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健康之相对性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45150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69740.7

    申请日:2009-08-31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主观制定健康标准将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之科学性与客观性的问题,依据健康之相对性,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在确定城市生态系统评价对象及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造由各指标最优值组成的最优评价集,将各城市生态系统间单指标的联系度系统合成一个多指标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以反映各城市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该方法构造的最优评价集产生于被评价的各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并会随时间动态更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观制定标准时的主观性与非动态性。该方法既适用于从空间维度比较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也适用于从时间维度分析同一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

    基于Copula函数的水-能-碳关联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52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98357.6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水‑能‑碳关联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属于水务系统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先建立的水‑能‑碳关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固定时段内目标区域的水资源压力指数预测值、能源压力指数预测值和碳排放压力指数预测值;水‑能‑碳关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基于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子系统的变量确定的;基于水资源压力指数预测值、能源压力指数预测值和碳排放压力指数预测值,确定水资源压力指数预测值、能源压力指数预测值和碳排放压力指数预测值分别对应的边缘分布函数;基于各边缘分布函数拟合目标区域的三维Copula函数,得到目标区域的水‑能‑碳关联风险概率值;基于关联风险概率值对目标区域的水‑能‑碳关联综合风险进行评估。本发明的方法提升了综合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布局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36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4174.5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布局方法和装置,涉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目标模型;目标模型用于根据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方式确定目标结果;目标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雨水径流削减率、水质污染控制率、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目标模型,确定目标区域的目标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目标区域的目标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方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一种对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环境损失的预警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14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84932.6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环境损失的预警方法和装置,属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及预警技术,首先,获取城市内涝的初级指标和污染物浓度指标;确定环境污染损失,得到消纳污染物所需的生态用水量;确定生态系统服务损失,得到碳固定和氧气释放损失量;综合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确定城市内涝造成的环境损失转化值;比较预设阈值,输出预警信号。本发明方法综合考虑了城市内涝灾害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以损失值为度量评估内涝灾害环境影响,有效提高了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参考性。

    一种多区域尺度的资源-排放耦合关键产业链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2484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095400.0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区域尺度的资源-排放耦合关键产业链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构建基于环境因子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步骤S02:根据步骤S01建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环境因子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步骤S03:从步骤S02中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中筛选多区域资源-排放耦合的节点部门;步骤S04:分析经步骤S03筛选得到的多区域资源-排放耦合的节点部门的特性及节点部门在耦合中的作用;步骤S05:通过虚拟资源/排放流进行核算,构建净虚拟资源/排放流网络,分析净虚拟资源/排放流网络识别多区域资源-排放耦合的关键产业链。该方法实现了资源-排放耦合的关键产业链的识别,实现了为跨区域资源节约和减排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一种城市生态辨识系统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9317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942554.2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生态辨识系统,包括用以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归类、分析、处理、存储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用以对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系统;用以监控数据变化以及对系统进行调控的控制终端;用以警示工作人员有异常或紧急情况的预警系统。所述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加密系统,控制终端,预警系统之间通过有线/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系统实现对城市生态的实时监控和辨识,以及通知工作人员以紧急情况。所述系统通过检测得到的实时数据反映出当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现状,突出显示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能用于对城市生态系统现状的整体评价,也能分别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同子系统展开评估。

    一种基于园区碳排放计量方法的遥控巡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9703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059316.3

    申请日:2013-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园区碳排放计量方法的遥控巡逻系统,其包括一本体、一大气检测单元、一举升取样单元、一气囊单元、一通讯显示单元、一遥控器、一摄像头、一障碍检测器、两个转向轮和一动力单元;所述举升取样单元的一取样器置于一举升装置上,能在举升的最大高度以下任意高度取样;所述送样通道连接所述取样器到所述大气检测单元的进口;所述气囊单元底部的一液体探测器检测到液态物质时,所述气囊单元打开;当所述大气检测单元开始取样检测时,所述动力单元停止工作,检测完成,所述动力单元继续工作;当所述障碍检测器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摄像头对障碍图像进行采集并作灰度辨识。

    一种基于自动采样分析的园区绿地碳汇能力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75943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060276.4

    申请日:201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动采样分析的园区绿地碳汇能力检测系统,其包括一主体、一大气检测单元、一中央控制器和一环箍带,所述大气检测单元的内部为一真空腔体,其外部连接一储气筒和一气泵,用于产生负压或产生压缩气体;所述中央控制器对检测结果C进行判断,并计算采样周期T,单位为小时,当C≤C1时,T=T0;当C>C1时,T=T0/(1+lnC-lnC1),其中,T0为一常数,T0>0;C1为一常数,C1>0;所述中央控制器记录每次检测的C和T;所述大气检测单元和所述中央控制器置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环箍带具有一拉带,能实现拉紧并卡锁功能。

    一种园区用水的动态检测分流系统及其动态检测分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464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59317.8

    申请日:2013-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区用水的动态检测分流系统及其动态检测分流方法,其包括一水源、一水质检测单元、一分流单元、一暂存水库、一中水连接管和一污水连接管;在所述水质检测单元的进水口处设置一水质检测总电源,打开状态所述水源从所述进水口进,从所述溢水口出,关闭状态所述水源从所述进水口直接流到所述溢水口;所述暂存水库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一缓冲腔设置在所述入口处,一叶轮单元设置在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叶轮单元包括一变距螺旋叶轮组、一定位轴承、一转轴和一支架,所述变距螺旋叶轮组的第n个(1≤n≤N)所述变距螺旋叶轮的叶片形状,从所述变距螺旋叶轮靠近所述进水阀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轨迹方程为:X1=r×cos(θ1+2π×n/N),Y1=r×sin(θ1+2π×n/N),Z1=(n-1)×(L+a)/N+(θ1/2π)m×[L-(N-1)a]/N。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