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410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67399.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02F9/00 , C02F3/34 , C02F1/66 , C02F1/28 , C02F1/4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内源菌群降低沼液有机质与总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含有硝酸盐的脱氮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得到稳定的沼液内源脱氮微生物菌群;(2)调节沼液pH和碳氮比接入脱氮微生物菌群培养一段时间,得到菌群脱氮沼液;(3)菌群脱氮沼液经活性炭吸附和超滤,得到达标排放的液体。本发明可在较少的设备投入和简单处理工序下实现沼液COD和总氮含量的高效原位生物脱除,有助于沼气工程的可持续健康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304624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418557.7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桔青霉菌XZH‑16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桔青霉菌(Penicilliumcitrinum)XZH‑16菌株可分泌较高的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和纤维素酶,其中LPMO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5.22U/g底物。该桔青霉菌XZH‑16所产的纤维素酶和LPMO酶组合制剂应用于林木纤维素酶解,酶解效率提高14.55%。该纤维素酶和LPMO酶组合制剂是具有协同降解纤维素作用的氧化水解酶,它能够通过氧化作用来断裂纤维素的糖苷键,并促进纤维素酶与纤维底物结合以提高酶解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酶解过程的加酶量。可进一步降低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6523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136119.8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nventor: 孙永明 , 郭颖 , 孔晓英 , 李吾环 , 谢志丽 , 黄渊 , 李连华 , 李颖 , 杨改秀 , 甄峰 , 邢涛 , 张毅 , 王忠铭 , 庄新姝 , 梁翠谊 , 张宇 , 陈小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芽孢杆菌胞壁解聚GIEC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胞壁解聚GIEC于2021年2月5日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01。本发明通过多个实验证明胞壁解聚GIEC能够有效降解细胞壁,例如利用该菌株降解螺旋藻,所得解聚液中碳水化合物回收率≥40%;利用该菌株降解杂交狼尾草、矮象草、玉米秸秆,所得降解液中碳水化合物≥2g/L,蛋白质≥0.7g/L,纤维素降解率≥17%、半纤维素降解率≥19%、木质素降解率为≥16%。
-
公开(公告)号:CN10554160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610058804.6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07C59/185 , C07C51/00 , B01J31/02 , B01J37/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辅助生物质碳基固体酸催化微藻转化为乙酰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微藻为原料,生物质碳基固体酸为催化剂,所述生物质基固体酸与所述微藻的质量比为1:10‑2:1,加入离子液体,所述微藻和所述生物质基固体酸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与所述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4‑3:4,密闭反应制备乙酰丙酸。本方法简单环保,且有效的提高微藻转化乙酰丙酸的效率,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固体酸应用于微藻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乙酰丙酸的经济性,为生物质微藻产品高附加值转化开辟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456063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99758.6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的微藻油脂利用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微藻培养系统、微藻沉降系统、微藻分离系统、预处理系统、蛋白提取系统、多糖提取系统、微藻脂类利用系统,此外还包括微藻回收利用系统,所述蛋白提取系统、多糖提取系统、微藻脂类利用系统分别经微藻回收利用系统跟微藻培养系统连通,形成回路;本发明能有效利用微藻中的蛋白和糖组分,清洁了微藻油脂利用过程,既可全面利用微藻丰富的营养组分,还可避免油脂利用时后期复杂的变宝为废的净化提炼工艺,防止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产生,同时获得了乙醇、柴油、航空煤油、微藻多糖、色素、DHA、EPA等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55577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35917.7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发酵制乙醇的生产方法及设备。采用两步法发酵,生长与发酵分开进行,分别采用不同的反应器与反应条件。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经高温液态水处理后的水解液用于提供菌株生长时的碳源,而CO作为乙醇发酵时的唯一碳源,生长阶段采用搅拌罐式反应器,发酵阶段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从搅拌罐式反应器出来的培养液直接输入填料床反应器,不需要进行细胞分离浓缩及补充新的培养基。发酵菌株为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本发明采用改良的培养基,一方面降低了培养基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解液的综合利用;而且简化了流程。另外,CO仅用于发酵阶段,不用于菌体生长,既能缩短整个生产周期,又大大提高了CO的乙醇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68540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116647.2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发酵生产有机酸和醇的反应装置,包括有主体反应器,与主体反应器连接并为主体反应器内产生的气体提供气体循环的外部气体循环系统,主体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罐体、设置在反应器罐体内并通过支架固定的导流筒,导流筒为反应器罐体的同心圆柱体;沿导流筒内的中轴上设有叶片式的搅拌器,该搅拌器带搅拌叶片的一端靠近导流筒底端设置,搅拌器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气体分布器的通气管伸入到所述导流筒内底面与搅拌叶片下方之间,另一端伸出导流筒与气体输入管道连通。外部气体循环系统采用循环气路和正常供气气路交替使用。本发明中的反应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及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获得良好的气液传质,但不需要很大的搅拌功率和通气量;既能实现连续供气,又能实现气体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气体底物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05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577713.6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的绿色木霉W2及其应用。该菌于2010年08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98。该菌能产生一种新的β-葡萄糖苷酶,该酶的酶活高达346.7U/mL,最适反应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70℃,适合于高温水解,葡萄糖反馈抑制作用明显;乙醇浓度为10%对酶活有最大促进作用,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提高1.6倍,乙醇耐受能力高达30%,能有效消除纤维二糖抑制,使乙醇产量提高将近3倍,有效消除终端产物抑制。因此该β-葡萄糖苷酶能用于木质纤维素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当中,并且其促进效果为国内少见,有效增加纤维素乙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050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77713.6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的绿色木霉W2及其应用。该菌于2010年08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98。该菌能产生一种新的β-葡萄糖苷酶,该酶的酶活高达346.7U/mL,最适反应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70℃,适合于高温水解,葡萄糖反馈抑制作用明显;乙醇浓度为10%对酶活有最大促进作用,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提高1.6倍,乙醇耐受能力高达30%,能有效消除纤维二糖抑制,使乙醇产量提高将近3倍,有效消除终端产物抑制。因此该β-葡萄糖苷酶能用于木质纤维素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当中,并且其促进效果为国内少见,有效增加纤维素乙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204666633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257783.1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01N33/5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酶标板。它包括板体和配套的盖板,在板体上设有若干个反应管,所述的反应管呈圆柱形,其下部裸露在外,反应管底部是平的并且透明,在盖板上设有若干个与板体上的反应管相对应的、能密封住反应管的管盖。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酶标板中,既可以进行酶蛋白催化反应、沸水终止显色反应又可以进行批量比色,实现了酶反应板与酶检测板的一体化,减少了由反应板向酶标板转移的工序,同时也降低了实验人员潜在的实验失误。反应管所处行、所处列及其右下角的标示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研究人员的实验记录。
-
-
-
-
-
-
-
-
-