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太阳能发电平台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2821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175551.6

    申请日:2015-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20/70 Y02E1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太阳能发电平台,包括至少一个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由浮体装置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漂浮单元间通过桁架相互连接形成漂浮平台,桁架固定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装置上;漂浮平台上设有检修通道以及用于固定电池板、电气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多种接口;浮体装置包括密闭壳体和设置于密闭壳体内的加强体,浮体装置的刚度满足:在承受负载时最大径向变形量不超过其直径的百分之一,最大轴向形变量不超其长度的千分之五,并且浮体装置质量在32KG至950KG之间,且在水中漂浮产生大于3.84KN的浮力。本发明的水上浮动式发电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波浪能力强,抗风稳定性强。

    一种剩余污泥强化的吸附-膜分离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7665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10665.9

    申请日:201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污泥强化的吸附-膜分离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一种剩余污泥强化的吸附-膜分离水处理装置,包括吸附区、预沉淀区以及膜分离区。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使用升流式的吸附池,提升了吸附效率,并且只需要配制少量的曝气装置取代搅拌装置,节能降本;活性吸附剂为粉末活性碳或粉末活性焦,不仅价格相对低廉,而且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和处理能力;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剩余活性污泥,适当提高了膜分离池内水的黏度,降低膜表面滤饼层的密实度,保证了膜通量,降低了膜组件的反冲洗频率,提升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测试电力复合脂对电力连接可靠性影响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5578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79685.9

    申请日:2015-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电力复合脂对电力连接可靠性影响的评估方法,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评估方法将预处理的两个线夹的金属接触面紧密连接后,置于腐蚀实验箱内,通入H2S气体,同时线夹内接通电流,测定线夹金属接触面的接触电阻和金属接触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本发明基于实际失效分析,从大电流和腐蚀污染物原理出发,可以得到大电流和腐蚀同时存在情况下,电力复合脂对电力连接的影响;针对电力连接器实际工作条件,有效评估复合脂对电力连接器的保护作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一种浮体装置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0294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034416.5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浮体装置,为中空密封结构的多层管体,采用中空多层管体的结构能够使所述浮体装置在水中具有更大的浮力;所述多层管体包括内衬管以及包覆于所述内衬管外壁上的配重加强体和防水材料层,所述配重加强体为由钢筋体组成的适于包覆于所述内衬管外壁上的笼状结构,所述防水材料层包括依次涂覆的防水涂料层、沥青内涂层、玻璃布层和沥青外涂层。并且所述配重加强体和所述防水材料层之间和设置有混凝土层。其中内衬管可选材料有碳钢、塑料、泡沫,目的是为了让该装置形成中空结构,产生足够的浮力。钢筋体组成的适于包覆于所述内衬管外壁上的笼状结构和混凝土层是为了让该装置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一定的缓冲作用。外面的涂料和玻璃布主要是为了防水。

    一种利用活性焦处理印染废水的系统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05845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69385.4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利用活性焦处理印染废水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水解酸化装置、活性污泥池、沉淀池和生物滤池;在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内添加有活性焦,从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出来的含有活性焦的出水再进入所述活性污泥池。本发明在所述水解酸化装置中添加活性焦,活性焦在水解酸化装置中与污水充分混合后,提高了污水在中难降解大分子物质在水解酸化装置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水解酸化的效率,从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出来的含有活性焦的废水再进入所述活性污泥池,继续发挥吸附和降解作用,提高了活性污泥池内的污泥浓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0178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546107.8

    申请日:2010-11-15

    Abstract: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活性材料吸附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废水调节池中的煤化工废水通入吸附池;其次,将通过吸附池吸附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澄清池进行沉淀;然后,将经过澄清池处理后的废水通入生化单元进行生化处理;最后,将所述生化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该技术方案通过吸附去除大分子有机污染物,从而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活性炭加入到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受污泥的影响而导致活性炭的孔隙不能充分利用,使得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能够充分发挥的问题,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孔隙、充分发挥活性炭吸附能力的高效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