031.2
申请日:2010-10-20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并联型储能装置抑制电力系统联络线功率振荡的方法。该方法以与储能装置所在母线相连的联络线的功率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测量放大环节,隔直环节,移相环节后得到储能装置的等效电导,再用等效电导乘以机端电压的平方得到储能装置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储能装置的变频器通过给定的功率值产生指定的有功功率注入到电网,从而抑制联络线上的功率振荡。本发明不依赖远方通信,控制器结构简单,可靠,容易整定控制器参数,安装300MW的储能装置可以抑制振幅约为1400MW的功率振荡。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58844.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受端交流故障下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直流电压站进行被动能量回收,使其站内电容被动充电至第一预设值并保持,期间控制交流开关断开与合闸,以及控制耗能装置投入与退出;控制直流电压站进行能量释放,使其电容能量下降至额定值;在直流电压站被动能量回收期间,控制交流电压站进行主动能量回收,使其站内电容主动充电至第二预设值并保持;在直流电压站电容能量下降至额定值时,使交流电压站的电容能量下降至额定值。本发明可用较小的经济代价解决由海上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受端交流故障引起的功率盈余问题,抑制直流过电压,同时大幅减小对通讯系统与耗能装置的技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4739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11469518.4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H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避雷器参数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在已知避雷器应满足的技术性能指标前提下,根据避雷器阀片的参数,通过预设避雷器柱数,确定避雷器串联阀片数,进而逐步确定避雷器的最大吸收能量、直流参考电压等电气参数,并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避雷器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形成“给定指标‑设计参数‑仿真验证指标‑调整设计参数‑验证指标”的闭环。通过闭环迭代校核,即可输出满足性能指标的避雷器阀片型号和避雷器参数,并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进一步校核型号和参数的合理性,形成了一种规范化的高压直流避雷器参数设计方法,可简单、快捷地确定避雷器的合理参数,对指导直流输电工程避雷器参数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87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0630952.0
申请日:2016-08-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充电型双向直流断路器,包括并联的辅助支路和主支路,其中辅助支路由第一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器件阀组串联而成,主支路由单相不可控整流桥和电容‑机械开关电容串联支路组合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直流断路器,主支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电容串联支路反向并联联接而成,其中一个电容串联支路由机械开关、直流电容和二极管阀组串联而成,另一个电容串联支路结构与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元件相同,接线方式相反。本发明还公开了对上述直流断路器进行故障隔离以及快速重合闸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可避免目前直流断路器的直流电容与线路电感容易形成电感‑电容振荡的缺陷,而且其开断直流故障电流稳定可靠,可实现快速重合闸。
-
公开(公告)号:CN10857428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437107.0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之翰 , 向往 , 林卫星 , 文劲宇 , 孙仕达 , 曹帅 , 俞恩科 , 姚良忠 , 汪洋 , 李世强 , 胡文侃 , 杨波 , 李琰 , 陶以彬 , 曹远志 , 王志冰 , 刘艳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电大规模汇集与外送的混合型换流器MMC-PLUS的无功优化及故障穿越方法,包括计算MMC-PLUS系统的无功构成;利用混合型换流器MMC的无功输出能力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选用使用机械式投切无功补偿装置进行额外无功补偿;设计直流故障检测、隔离、恢复方法。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混合型换流器中MMC的无功输出能力,减小了无功补偿装置总量;利用MMC吸收机械式投切无功补偿设备产生的无功差额,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并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发明提出的直流故障隔离与重启动策略,可以令MMC-PLUS系统迅速隔离直流故障,并在故障后快速恢复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914772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61731.0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 H02J3/36 , H02M7/49 , H02M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直流输电系统,该输电系统其包括位于送端的相控整流器和位于受端的自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或者包括位于送端的自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和位于受端的相控整流器。其中,送端与第一交流系统在送端交流母线处连接,受端通过交流变压器与第二交流系统在受端交流母线处相连,所述相控整流器和自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端口通过对应的直流输电线路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混合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可以解决相控换流器不能连接弱交流电网、易出现换相失败的问题;或可以直接与风电场相连,不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使得混合型输电系统能以最小的代价便具备直流故障隔离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427243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110335121.8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风电场和常规电厂联合并网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两个整流站和一个逆变站,所述风电场联接至其中一个整流站的交流母线侧,所述常规电厂联接至另一个整流站的交流母线侧,所述逆变站联接至负荷中心,且所述两个整流站和逆变站对应的直流母线通过直流输电线路联接在一起,即构成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本发明不需要在风电场附近建设配套的常规电厂,对与风电场联合的常规电厂的地理位置无任何要求;相比于交流电网并网的方式,本发明不需要风电场附近的本地交流电网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相比于风电场经电压源型直流输电并网的方案,可以采用目前技术成熟的特高压换流技术,单回双极线路输电功率可达6400MW及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539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1810555582.8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电双极柔直电网的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控制方法,包括:1通过FPC,使风力发电机出口频率稳定;2若WFMMC和GSMMC检测直流电压跌落低于设定值,则转3,否则继续进行检测;3换流器故障则转步骤4,直流短路故障则转步骤5;4将故障换流器退出运行,耗散电阻通过分级投入策略确定投入大小,消耗原先故障极换流器承担的功率;5将定直流电压GSMMC和两个WFMMC均设为零直流电流控制,定功率GSMMC维持不变,通过降低定直流电压GSMMC直流调制比Mdc,降低直流电压;当耗散电阻装置检测WFMMC直流侧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晶闸管导通,通过耗散电阻消耗故障期间风电能量。本发明实现了无闭锁穿越直流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613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1399632.X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柔直并网的交直流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方法,系统主要由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频器、混合型MMC和耗散电阻构成,通过混合型MMC对交直流电流分别进行控制,在直流故障时通过负投入全桥型子模块使得MMC工作在零直流电压附近,从而无需闭锁MMC即可实现直流故障穿越。为保证故障期间换流阀的安全,采用耗散电阻吸收故障期间的能量,使风电场在故障期间不会脱网,依然维持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356757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510802461.5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用于单向地在两个直流系统间传输直流功率,其通过对换流器、整流器以及交流链路的优化设计,改进现有单向直流‑交流‑直流变换技术存在的换流器容量大、交流链路容量大、运行损耗高的缺陷,通过利用电压源型换流器控制单向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的交流电压从而实现控制从低电压的第一直流系统向高电压的第二直流系统传输的直流功率,或者从高电压等级的第二直流系统向低电压等级的第一直流系统传输的直流功率,即实现两直流系统间的功率传输,且同时具有双向直流故障隔离能力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高、低压侧直流故障隔离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