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482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93869.1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要素三层次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能量枢纽模型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初步规划、能流分析,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模型;然后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规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帕托列最优解集,根据最优解集形成待选规划方案集;最后根据工程需求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反熵权法对优选规划方案集进行评价打分,得到最优规划方案。本发明是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三层规划与优化求解,通过设定多优化目标与多评价指标满足多要素需求,从而设计出综合能源系统最优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463819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95134.6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麟 , 王尉 , 闫安心 , 卫银忠 , 张曌 , 马亚林 , 何梦雪 , 蒋科 , 梅军 , 葛锐 , 范光耀 , 朱鹏飞 , 田济源 , 姜华 , 裴昌盛 , 王旗 , 蔡博戎 , 王政高 , 鹿峪宁 , 史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吸收电路,该电路拓扑由并联型能量吸收模块和快速隔离开关组成。并联型能量吸收模块由吸收电容、全控型开关管和二极管等构成,位于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之间。快速隔离开关分别并联于正极线路上的限流电抗器两侧和负极线路上的限流电抗器两侧。能量吸收模块可以有效吸收限流电抗器和直流线路上的故障能量,减小直流断路器耗能支路需要吸收的能量。同时通过控制开关管和快速隔离开关的开断可以对故障进行二次检测,实现故障性质的判别和故障的准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29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611040095.5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公交充电站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及方法,在标准集装箱内集成储能系统全部一次、二次设备,并布置相关环境监控设备以保障整体系统正常运行,集装箱主体部分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电池室和控制室;电池柜内电池组基于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采用退役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作为电池组,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成本低,方便推广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6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25444.7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四端口柔性开关的中压配电网双环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第二两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第一~第二供电电源以及四端口柔直模块;所述第一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四端口柔直模块的第一、第二交流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供电电源相连,所述第二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四端口柔直模块的第三、第四交流端口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环网拓扑结构模块的负载端与用户端相连。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可靠性能的中压配电网的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732021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115306.6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建模的方法,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建模的方法,步骤一:设备厂商设计人员通过配置工具配置物理回路IPCD文件,对IPCD文件中的装置板卡和物理端口进行描述;步骤二:设计单位将IPCD文件实例化成屏柜模型,再设计屏柜间的光缆连接和装置间的光纤连接,完成变电站物理回路SPCD描述文件,实现逻辑回路与物理回路的解耦设计。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建模及虚实对应的方法,在设计出图时再将SCD文件和SPCD文件进行虚实对应,同样实现虚实一体化设计表达,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基于实回路模型文件更容易开发和定制多种应用软件,丰富工程现场调试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2036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210545799.3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江苏西电南自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和专业软件的智能变电站集成设计方法,在三维设计平台MicroStation中分别设置两个功能模块:设备布置模块,用于设备布置和属性定义功能;设备编码模块,用于设备编码,编码作为设备属性的一部分,能与设备信息绑定,能从编码提取位置信息,计算电缆长度。本发明通过在MicroStation平台中集成使用Visual SCD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设计软件和BRCM电缆敷设软件,将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及系统集成工作融合,实现在设计中除完成常规的变电站一、二次接线图外,还能够根据各设备厂商提供的ICD模型文件及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配置原理完成全站完整的数据模型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2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36834.1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 珏冠数字(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总线型的储能电站能量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控制主机接收快速响应需求的指令或检测出快速响应需求;步骤2,基于步骤1接收到的指令或响应需求,控制主机计算出每台PCS目标有功功率;步骤3,控制主机通过实时以太网网络将步骤2所计算的单台PCS目标有功功率传输给就地协调控制器;步骤4,各个就地协调控制器将步骤3中接收到的PCS目标有功功率通过通信总线发送给对应的PCS,各个就地协调控制器之间进行时钟同步,且每台就地协调控制器都提供给对应的PCS时钟同步信号。本发明保证了所有PCS在快速响应时输出的同步性,同时在所有PCS实现同步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环流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351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11122676.X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W24/08 , H04B17/309 , H04B17/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D‑LTE电力无线专网双覆盖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断站后检测点处的信号值和信干比,有效检测出检测点处是否满足双覆盖要求,为电力无线专网的单频双覆盖方案提供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既适用于无线专网规划设计阶段,也适用于建网验证和网络补盲优化,可以节约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网络的单频双覆盖效果,是保证电力终端可靠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本发明促进了单频双覆盖网络的建设落地,提升了国家授权频段的频谱利用效率,降低了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投资和资源占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126223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101407.9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选址方案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站效益指标模型;基于所述储能电站效益指标模型,计算出各选址方案中的储能电站效益指标;获取各选址方案中储能电站技术性能指标和储能电站环境保护性指标;对所述储能电站效益指标、储能电站技术性能指标和储能电站环境保护性指标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各选址方案中各指标的突变级数,选取指标突变值最大的选址方案作为优化方案,完成储能电站选址方案评估。本发明利用状态量在临界点附近非连续变化的特征,采用突变决策归一化公式提取系统突变级数,避免了常规评估方法对评价指标采用权重的方式,减少了决策的主观性,使方案更加合理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380485.6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苏麟 , 吴在军 , 王旭 , 黄河 , 李红军 , 孙若萱 , 袁简 , 冯明灿 , 窦晓波 , 王沐凡 , 闫安心 , 蒋科 , 晏阳 , 姜华 , 罗宇超 , 王庭华 , 周洪伟 , 安增军 , 李妍 , 王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柔性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配电单元的可靠性计算路径起点和终点;划分配电网可靠性模块:对可靠性影响弱或影响结果一致的元件划分为一个基础模块;对于可靠性影响关键因素单独成块;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单线方式和含柔直合环的三路并供接线方式,并确定负荷转供方法;先根据配电单元的接线方式确定每个计算负荷点的串联分路径及其最小故障径集,再计算得到每个负荷点的停电次数和供电可用率;最后计算各负荷点的指标平均值,得到配电单元整体可靠性指标。本发明能够大幅提升配电网可靠性,适应高可靠性供电区域未来分布式电源、储能及直流负荷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