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延优化的车联网控制信道自适应接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451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84225.1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时延优化的车联网控制信道(CCH)自适应接入方法,属于车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基于车联网时隙交替下控制信道的接入时延包括业务时隙(SCHI)中的冻结时延和控制时隙(CCHI)中的退避时延;在当前时隙的前一SCHI内,统计接入CCH请求的个数N,在时隙交替的保护间隔内,根据个数N设定SCHI内接入请求的竞争窗口和退避值;根据最早到期优先机制(EDF)选择剩余有效时间最短的接入请求进行接入;根据接入请求的剩余有效时间设定继续退避接入请求的竞争窗口和退避值,继续进行下一轮接入竞争。本发明使得控制信道的接入竞争中能够保证各优先级的接入请求及时接入控制信道,改善了820.11p的接入性能。

    一种基于快速变极化的频谱感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9352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10541081.8

    申请日:2010-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快速变极化的频谱感知方法,适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所述方法包括:CR用户接收端识别到达信号中可能包含的授权用户信号极化方式,根据识别的授权用户信号到达极化方式,CR用户接收端采用与之匹配的极化方式接收到达信号,然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授权用户信号是否出现。通过该方法认知无线电用户接收端可以快速的实现对授权用户信号低损耗的接收,显著提高频谱感知的检测性能。

    一种提升射频放大器能量效率的极化状态-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5158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25509.9

    申请日:201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射频放大器能量效率的极化状态-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方法,适用于无线发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将发射信息分为两部分,用其中一部分信息对载波的幅度相位进行调制,用另一部分信息对载波的极化状态进行调制,接收端通过识别接收信号的极化状态、幅度和相位解调出发射信息。通过该方法无线发射终端可以在保证有效传输效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放大器的效率。

    一种TD-LTEFemtocell网络数据库辅助的频谱聚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73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25456.0

    申请日:2012-12-05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TD-LTE Femtocell(时分双工长期演进系统家庭基站)使用TVWS(TVWhite Space)的数据库辅助的频谱聚合方法。为实现该方法,本发明相应地提供了一种与FCC建议的数据库结构兼容的中心控制实体和一种考虑频谱聚合时的图着色模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充分利用了家庭基站FBSs间不均匀的共道干扰关系,在考虑频谱聚合时的图着色模型上采用DSAA(Database-assisted Spectrum Aggregation Algorithm)算法,使Femtocell网络在总的系统接入带宽和接入系统的FBSs数目方面上获得了很好的系统接入的性能。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上行多用户多址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58770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65680.1

    申请日:2010-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址干扰消除的方法,涉及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LTE-Advanced。在基站接收端利用配对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得到其零空间矩阵,并进一步构造为不降低信道复用度的变换矩阵,利用变换矩阵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消除配对用户间的多址干扰。同时在调度用户时限制使用相同码本的不同用户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减少信道相关性较大的用户相互配对的概率,以最小化变换矩阵对有效信号强度的影响。仿真表明本发明能够显著的降低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址干扰,提高用户的信噪比,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OFDMA蜂窝系统中基于虚小区的半静态干扰协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4800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01751.7

    申请日:2008-03-12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虚小区的半静态干扰协调方法,适用于基于OFDMA的宽带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该方法利用虚小区内扇区间的强相互干扰特性,将虚小区作为基本干扰协调单元,在虚小区的各扇区间采用边缘频段与中心频段正交的软频率复用方法,各扇区中心区域的子信道频率复用因子frfC=1,边缘区域的子信道频率复用因子frfE根据虚小区内各扇区的平均边缘与中心区域负载比例而定,frfE>1。虚小区内各扇区的中心和边缘子信道数量分配根据各扇区的中心和边缘负载比例而定,并随着虚小区的负载分布变化而调整,通过预先规划子信道优先选择顺序来减少扇区边缘区域受到的同频干扰。

    蜂窝系统中基于动态小区组的分级式无线资源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0135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710178094.1

    申请日:2007-11-26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小区组的分级式无线资源管理方法,适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相邻的几个小区根据相邻小区间干扰关系的大小组成一个小区组,属于同一个小区组的多个小区联合起来进行无线资源管理,减小小区间干扰,提高边缘用户性能,保证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小区组的结构按照小区间干扰变化周期性更新。本发明给出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法为分级式方法。小区组可以统一管理内部多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也可以只对小区边缘部分的资源分配进行管理。小区组内的小区之间可以以集中方式联合,也可以以分布方式联合。小区组内分配的无线资源包括时间、频率和空间,联合方式包括:时域和频域联合,波束方向与功率联合。

    一种基于图文对比预训练大模型的时序动作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5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1515.X

    申请日:2024-02-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项基于图文对比预训练大模型的视频时序动作定位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利用图文对比预训练大模型分别处理视频帧与其对应的文本描述,视频帧通过预训练大模型的图像编码器得到视频特征,文本描述通过预训练大模型的文本编码器得到文本特征。然后,将得到的视频特征作为原始视频特征的扩充,利用可训练全连接层将两个特征充分融合。最后,将融合的视频特征通过视频编码器得到多尺度的视频特征,与先前大模型提取的文本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每个尺度的视频特征与文本特征的匹配分数,利用这些匹配分数即可得到每一视频帧与对应动作标签的分类结果,为后续的动作回归以及最终的时序动作定位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分类结果。这一创新性方法综合运用了图文对比预训练大模型进行原始视频特征的扩充以及与文本特征相似度的计算,为视频时序动作定位任务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MIMO-VLC系统中的电功率分配与QR-OSIC预编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65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247771.5

    申请日:2022-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IMO‑VLC系统中的电功率分配与QR‑OSIC预编码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为:首先构建MIMO‑VLC系统模型,发射端基站发送信号,经过光信道到达接收端的PD,构建直射链路信道增益矩阵H,并采用QR分解法得到预编码矩阵F,消除接收信号的部分干扰;通过MMSE‑OSIC检测接收机,分步消除剩余干扰;然后,对消除干扰的接收信号构建最大化合速率的电功率分配优化模型,并将非凸的电功率分配优化模型分为两个子问题,分步迭代求解相关参数,CVX工具箱利用梯度下降法循环迭代参数直至收敛,进而得到最大化系统可达合速率下的电功率分配最佳值。本发明有效地兼顾了MIMO‑VLC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与照明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复用增益,增强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一种联合天线选择和预编码的混合调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857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280622.4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天线选择和预编码的混合调光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为:首先构建室内多用户多小区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混合调光模块,计算给定调光等级下的激活LED数目,通过天线选择算法和预编码设计,解得满足照明均匀性并最大化系统速率的LED位置和预编码矩阵,将预编码后的信号与直流偏置叠加,构成实际工作LED的驱动信号,通过可见光通信信道传送给接收端的用户,最后用户通过各自的解编码矩阵恢复自身的发送信号向量。本发明在多用户多小区场景下有效提高调光精度,在满足室内照明均匀性的同时实现了高速通信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